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5-8月流行于5歲以下的寶寶的流行病,得病之后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注意寶寶衛生健康和環境衛生
手足口病治療?1.輕癥:門診或居家治療,抗病毒治療或病因治療對癥處理;2.重癥:多學科聯合治療,減輕后遺癥。
手足口病是5-8月流行于5歲以下的寶寶的流行病,得病之后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注意寶寶衛生健康和環境衛生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手足口病怎么治療
一般來說患有手足口病,只需對癥治療,日常加強護理。口腔用淡鹽水擦拭或漱口,防止繼發感染。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病毒所致的以手、足、口出現水皰為特征的傳染病。 四肢及軀干皮損可用爐甘石洗劑止癢,防止繼發感染。必要時可口服抗病毒藥物如病毒靈等。
怎樣治療手足口病
1、治療原則在治療方面,本病如無并發癥,預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內痊愈。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癥治療。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及維生素B、C等。有合并癥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的護理,作好口腔衛生。進食前后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物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腦炎、腦膜炎、馳張性麻痹等,故應加強觀察,不可掉以輕心。
2、預防原則本病至今尚無特異性預防方法。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各地要做好疫情報告,托幼單位應作好晨間檢查,及時發現病人,采集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并作好患者糞便及其用具的消毒處理,預防疾病的蔓延擴散。流行期間,家長應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的機會。醫院應加強預防,設立專門的診室,嚴防交叉感染。在伴有嚴重合并癥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區,密切接觸患者的體弱嬰幼兒可肌注丙球蛋白。
3、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預防手足口病的10種消毒方法
[1]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鐘。 患者衣、被單:煮沸20分鐘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
蚊蠅:可用5%氯氰菊酯(奮斗吶)、2.5%溴氰菊酯或其他殺蟲劑,按說明書使用。
飲用水: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優氯凈等作用30分鐘。
生活用具、書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或用0.3%過氧乙酸作用60分鐘,或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30分鐘。
垃圾: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噴霧作用120分鐘。
食具、飲具:用每升2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30分鐘。
生活污水:用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鐘。
生食水產品應防止食源性寄生蟲病
衛生部日前發布公告,針對攝食生鮮水產品感染食源性寄生蟲病的健康風險,提醒餐飲單位和消費者采取預防措施,防止食源性寄生蟲病的發生。
人畜糞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與其攪拌均勻消毒。
廁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墻: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廁也可用生石灰覆蓋。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怎么治療手足口病
你好,手足口病我們常用的: 1. 阿昔洛韋 治療劑量為2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 mg/(kg·d),3次/d。 2.更昔洛韋 治療劑量為5~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療程3~5 d。用藥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藥。 3.干擾素:治療劑量為100萬IU肌肉注射, 1次/d。可聯合中藥制劑如小兒清熱寧治療手足口病具有明顯療效。 4.利巴韋林:治療劑量為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3次/d,療程3 d;或者口利巴韋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藥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藥。 配合治療藥物: 1.思密達 思密達的有效成分是八面體蒙脫石微粒,具有層紋狀分子結構,對消化道的病毒、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能與黏液蛋白相結合,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進上皮組織恢復和再生。對于手足口病的患兒特別是口腔潰瘍嚴重的患兒以適量思密達用溫開水攪成糊狀,4次/d,分別于早、午、晚飯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潰瘍局部,可明顯縮短小兒口腔潰瘍的愈合時間,未出現明顯毒副作用。且思密達口味香甜,患兒易于接受,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2 中藥方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本病屬中醫“濕溫”、“時疫”等范疇。病因為濕熱疫毒,多因內蘊濕熱,外受時邪,留于肺、脾、心三經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襲肺、脾二經,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見肺衛癥狀,如發熱、流涕、咳嗽;脾主四肢,開竅于口,手足口受邪而為水皰,口舌生皰疹、潰瘍。目前中醫藥治療本病,主要采用辨證分型、辨病分期、專方加減三種基本方法。可達標本兼顧,減輕癥狀、縮短病程之功效。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手足口病如何治療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
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癥治療。可以輔助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什么是手足口病?怎么治?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輕癥者可給與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療;重癥患者還應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及胸片。 一般去醫院看看輸液都沒事了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