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因八月十五在秋季的中間,故稱為中秋節,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有位漁夫拿出準備的飯團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后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起源于古老的農業祭祀,其正式形成在漢代,漢武帝命司馬遷等作《太初歷》,定夏歷正月為歲首,每年的正月初一為元旦,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正式規定公歷元月一日稱元旦,農歷正月初一稱春節。
-
除夕來自先秦時期的逐除習俗,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不過元宵是北方食品。而南方人過元宵節是要吃湯圓的,寓意團團圓圓。另外廣東人過元宵節時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因為名字和生財諧音,所以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貴吉祥的喜慶之物。
-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令士族庶民都掛燈,往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
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令士族庶民都掛燈,往后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在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就令士族庶民都掛燈。往后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節日。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令士族庶民都掛燈。在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
春節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虞舜時期,舜即位做了天子,在農歷正月初一這一天,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神靈,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舞龍、逛廟會、逛花街、賞花燈、燒煙花等活動。
-
端午節吃粽子首先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次吃粽子也變成了團聚的象征,它還有一層寓意就是求子,而且端午節由于天氣炎熱,容易出現苦夏消瘦的現象,吃粽子也是為了促進身體機能的調節。
-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吳自牧的書中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記載。
-
今年端午節的時間為6月7日。端午節放假安排為6月7日至6月9日放假調休,共3天。所以這三天為股市休市時間,6月10日股市正常開市。
-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狂歡夜也被人們認為圣誕節,是每年的12月25日,圣誕節原本是教徒的節日,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后來成為了全民性的節日,成為了西方國家一年中盛大的節日。
-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月餅名稱的首次記載是在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僅是一種點心,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到了明代,月餅真正成為了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并在民間逐漸流傳。
-
中秋賞月起源于人們對于月亮的崇拜,自周朝就有拜月儀式,后面又有了祭月的習俗,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對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減淡,欣賞的態度逐步加強,到唐代,中秋節正式形成,中秋賞月也成為一種習俗。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在這一天賞月是中國人調整身心的一種好方式,也是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表現。
-
端午節吃粽子首先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次吃粽子也變成了團聚的象征,它還有一層寓意就是求子,而且端午節由于天氣炎熱,容易出現苦夏消瘦的現象,吃粽子也是為了促進身體機能的調節。
-
端午節吃粽子首先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次吃粽子也變成了團聚的象征,它還有一層寓意就是求子,而且端午節由于天氣炎熱,容易出現苦夏消瘦的現象,吃粽子也是為了促進身體機能的調節。
-
重陽節一般吃什么,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每個節日里的美食各有特色、各有講究,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重陽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當然少不了美食,那么大家知道重陽節要吃些什么食物嗎?
-
中秋節一般吃什么,除了一桌豐盛的團圓飯大餐外,大家還可以適當喝一點桂花酒,八月桂花香,恰好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在賞月的時候可以吃月餅和葡萄,有詩云: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秋節可以吃的7種食物1、月餅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要問中秋習俗吃什么,其實在中秋節這一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飲食習俗。那么中秋習俗吃什么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八
-
重陽節具體是幾月幾日,九九重陽節,被稱為老人節,又稱登高節,是每年的九月初九。2011年的重陽節是2011年10月5日,與國慶長假連在一塊,到時候可與長輩一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2011年的重陽節,是禪山母親的60歲生日,現在開始好好籌備一次合家歡旅程。重陽節簡介: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
-
中秋節具體是幾月幾日,你好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節日如果按照今年的中秋節的時間的話農歷是八月十五號陽歷是2016年9月15號每年到陽歷時間都不一樣的英國中沒有中秋節的,但有的英國人漢化比軟深,很喜歡中國的節日,也就和中國人一起過中秋節了,自然,中國人怎么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
-
端午節紀念屈原怎么來的,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端午節本來是中國一個傳統的節日,它原先是從咱們中國古代的一個祭祀的一種民俗遺傳下來的。中國的端午節最先是屈原出現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節日。因為在長江一帶至今有“端午水”一說,也就是在端午節前后會有大暴雨導致的洪水。古人認為洪水是河神發怒的結果,為
-
中國有什么傳統風俗,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悠久、文明久遠,而中國的地域又十分廣大,中國民族構成又十分的復雜,從而導致中國風俗也是非常的復雜。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從社會層面來講,有節日性的風俗,比如說像春節、像中秋,也有從地域性的分別,比如
-
青年節有什么來歷,青年節的來歷1919年4月24日,梁啟超從巴黎致電國民外交協會:"對德國事,聞將以青島直接交日本,因日使力爭結果,英法為所動。吾若認此,不啻加繩自縛,請警告及國民,嚴責各全權(代表),萬勿署名,以示決心。"4月29-30日,參加巴黎和會的青年節起源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運動,為了紀念這場青年的愛國運動,后來就將每年的5月4日定為青年節。五四青年節源于
-
兒童節是怎么來的,國際兒童節,又稱六一兒童節、兒童節。在大多數國家通常為每年的六月一日。1925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于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國際兒童節”的概念。至于為什么選擇6月1日,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一種說法是:在美國舊金山市的中華六一兒童節定于每年的6月1日,是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的節日
-
嫦娥簡筆畫怎么畫,繪畫方法1、選擇角度、顯示結構特點(1)正視圖;(2)俯視圖;(3)周視圖;2、抓住細節,突出個性特點。同類或類似物體的形象差異,一般主要體現在局部的細節上。整體結構無大差異。主要區別在于耳、頸、頭、尾等細節的大小,粗細與長短步驟一:在白紙上先畫出嫦娥的臉,再用斜線畫出衣領,用弧線畫出衣袖,袖口盡量畫的大一點,兩只袖子畫完之后,在領口的下方用兩條線畫出衣服的
-
月餅簡筆畫怎么畫,月餅的簡筆畫如上圖。簡筆畫,是指把復雜的形象簡單化,形體結構是繪畫最基本的要素,各種物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成因素,結構形勢及比例關系,平面化的簡筆劃,表現2維的平面結構比較簡便。但要表現立體結構的物體形象,因主要只表現一個面的步驟一:我們在白紙上畫一個橢圓做月餅面,在中心用兩條豎線裝飾餅面,餅面外側再畫一個圓。接著在豎線兩側畫雙半圓裝飾,再用斜著的短直線裝飾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