1、一百多年前,上海的茶館在供應茶水之余,兼營生煎包子。后來,人們在不品茶的時候,也想以“茶點心”作為快餐,代替正餐。順應人們的飲食需求,生煎包子走出茶館,成了“街頭小吃”。隨著需求越來越旺,生煎包子的個頭也越來越大,以至由傳統的“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道菜,現在把做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材料
面粉:適量;豬肉餡:適量; 白菜: 適量;酵母(干): 適量;芝麻: 適量; 蔥:適量;姜:適量;色拉油:適量;食鹽:4克;胡椒粉:少許;香油:少許;
一、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面粉包上鮮肉和特色上海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里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后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美味秘笈:底酥、皮雹
上海小吃—生煎饅頭的做法
“皮薄不破又不焦,二分酵頭靠烘烤,鮮餡湯汁滿口來,底厚焦枯是敗品。”上海稱包子為饅頭,因此,生煎饅頭實為生煎包子。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
酵母用適量水溶解,靜置十分鐘后加入面粉,再加水揉成光滑的面團放在溫暖處發酵。白菜,蔥,姜剁碎,和肉餡放在一起,先不要加味道,以免白菜出水
1,Nanxiang small steamed bun 小籠包Small steamed bun 不過,中國的小籠包,基本老外也都知道,你直接就說 Nanxiang Xiaolongbao也可以的 2.small wonton 3.Frythe steamed bun rawly 或者 Pan-Fried Steamed Bun(這個結果是金山詞霸出的)或
看到面團基本發酵好再進行餡料調味。加入鹽,糖,生抽,油,少量胡椒粉和香油拌勻
上海人管生煎叫“生煎饅頭”,在上海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上海,經營這種風味小吃的店鋪遍地都是。曾經最為出名的是“大壺春生煎”,皮香肉嫩,后銷聲匿跡,現在知曉的已經不多。如今出名的有一家取名“小楊生煎”,雖然省略了“饅頭”兩個字,可大家都
用力朝一個方向攪打上勁
1.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面粉報上鮮肉和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里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后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美味秘笈:底酥、皮雹肉香。一口
發好的面揉成團,揪成劑子
上海小楊生煎、大壺春生煎、包括豐裕生煎等都應屬“品牌”。 相應網點地址可以通過百度網搜、或大眾點評等美食網站獲取各分店地址,及其他生煎店。
去一份搟圓包入餡料
地方名吃 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特點為: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由于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稱為生
像包包子一樣包好
一個柏油桶(早年美國人發明的裝汽油的大桶,一桶53加侖,200立升)改造成的爐子,一個平底大鍋放在其上,師傅待鍋燒熱后,用油壺在鍋底撒上油,將制 作好的小饅頭一個個放入其中,再澆上重油,潑上一些水,蓋上木制鍋蓋。少頃,師傅不時轉動平
收口朝下放置即成一個生煎饅頭
以下是正規做法: 煎包的制作技術____中國食品產業網 原料配方(制40只) 上白面粉450克 酵種75克 凈豬五花肉500克 豬皮凍200克 醬油50克 紹酒15克 綿白糖20克 味精1克 芝麻25克 姜10克 香蔥500克 食堿7.5克 芝麻油15克 花生油175克 制作方法 1.將
鍋中放入少量油,中小火燒熱,把饅頭碼放在鍋中
上海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小肥羊、吉祥餛飩、味千拉面、梁小猴鐵板炒飯、桂源鋪絲襪奶茶、面包新語、米芝蓮、麥當勞、哥老官美蛙魚頭、我很懶鮮榨果汁上海美食品牌。 小肥羊1999年8月創立于內蒙古包頭市,目前在中國、港演地區和國際市場擁有
小火慢慢煎成金黃之后翻個兒
水煎包是河南東部的特色小吃之一,而不是西安的。生煎包是上海的特色小吃之一。 正宗的水煎包是清真的,一般是牛肉餡和韭菜雞蛋餡。生煎包就不一樣了,品種會多些。生煎包稍微大些,做法差不多。
往鍋底加一些水,加蓋小火燒干,再加入一次,再燒干
上海小吃美食有三寶:蟹殼黃,糟田螺,雞肉生煎饅頭,接下來我可以為大家介紹介紹上海“三寶”的這幾樣美食。 蟹殼黃是以它的命名的,它與蟹殼相似。蟹殼黃是由糕點和酵母制成的。它首先被制成扁平的圓形蛋糕,涂上芝麻,然后在烤箱壁上烘烤。
此時生煎包可以再翻一個兒,第三次加水,然后撒一些黑芝麻,加蓋燒干后就可以出鍋了
上海人的叫法拉~~~~ 上海生煎饅頭(附圖) http://fashion.mainone.com/shishangzhuyi/2006-04/17372.htm 饅頭在北方是指沒有餡的實心饅頭,而包子是指有餡的饅頭。而在南方,沒有這種區別,所有的都叫饅頭。菜餡的叫菜饅頭,肉餡的叫肉饅頭,豆沙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上海的生煎包屬于特色小吃還是快餐正品?
