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市場蓬勃發展,一眾互聯網、科技企業紛至沓來,就連以往的合作伙伴,也逐漸展露出了司馬昭之心。核心元件如此,核心技術亦然。威馬曾以失去自研自動駕駛的可能換取百度Apollo的自動駕駛技術,然而百度轉頭便與吉利合作成立集度,讓威馬陷入尷尬境地。
當手頭不再拮據,新勢力們自然會將錢砸向技術方面,畢竟誰也不愿一直上門拿電池、喝酒談芯片。技術之爭的玩家并不只有造車新勢力。覬覦新能源賽道的老牌車企們,也正在加速出手布局。盡管造車老炮們手握有供應鏈,但新能源汽車始終不是油車,過往的技術與資源不一定能復用。相反,一旦技術路線踏空,便很可能錯失最后的上車機會。
因此,不管是比亞迪,還是吉利,投資邏輯都在這幾年間逐漸調轉:比亞迪的胃口從鋰電池垂直產業鏈延伸向汽車板塊;而吉利則是由汽車多場景向新能源汽車歸一,衛星、手機等都是其覆蓋的領域。尤其是近兩年,傳統車企投融資步調明顯加速,且投資方向劍指其自身最為薄弱的芯片、自動駕駛領域。
健全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壓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主體責任。指導企業健全安全管理機制,強化產品質量保障能力,滿足國家關于汽車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在線升級等管理要求。提升企業監測平臺效能,提高售后服務能力,做好事故應急響應處置。
面對不斷打下江山的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也不得不下場,切入投資賽道,這也成為他們補齊短板的重要途徑。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