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就是萬眾期待的春節,春節是我們從小到大都最期待的一個節日,家家戶戶都洋溢著歡聲笑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舉國歡慶的日子,那么有著如此重大意義的春節是怎么來的呢?有興趣的小伙伴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年節(春節)的最早含義,一是慶豐收,《詩經·豳風·七月》就記載了西周時期的“年節”活動。“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先民們在新年(十一月初一)到來之際,拿出用棗和稻釀造的醪酒,老人喝了會健康長壽。“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為慶祝一年的收獲和新一年的到來,人們捧上兩樽美酒,殺上一只羊,抬上公堂,高舉牛角杯,同聲祝賀:“萬壽無疆!”
二是祭祖,《詩經·周頌·豐年》就保留了秋收后祭祖的情況:“豐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熏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其意是說,今年糧食豐收廠,高高的糧倉裝得滿滿的,有千億萬斤之多。用豐收的五谷釀成酒和醴,再加上百種豐厚的祭品,祭祀先祖先妣和神靈,讓列祖和神靈的恩澤遍施人間,永保農業豐收。
看了小編今天的分享,大家是不是對于春節的來歷有了一定的了解呢?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