特色小吃 在上海的北方人都愛吃的 關鍵是你的湯汁要多
喜歡生煎饅頭的理由
一個柏油桶(早年美國人發明的裝汽油的大桶,一桶53加侖,200立升)改造成的爐子,一個平底大鍋放在其上,師傅待鍋燒熱后,用油壺在鍋底撒上油,將制
作好的小饅頭一個個放入其中,再澆上重油,潑上一些水,蓋上木制鍋蓋。少頃,師傅不時轉動平底鍋,約10分鐘左右,師傅揭開鍋,隨即撒上一把蔥花,又撒上
芝麻,蓋上厚重的木制鍋一兩分鐘后,起鍋,一股香氣便撲鼻而來。顧客買上幾兩(也說幾客),咬上一口,頓時滿嘴生香,其味濃濃,美味無比。這就是傳統意義
上的上海生煎饅頭,它是普羅大眾喜歡吃的一味點心。
生煎饅頭的發源地其實在蘇州,以開業于1911年的吳苑茶館的生煎饅頭最為出名,流行于江浙滬一帶。上世紀20年代,生煎饅頭進入上海這個大碼頭,由于經濟實惠,受到民眾追捧,于是一般人只知道“上海生煎饅頭”,對它的前世知曉者并不多。生煎饅頭在上海已有多年歷史,它不斷發展,并生發出不同流派。
說起生煎饅頭,要提一筆黃楚九。黃楚九祖上為醫家,此人早年即到上海發展,憑著機敏的頭腦、出色的交際能力,使他在十里洋場如魚得水,不過,也落得個滑
頭商人的名號。,他先在醫藥方面發展,以后又染指娛樂業,當年,上海的新世界、大世界都是他的產業。他開的中法大藥房、五洲大藥房都很出名。其中,僅他推
出的“艾羅補腦汁”一個產品就風靡一時,他不惜重金在報紙、戶外做廣告,很好利用了部分國民的崇洋媚外心理,利市大發。以后,又有“百齡機”出籠,使得他
日進斗金,賺得盆滿缽滿。
黃楚九深諳生意場上信息的重要性,早在上世紀20年代,他就在市中心的浙江路開了羅春閣茶樓。這是是他收集生意情報的重要陣地,也是交流信息的場所,在茶樓可以嗅到商機,可以認識更多的生意伙伴。
上世紀初葉,上海的茶樓只是喝茶,市中心的三大茶樓如蘿春閣、日升樓、一壺春等莫不如此,概無例外。茶客們在茶樓只有品茗而無其他,這使得茶樓不能長時
間留住客人,因為茶客會饑腸轆轆而走人。據傳,一日黃楚九從愛多亞路(延安中路)“知足廬”家中坐自備汽車外出,途經四馬路(福州路),見到一條弄堂口生
煎饅頭攤頭一如往日生意紅火,急令司機停車,他特地下車買了幾只嘗鮮,感覺比別處的生煎饅頭好吃得多。他靈機一動:如果把生煎饅頭也引進蘿春閣茶樓,這樣
茶客一定滿意。可是到哪里去找能做出這樣好吃的饅頭師傅呢?以后,黃楚九發現該弄堂口的生煎饅頭攤頭突然歇業,心想,機會來了,于是讓伙計打聽究竟。得知
歇業的原因,是小老板嫌師傅餡子做得太道地,加的肉凍太多(肉凍一熱就溶化成鮮汁,所以好吃),這樣成本太大,賺不到錢,就停了師傅生意。黃楚九聽罷,馬
上就以高出原來小老板出的價請這位饅頭師傅到蘿春閣去,在茶樓鋪面現做現煎現賣生煎饅頭。黃楚九深知經營之道,先要賺人氣,虧本也在所不惜。他要求師傅做
饅頭時餡多,多放肉凍。于是,一時間蘿春閣的茶客盈門,都說蘿春閣饅頭好吃。這一招,不光留住了原有的茶客,還吸引了一大批沖著生煎饅頭而來的新客。于
是,蘿春閣生煎饅頭成了舊上海生煎饅頭的頭塊牌子。時間長了,茶客們提起蘿春閣,首先是生煎饅頭,茶則居于其后了。另一種說法是,王楚九在浙江路的蘿春閣
茶樓隔壁弄堂有一個生煎饅頭攤頭,因為味道佳,生意奇好,蘿春閣的茶客也是主要顧客群。民眾說起這里的生煎,都會說“蘿春閣生煎”。于是,黃楚九索性將這
一攤頭收歸至麾下。于是,蘿春閣借助生煎饅頭迎來生意興隆。以此類推,蘿春閣生煎饅頭創始人的頭銜,應該要算在黃楚九身上。以上兩種說法雖有異,但生煎饅
