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小伙伴們都一定見過霧吧,尤其是在清晨,如果天氣稍微冷一點,大霧基本上就會蓋住周圍,但是一旦太陽冒出點頭,霧沒多久便會消散,而在雨天、陰天,霧就能夠保持較長的時間,這不免就讓人有點好奇,霧是怎么產生呢?它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呢?為了解開大家的疑惑,小編今天就向大家分享這個知識。
霧的形成原因,是比較多方面的,但是善于觀察的小伙伴肯定就能夠察覺到,霧一般都是在比較冷的天氣,以及比較濕潤的地區會產生的比較多。其實這就已經能夠回答大家的疑惑了,霧的形成其實就是由于溫度和環境的濕潤程度決定的。
其原理和空氣的物理屬性也息息相關,在空氣中所容納的水汽達到了空氣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時,就說明已經飽和了,而空氣的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就越多,對于1立方米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為6.36克,而氣溫在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其多余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而這就是霧的微觀形態,因此也可以說霧主要是由于氣溫降低而產生的。
所以在晝夜溫差比較大的季節,或者較為濕潤的局部地區,就容易形成霧天,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因為夜長且出現無云風小的機會較多,因此地面散熱較夏天更加迅速,而在地面溫度急劇下降后,會造成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在后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使得其多余的水汽凝結成小水珠,最后形成霧。
霧其實是一種很美的自然景象,尤其是在光線照入霧中而產生的乳光,是非常有觀賞性的景觀,不過開車的小伙伴在遇到霧天時,要記得慢行加小心喔。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