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科舉制度分幾個等級 明朝的科舉制度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2-06-18 17:44:27
明朝的科舉制度分幾個等級 明朝的科舉制度
1、明朝已形成完備的封建科舉考試制度,共分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2、第一級為每三年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3、第二級每三年在各省會舉行,叫做“鄉試”,主考官由皇帝委派,中式者為“舉人”。4、第三級每三年在京師舉行,由禮部主持,稱為“會試”。5、第四級會試中試者,天子親自在朝廷策試,稱“廷試”,亦稱“殿試”。殿試取中者叫做“進士”。殿試分一、二、三甲發榜以為名第之次:第一甲僅三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導讀1、明朝已形成完備的封建科舉考試制度,共分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2、第一級為每三年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3、第二級每三年在各省會舉行,叫做“鄉試”,主考官由皇帝委派,中式者為“舉人”。4、第三級每三年在京師舉行,由禮部主持,稱為“會試”。5、第四級會試中試者,天子親自在朝廷策試,稱“廷試”,亦稱“殿試”。殿試取中者叫做“進士”。殿試分一、二、三甲發榜以為名第之次:第一甲僅三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1、明朝已形成完備的封建科舉考試制度,共分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
2、第一級為每三年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3、第二級每三年在各省會舉行,叫做“鄉試”,主考官由皇帝委派,中式者為“舉人”;
4、第三級每三年在京師舉行,由禮部主持,稱為“會試”;
5、第四級會試中試者,天子親自在朝廷策試,稱“廷試”,亦稱“殿試”。殿試取中者叫做“進士”。殿試分一、二、三甲發榜以為名第之次:第一甲僅三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明朝的科舉制度分幾個等級 明朝的科舉制度
1、明朝已形成完備的封建科舉考試制度,共分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2、第一級為每三年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3、第二級每三年在各省會舉行,叫做“鄉試”,主考官由皇帝委派,中式者為“舉人”。4、第三級每三年在京師舉行,由禮部主持,稱為“會試”。5、第四級會試中試者,天子親自在朝廷策試,稱“廷試”,亦稱“殿試”。殿試取中者叫做“進士”。殿試分一、二、三甲發榜以為名第之次:第一甲僅三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