頭師傅卻是一個,就是江蘇丹陽人唐氏。黃楚九在上世紀20年代后期因商業投機失利,加上海上聞人黃金榮、杜月笙的夾擊,黃楚九開始走下坡路,并于1931
年郁郁而亡故。最終,蘿春閣被唐氏收入囊中,生意也越來越好,1932年,唐氏的侄兒唐妙泉在四川路漢口路口開了一家“大壺春饅頭店”,生意也十分興隆。
所以上海人無論大小都知道吃生煎要吃“蘿春閣”和“大壺春”的。
不管是蘿春閣還是大壺春,這兩家的生煎饅頭都來自丹陽唐家,這兩家配方當然秘
不示人,不過在具體的形態上還是能辨出一二,也形成上海生煎饅頭的兩大派別,即“混水生煎”和“清水生煎”。混水生煎目前較為流行,早期以“蘿春閣生煎”
為代表,如今在上海知名的“豐裕生煎”和“小楊生煎”也屬于這類,這類生煎以鮮豬肉加肉皮凍為主。在面粉及餡子的處理上,采用半發酵面,餡內放肉皮凍,以
求有湯,饅頭褶子朝下。清水生煎則是不在餡料中添加肉皮凍,以創始于1932年的老字號“大壺春”最出名。大壺春采用全發酵面,餡內不放肉皮凍,餡子汁水
少,饅頭褶子朝上。
老板唐妙泉認定:生煎饅頭既然是饅頭,就應該像個饅頭的樣子;外皮應當有一定的彈性和質感;肉餡須緊密扎實;另外,因為外皮厚可能引起的吃口差,大壺春就在發面上下功夫,使之蓬松而不失咬勁。
無論是蘿春閣還是大壺春,都專門制作“咖喱牛肉湯”,以供食客用來“過”生煎饅頭。這些,真正老上海都知道。由于生煎饅頭是上海人最常吃的早點之一,所以諸如喬家柵食府、王家沙、吳苑餅家等上海餐飲老字號都有售賣這樣點心。
據考證,大壺春饅頭店的店招其實并非“大壺春”而是“大壸春”(有照為證)。張曉棟的《洋涇浜:上海往事》一書中有:“‘大壺春’原名實際上不是‘大壺
春’而是‘大壸春’”。可是,上海人多將“壸”字讀為“壺”字,于是,也就將錯就錯,索性就叫“大壺春”了。它的老店地址就在26路無軌電車終點站(海
關)旁邊,現在已不復存在。附帶說一句,曾有張之洞嚴拒“錫茶壺”的故事,也與“壺”有關。有王慶者帶上厚禮,專程拜求張之洞,想要謀個一官半職。王慶看
上去很像個學富五車大學士,據說轉彎抹角與張之洞還沾點親。張之洞正在從錫茶壺中倒茶,忽見禮品,便斥責道:“那些東西我不需要,還是先讓我來考考你的學
識。”待王慶遞上自己的材料,張之洞看著歪曲的字跡和缺乏文采的字句,望著案上的錫茶壺,靈機一動,遂用正楷寫上了“鍚荼壸”三個字并說:你能認識這三個
字嗎?”王脫口說道:“張大人別取笑小生了,那‘錫茶壺’三字我豈能不識?”張之洞說:“你仔細再認一遍,沒看錯吧?”王慶肯定地說:“錫茶壺我常用,還
錯得了嗎?”張之洞把手一揮:“送客!”第二天,張之洞下文將王慶這位候補知府遣回原籍,并在文中寫了這樣幾句話:“我書本為鍚荼壸
(yang,tu,kun),爾則念作錫茶壺。三字各僅一筆少,音義顯別形易誤。令爾再面十年壁,從此不讀錫茶壺。”可見,“壸”這個字不注意是要讀錯
的。
*政權更迭后,蘿春閣、大壺春繼續營業,名頭在“*”中曾一度更改,“*”后恢復原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7613932名。“*”期間,住在浙江路蘿春閣附近、天津
路弄堂房子里的蘿春閣老板遭到批斗,說他“殘酷”剝削工人。其實,他也是憑著勤勞加精明致富。上世紀80年代,市場經濟興起,蘿春閣、大壺春這些集體企業
也經受市場經濟的跌宕考驗,除大壺春在寧海西路有門面營業外,蘿春閣已不見蹤影。
改革開放以來,上世紀80年代,陜西北路曾經有“友聯”生煎
