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治是什么意思呢?許多朋友對此還不很了解,今日,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
原指古代道家的政治主張,無所作為就能把天下治理好。現也指不要干涉過多,讓人們都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無為:遵循自然的法則而不妄為;治:治理。自己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后泛指以德化民。
“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
《道德經》享譽世界,被世界政要、精英名流、企業領袖所崇拜,被奉為曠世奇書,萬經之王。
擴展資料:
無為而治適用的范圍:
1、治理國家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
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2、企業管理
無為而治用在企業管理上,要求企業管理者從瑣事中跳出來,主要抓好企業發展戰略和識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體的研發、技術、生產、銷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員工和下屬來做。
高層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為,而在小事上則有所不為,就必須實行“君無為而臣有為”的管理方法,才能達到“君逸臣勞國必興,君勞臣逸國必衰”的管理目的。
3、教育領域
無為而治用在教育領域,要求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賴孩子的能力和發展潛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試、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甚至去破壞,哪怕他會失敗會犯錯誤也不要緊,因為他會從這些失敗和錯誤中學到很多東西,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必要條件,并做必要的輔助工作。
實踐例子:
舜無為而治
古時,舜品德高尚,堯派他來管理天下。當時中原到處是洪水,以前堯派鯀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敗了,舜就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負眾望,13年後平息了洪水。舜和堯一樣,對老百姓很寬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懲罰,犯了該割掉鼻子罪的人,讓穿上赫色衣服來代替;應該砍頭的人只許穿沒有領子的布衣。
為了讓老百姓懂得樂舞,舜派夔到各地去傳播音樂。有人擔心夔一個人不能擔當重任,舜說:“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孔子贊嘆道:“無為而治,說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靜靜坐著而已。”(“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論語·衛靈公》)
綜上就是對該詞的解釋,希望能幫助大家進行理解。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