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相信大家都很喜歡,因為在那一天我們是會放假的,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在那一天又有什么風俗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源于古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在戰國時期的時候,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后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比如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等。
主要風俗:
1、飲蒲酒、雄黃、朱砂酒,以酒灑噴。
2、掛艾草、菖蒲、榕枝,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
3、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4、吃粽子,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