饅頭享譽滬上,后來市政動遷,“友聯”搬到江寧路海防路。以后,又有“小楊生煎”崛起。“小楊生煎”的女老板叫楊利朋,是回滬知青子女,憑著敏銳的商業嗅
覺,她1994年在吳江路開出“小楊生煎”,以后不斷擴張,目前在江浙滬已經有近百家門店。另有“豐裕”也不錯,這些生煎都是半發酵面,褶子朝下。除了上
面幾家本地人開的生煎店外,目前,滬上的大多數賣生煎饅頭的都是外地人在經營,這些商鋪的生煎既有海派生煎的風格,也吸收了當地的飲食文化。可以說是百舸
爭流,各領*。不過,可能是基于操作上的便利,有些店甚至在面粉的處理上采用死面。這種未經發酵面制作的生煎饅頭,因為皮薄,內餡實體要大,否則癟塌塌
的不成形,這樣,做出來的生煎口感總略遜一籌,因為不是吃饅頭,而是在吃餡子、吃肉丸子。皮和餡的比例失去平衡,味覺上肯定是不適的。
有外地
食客問起,明明是“生煎包子”,為什么上海人叫它“生煎饅頭“。其實,這是方言使然。在上海方言中,本無“包子”一說。上海方言將北方話的“包子”稱作
“××饅頭”,如“菜饅頭”“肉饅頭”。上海話中“包”的單音詞是有的,如“鮮肉大包”“菜肉包”“湯包”等。上海話將北方話中不含餡的“饅頭”也叫“饅
頭”,老派的上海話將則將之叫作“面包”。這是個語言學問題,不作深入探究。
上海市民的這道美味,也引起洋人的注意。《福布斯》雜志評選出全球最為精彩獨特的“必吃”美食,上海生煎饅頭榜上有名。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看,上海生煎饅頭是上海近代經濟發展的折光反射,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上海市民則離不開生煎饅頭,它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求:小吃生煎饅頭的做法???
以下是正規做法:
煎包的制作技術____中國食品產業網
原料配方(制40只) 上白面粉450克 酵種75克 凈豬五花肉500克 豬皮凍200克 醬油50克 紹酒15克 綿白糖20克 味精1克 芝麻25克 姜10克 香蔥500克 食堿7.5克 芝麻油15克 花生油175克
制作方法 1.將姜和香蔥分別切成末。將豬肉洗凈,剁成肉茸,放入盆中,加醬油、味精、綿白糖、紹酒、姜末和蔥末(15克)攪拌。過片刻,加清水150克繼續攪拌,再放入攪好的豬皮凍末、芝麻油攪勻上勁,制成餡心。
2. 將面粉(400克)放在案板上(其余作撲面),中間扒窩,加入200克40~60℃熱水,將酵種撒碎放進,揉成面團,用雙層布蓋好。約2小時后,見面團膨脹發起,將中間扒開,倒進堿水,揉至面團光滑柔潤,搓成長條,摘成面劑40只,在面劑上淋上花生油(25克),拌一下,逐只撳成直徑6、7厘米的圓面皮,放在左手中,將餡心(20克)放入皮子中間,用右手拇、食指捏著面皮轉捏折紋,收口后在頂部逐只沾上芝麻和蔥末,成生包坯。
3.把平鍋置爐火上燒熱,倒入花生油(50克)滑光鍋面,將包子由外向里逐圓擺滿。然后,加清水約500克,蓋上鍋蓋,燜至水分基本收干,揭去蓋,倒入花生油(100克),加蓋轉動平鍋,煎約2分鐘,揭蓋見包子鼓起,無水氣,包底金黃光亮,即成。
產品特點 面皮油潤柔軟,包底金黃脆香,餡心鮮嫩適口。
-----------------------------------------
家庭制作方法:
煎包的制作方法.
