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審計程序中,不適用于細節測試的是()。
A.函證
B.檢查
C.詢問
D.重新執行
【答案】D
【解析】重新執行適用于控制測試。
2、運用審計進行細節測試時,對總體進行分層可以提高抽樣效率的是()。
A總體規模較大
B.總體變異性較大
C.誤拒風險較高
D.預計總體錯報較高
【答案】B
【解析】如果總體項目存在重大的變異性,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將總體分層。分層可以降低每一層中項目的變異性,從而在抽樣風險沒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減小樣本規模,提高審計效率。
3.確定項目組內部的復核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時,注冊會計師不應當考慮的是()。
A.被審計單位的規模
B.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C.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員的經驗和能力
D.項目組成員的專業素質和勝任能力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應當制定計劃,確定對項目組成員的指導、監督以及對其工作進行復核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對項目組成員指導、監督和復核時應當考慮的因素:
(1)被審計單位的規模和復雜程度;
(2)審計領域
(3)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4)執行審計工作的項目組成員的專業素質和勝任能力
4. 通常無需包含在審計業務約定書中的是()。
A.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與范圍
B.出具審計報告的日期
C.用于編制財務報表所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
D.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
【答案】B
【解析】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具體內容和格式可能因被審計單位的不同而不同,但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與范國;(2)注冊會計師的責任:(3)管理層的責任:(4)指出用于編制財務報表所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5)提及注冊會計師擬出具的審計報告的預預期形成和內容以極對在特定情況下出具的審計報告可能不同于預期形式和內容的說明。
5、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注冊會計師使用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目的的是()。
A.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B.決定風險評估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C.確定審計中識別出的錯是聯十網校
D.評價已識別的錯報對審計意見的影向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使用整體重要性水平(將財務報表作為整體)的目的有(1)決定風險評估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2)識別和評估重大錯扱風險;(3)確定進一步審計程
6、下列各項中,不影響審計證據可靠性的是()。
A.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是否有效
B.用作審計證據的信息與相關認定之間的關系
C.審計證據的來源
D.審計證據的存在形式
【答案】B。用作審計證據的信息與相關認定之間的關系,指的是審計證據的相關性,不影響可靠性。
7、下列有關財務報表設計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審計不涉及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議
B.審計的目的是增強預期使用者對財務報告的信賴程度
C.審計只提供合理保證,不提供絕對保證
D.審計的最終產品是審計報告和已審計財務報表
【答案】D
【解析】審計的最終產品是審計會計報告。
8.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在審計工作底稿歸檔期可的事務性變動的是()。
A.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分類和整理
B.刪除被取代的審計工作底稿
C.將在審計報告日后獲取的管理層書面聲明放入審計工作底稿
D將在審計報告日前獲取的、與項目組相關成員進行討論后達成一致意見的審計證據列入審計工作底稿
【答案】C
【解析】審計報告日后獲取的管理層書面聲明屬于新獲取的審計證據,不屬于事務性變動。
9.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審計固有限制的來源的是()。
A.注冊會計師獲取審計證據的能力受到法律上的限制
B.注冊會計師可能滿足于說服力不足的審計證據
C.管理層可能不提供編制財務報表相關的全部信息
D.管理層在編制財務報表的過程中可能運用到判斷
【答案】B
【解析】審計的固有限制源于:(1)財務報告的性質;(2)審計程序的性質;(3)在合理的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審計的需要。選項AC,屬于審計程序的性質導致的固有限制。選項D屬于財務報告的性質。
10.下列有關重大錯報風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注冊會計師應當從財務報表層次和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認定層次考慮重大錯報風險
B.重大錯報風險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
C.重大錯報風險可進步區分為有風險和檢查風臉
D.注冊會計師可以定性或定量評估重大錯報風臉
【答案】C
【解析】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選項C錯誤。
11.下列有關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只有充分且適當的審計證據才有證明力
B.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分別是對審計證據數量和質是的衡量
C.審計證據的充分性會影響審計證據的適當性
D.審計證據的適當性會影響審計證據的充分性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審計證據的數量受審計證據質量的影響。審計證據質量越髙,需要的審計證據數量可能越少。也就是說,審計證據的適當性會影響審計證據的充分性。但如果審計證據的質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冊會計師僅靠獲取更多的審計證據可能無法彌補其質量上的缺陷。選項C錯誤
12.對于財務報表審計業務,在決定是否信賴以前審計獲取的有關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時,下列選項中,注冊會計師無需考慮的是()。
A.控制是否是自動化控制
B.控制發生的頻率
C.控制是否是復雜的人工控制
D.控制在本年是否發生變化
【答案】B
