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文言文是比喻寫作時逐字逐句思考的過程,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這一個詞來自于詩人賈島和韓愈的一個典故。敲顯于有禮貌,讀起來比推更響亮,襯托出夜的寧靜,起到以動襯靜的作用。
全文翻譯:
賈島初次去科舉考試,在京城。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這首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開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誦,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看到的人感到很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
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會兒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共游好幾天。因此跟賈島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交往。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