【主料】精粉500克<BR><BR>
【輔料】豬肉250克,大蔥125克,酵面200克,醬油50克,香油50克,食油100 克,白菜或西葫蘆700克,精鹽、堿面、調料面、姜末、清水適量。
【制法】
①將面粉與酵面兌好加入溫水和成面團,再堿水揉勻稍餳上案,揪成40個小塊,逐個搟成小圓片。
②把肉剁碎,放人醬油、精鹽煨起,再將切碎的姜、蔥與調料面一起放人肉里拌好,然后再放上剁碎,壓出水分的白菜或西葫蘆及香油,拌勻成餡。
③用皮包上餡成大圓餃子,俗稱扁食,似相公帽擺放在刷勻油的深底的鏊子上(專用鏊子),擺滿為止,淋人食油50克,蓋上蓋煎5分鐘,再倒入800克白面湯清水內兌入少許面粉攪成面湯,再蓋住煎燜使之變成蒸氣傳熱燜熟,再淋入50克食油,再蓋住燜煎5分鐘。底部呈焦*時,用鏟將四周與鏊底分離,大翻鏊,離火即成。食用時用小鏟鏟人盤內即可。
------------------------------
煎包
原料:
精粉......... 1000克 白糖............ 10克
酵母........... 50克 精鹽............ 10克
食堿............ 4克 醬油...............20克
鮮豬肉(瘦七肥三).. 800克 香油 ........... 30克
蔥末................. 150克 豬骨湯......... 150克
姜末................. 7克 熟食油.............適量
味精................. 5克
制法:
l、先用150克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50克老酵母,再加適量的清水調成面團,用一塊濕布蓋著,靜置發酵,待發酵起,把剩下的250克而粉撐開揣入堿水,卷起揉勻,揉到而團光滑為止,摘成六十個相等的面劑,將每個面劑搟成中間稍厚、邊略薄的皮子。
2、豬肉剁成細泥,加入蔥末、姜末、白糖、醬油、精鹽、味精、香油、豬骨湯攪拌均勻。
3、左手托皮,手掌要窩成一凹形,右手拿湯匙,把餡料舀入皮內,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沿皮子邊口均勻地折疊,左手趁勢往里將面皮順時針旋轉,折疊12個褶紋,把口捏緊即成生包子坯。
4、平底鍋置中火上燒熱,刷上油,把生包子坯整齊地碼入鍋內,淋入適量的水,蓋上鍋蓋炯煎,至包子底部呈金*,結成薄薄的一層鍋巴時,即可出鍋裝盤。
風味特點:
底金*香脆,油汪汪,鮮香撲鼻。
要領:
發好面.制好餡料。煎時鍋里要涮上油,擺好生包,淋入適量的水,蓋緊鍋蓋煎燜至熟。
-------------------------------------
水煎包
【主料】精粉500克
【輔料】豬肉250克,大蔥125克,酵面200克,醬油50克,香油50克,食油100克,白菜或西葫蘆700克,精鹽、堿面、 調料面、姜末、清水適量。
【制法】①將面粉與酵面兌好加入溫水和成面團,再堿水 揉勻稍餳上案,揪成40個小塊,逐個搟成小圓片。
②把肉剁碎,放人醬油、精鹽煨起,再將切碎的姜、蔥與調料面一起放人肉里拌好,然后再放上剁碎,壓出水分的白菜或西葫蘆及香油,拌勻成餡。
③用皮包上餡成大圓餃子,俗稱扁食,似相公帽擺放在刷勻油的深底的鏊子上(專用鏊子),擺滿為止,淋人食油50克,蓋上蓋煎5分鐘,再倒入800克白面湯清水內兌入少許面粉攪成面湯,再蓋住煎燜使之變成蒸氣傳熱燜熟,再淋入50克食油,再蓋住燜煎5分鐘。底部呈焦*時,用鏟將四周與鏊底分離,大翻鏊,離火即成。食用時用小鏟鏟人盤內即可。
