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考古研究又有新突破。2018年至2022年,西北大學、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該遺址進行持續考古發掘工作。截止目前,已發現史前、商周、漢唐等各時期遺存,出土陶器、銅器、骨器、石器千余件,初步判斷該城址面積約80萬平方米。
此外還發現了面積超15萬平方米的大型圍溝墓地,發現墓葬近千座,還發現了很多帶有殉人的中型和大型墓葬。其中M90為東西向大墓,墓道向西,墓室東西長約6.5、南北寬約5.2米,墓道長約9、寬約3.3米,墓道內發現排列有序殉人38具,墓室西側二層臺發現5具殉人,墓室底部有腰坑,西周大墓發現三層43具殉人布滿墓道,是目前全國發現的西周時期殉人最多的一個墓葬。
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遺址是指人類活動的遺跡,屬于考古學概念,領域。遺址的特點表現為不完整的殘存物,具有一定的區域范圍,很多史前遺址、遠古遺址多深埋地表以下。
埋藏地下的遺址的發現多與人類活動有關,如:農業生產、建筑工地施工等;很多古代遺址屬于探險發現。古代城市、古代建筑遺址多為殘垣斷壁,各種生活用品表現為殘破和不完整,但可以通過考古和人類學研究尋找人類生活軌跡。很多遺址屬于戰爭、災難之后的遺存。遺址為文物,屬于文化古跡。因而在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工作中備受重視。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