【特點】底色金黃,焦脆,餡濃香可口,色味俱佳。 莜面栲栳栳
【原料】莜面500克,水500克。
【制法1將莜面倒入盆內,水上火燒開后潑在莜面上進行燙面,然后用小搟杖攪勻,雙手蘸涼水趁熱揉光。然后右手掐一塊約10克左右的小塊(隨做隨揪),放在特制的石板案上(漢白玉石或大理石、青紅石均可),用右手掌按住小塊向前推(外手掌要用力大點,里手掌用力小點),推成長寬約lOX5公分、形如牛舌的薄面皮,卷成中間空的小圈豎立在籠里,依次把所有的面推完,豎直擺在籠內,上急火蒸8—10分鐘即成。
【特點】筋道、醇香,有獨特的莜面香味。
【主料】豆面300克
【輔料】五香粉、精鹽、食油各少許,清水50克
【制法】①將豆面放入盆內,加人香粉、精鹽及清水,反復攪打成稀糊狀備用。
②將大鐵鏊置于火上(鄉間多用麥秸火或茭稈火),燒熱后鏊面抹勻食油,用手勺舀面糊倒在鏊上,用竹片或木片攤開,成為直徑1尺大、1毫米薄的大圓片,燒到兩面呈微*即熟。食時包裹綠豆芽、細粉絲等涼菜或葷素合菜。
【特點】軟嫩清香,有特殊豆香味。
---------------------------------------
香蔥煎包
材料:自發面粉 200g,雞蛋 2只, 鮮豬肉餡 250g,白糖 2茶匙,鹽 2茶匙,固體豬油 1湯匙,五香粉 1茶匙,雞精 1/2茶匙,香油 2茶匙,花生油 1湯匙,香蔥少許,熟芝麻 少許
做法:1.將自發分鐘加入1只雞蛋,白糖、豬油和適量溫水,均勻合成不粘手的面團,將面團表面覆蓋濕籠布放置約30分鐘。
2.將豬肉餡、五香粉、鹽、雞精和香油攪拌均勻成包子餡。
3.將面團揪成約20g每個的小面團,并搟成圓皮。將每個包子園皮中包入適量肉餡,做成包子形,放入蒸鍋隔水蒸15分鐘,即成半成品。
4.將平底煎鍋中抹一層油,中火燒熱,將包子底刷上蛋液,粘上芝麻,包子頂端刷蛋液后撒上少許黑芝麻和香蔥。
5.將此時的包子平置平底鍋中,煎至底部焦黃即可。
--------------------------------------
鼎牌煎包
工商酒店風味小吃。用新鮮酵母將面發得適時,稍用堿后即可溢出面香,揉好,搟成薄皮;將無筋鮮嫩的牛后腿肉剁碎,加少許鮮白菜丁和蔥、姜、蒜、精鹽、味素等作料,用老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234326438湯對汁調好餡,包成大個餃子上鍋烙熟即可。成品呈菊花瓣形狀,金*,食之餡鮮嫩,皮香軟,不膩,可口。
水煎包
水煎包是菏澤的傳統名吃之一,其狀如大柿餅,上下雙面有金*香脆酥焦的紙薄面片。用特制平底鐵鍋,燒熱后,先加一瓢稀稀的面水,后澆香油少許,放入煎包,翻一遍后看包子雙面都呈金*出鍋即可。其餡用肉、菜、蔥、姜、五香粉、香油、鹽混制而成,用發面為皮,分羊肉餡、豬肉餡、素餡等多種水煎包。外酥里鮮,香松可口,深受旅游者喜愛。
生煎包也稱“水煎包”,是用發酵面團經過制皮、包餡、煎制而成,不但具有底脆、餡鮮、皮薄的特點,更是美觀易做。
生煎包的餡料有很多種,最有名的莫過于灌湯生煎包了,一口咬下去鮮濃的湯汁逸滿口腔,簡直是妙極了。趁元旦假期心情好,也來學做灌湯生煎包,在網上找到了一個圖文并茂的生煎包制作全過程的教材,包括皮凍、肉餡、制皮和煎制,于是就乖乖跟著學做了一回。味道已經很相似了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評,就是賣相不能跟專業的比,呵呵,有待下次改進!
材料:
皮凍:豬皮半斤,姜蔥、黃酒、鹽、胡椒粉各適量
餡料:肉餡、皮凍粒、鹽、糖、味精、胡椒粉、姜茸、蔥花各適量
面皮:中筋面粉250克、發粉2克、干酵母2克、溫水130ML(所有材料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團備用)
做法:
1.先把面發上。同時去和肉餡~
我做的餡是豬肉餡,先放上一層姜末,用熱油一潑,隨即加入泡好剁碎的蝦米,蔥花大把,鹽,一點點酒,一個雞蛋,朝一個方向猛打,直到上勁,中間加兩次溫水,然后淋點香油,拌勻~
2.面發好以后,揪成小劑子,搟皮,包成小包子。餳一會兒。
3.煎鍋燒熱,放一點油,把包子整齊的排列進去,稍煎一會兒,噴水,高度大約到包子的一半處,蓋上鍋蓋,到水完全蒸干了就好了。其實就是上蒸下煎。
生煎包又叫生煎饅頭,水煎包。底子又香又脆,包子又胖又軟~
生 煎 包
一、發面
1、用1茶匙(teaspoon)Instant Yeast對上一小碗40度的溫水,
然后和在3杯(cup)面粉里,和成面團。
2、把烤箱打到150華氏度,5分鐘后關掉,面團放在有蓋的容器里放進烤箱。
3、大致2小時后取出,搓捏,再放進烤箱,過1-2小時面就發好了。
二、拌肉餡
肉末先加水(多多的)、加油攪和,然后加調料和勻。
三、包
就是包包子啦
四、煎
1、平底鍋里放油,燒至溫熱后把做好的包子整齊排放在鍋里,
2、火開至8,加蓋,3分鐘后加半碗水,再蓋上蓋煎
3、水蒸發干后,重復“2”的步驟,大概加三次水后,基本就熟了。
4、最后撒上蔥花,待水份蒸發干就可以出鍋了。
參考資料:http://www.xugu.net/03/natu/caipu/jP01010409.asp
上海美食排行榜前十名是哪些?
上海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小肥羊、吉祥餛飩、味千百拉面、梁小猴鐵板炒飯、桂源鋪*奶茶、面包新語、米芝蓮、麥當勞、哥老官美蛙魚頭、我很懶鮮榨果汁上海美食品牌。
小肥羊1999年8月創立于內蒙古包頭市,目前在中國*、港演地區和國際市場擁有近度200家連鎖餐廳。2008年6月,小肥羊成為中國*頭家在香港上市的火鍋餐飲企業,被譽為“中華火鍋股”。
吉祥餛飩誕生于1999年,問上海答老街邊一間由三個年輕人經營著的餛飩鋪,毫不怠慢的食材、匠心特具、個大餡足的餛飩記錄著上海的味道,吉祥餛飩也逐漸成為了上海人心中的。如今,吉祥餛飩加盟已經覆蓋40多個城市,數千家中式快餐店每天為顧客帶來暖心之味,也受到了各地人民的喜愛。
梁小猴·港式鐵板炒飯是上海冒尖的快餐飲連鎖品牌之一。品牌隸屬于上海微崗內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梁小猴·港式鐵板炒飯”其制作工藝古樸特有,是頭家采用杉木木桶來蒸米飯,采用兩千多年前古老的原生烹調方法,選容用優質上等東北大米,精選上等調味品,放置在木桶里,采用現代環保蒸汽工氣蒸煮,經過多重工序,烹制出帶著淡淡木香味的色香味俱全的木桶蒸米飯。
西安的水煎包子和上海的生煎饅頭有什么區別?
水煎包是河南東部的特色小吃之一,而不是西安的。生煎包是上海的特色小吃之一。
正宗的水煎包是清真的,一般是牛肉餡和韭菜雞蛋餡。生煎包就不一樣了,品種會多些。生煎包稍微大些,做法差不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