【解析】關于如何考慮以前審計獲取的有關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基本思路是考慮擬信賴的以前審計中測試的控制在本期是發生變化。
13.下列有關審計工作底稿復核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審計工作底稿中應當記錄復核人員姓名和復核時間
B.項目合伙人應當復核所有審計工作底稿
C.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員應當在審計報告出具前復核審計工作底稿
D.應當由項目組內經驗較多的人員復核經驗較少的人員編制的審計工作底稿
【答案】B
【解析】項目合伙人無須復核所有審計工作底稿。項目合伙人復核的內容包括:對關鍵領域所作的判斷,尤其是執行業務過程中識別出的疑難問題或爭議事項:特別風險;項目合伙人認為重要的其他領域。
14.下列有關財務報表審計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審計的目的是增強預期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信賴程度
B.審計只提供合理保證,不提供絕對保證
C.審計不涉及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議
D.審計的最終產品是審計報告和已審計財務報表
【答案】D
【解析】選項D錯誤,審計的最終產品是審計報告。
15.下列有關注冊會計師了解波審計單位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如果被審計單位變更了重要的會計政策,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會計政策的變更是否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B.當新的會計準則頒布施行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被審計單位是否應采用新的會計準則
C.在缺乏權威性標準或共識的領域,注冊會計師應當協助被審計單位選用適當的會計政策
D.注冊會計師應當關注被審計單位是否采用激進的會計政策
【答案】 C
【解析】在缺乏權威性標準或共識的領域,注冊會計師應當關注被審計單位選用了哪些會計政策:為什么選用這些會計政策以及選用這些會計政策產生的影響(選項C錯誤)。
16.對于內部控制審計業務,下列有關控制測試的時間安排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取內部控制在基準日之前一段足夠長的期間內有效運行的審計證據
B.注冊會計師對控制有效性測試的實施越接近基準日,提供的控制有效性的審計證據越有力
C.如果被審計單位在所畝計年度內對控制作出改變,注冊會計師應當對新的控制和被取代的控制分別實施控制測試
D.如果已獲取有關控制在期中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取充證據,將期中測試結果前推至基準日
【答案】 C
【解析】對于內部控制審計業務,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取內部控制在基準日之前一段足夠
長的期間內有效運行的審計證據( 選項A正確)。在整合審計中,注冊會計師控制測試所涵蓋的期間應盡量與財務報表審計中擬信賴內部控制的期間保持一致。對控制有效性測試的實施時間越接近基準日,提供的控制有效性的審計證據越有力(選項B正確)。
17.下列情形中,通常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整體的可審計性產生疑問的是()。
A.注冊會計師對管理層的誠信存在重大疑慮
B.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
C.注冊會計師識別出與員工侵占資產相關的舞弊風險
D.注冊會計師識別出被審計單位嚴重違反稅收法規的行為
【答案】 A
【解析】如果通過對內部控制的了解發現下列情況,并對財務報表局部或整體的可審計性產生疑問,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出具保留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1)被審計單位會計記錄的狀況和可靠性存在重大問題,不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發表無保留意見; (2) 對管理層的誠信存在嚴重疑慮(選項A正確)。必要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解除業務約定。
18.下列各項中,通常不能應對與會計估計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的是()。
A.復核上期財務報表中會計估計的結果
B.測試管理層在作出會計估計時采用的關鍵假設
c.確定截至審計報告日發生的事項是否提供有關會計估計的審計證據
D.測試與管理層如何作出會計估計相關的控制的運行有效性
【答案】 A
【解析】在應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會計估計的性質,并實施下列一項或多項程序。
19.下列有關實質性分析程序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實質性分析程序達到的精確度低于細節測試
B.實質性分析程序提供的審計證據是間接證據,因此無法為相關財務報表認定提供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C.實質性分析程序并不適用于所有財務報表認定
D.注冊會計師可以對某些財務報表認定同時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和細節測試
【答案】 B
【解析】當使用分析程序比細節測試能更有效地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時,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單獨或結合細節測試,運用實質性分析程序(選項B錯誤)。
20.下列因素中,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時無需考慮的是()。
A.是否為首次接受委托的審計項目歡美白山
B.前期審計中識別出的錯報的數量和性質
C.是否存在值得關注的內部控制缺陷
D.是否存在財務報表使用者特別關注的項目
【答案】 D
【解析】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并非簡單機械的計算,需 要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并考慮下列因素的影響: (1)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這些了解在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的過程中得到更新) ; (2)前期審計工作中識別出的錯報的性質和范圍選項B正確 ; (3)根據前期識別出的錯報對本期錯報作出的預期。
21.在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時,下列有關注冊會計師評價控制缺陷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在評價控制缺陷的嚴重程度時,注 冊會計師無需考慮錯報是否發生
B.在評價一項控制缺陷或多項控制缺陷的組合是否構成重大缺陷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補償性控制的影響
C.在評價控制缺陷是否可能導致錯報時,注冊會計師無需量化錯報發生的概率
D.如果被審計單位在基準日完成了對所有存在缺陷的內部控制的整改,注冊會計師可以評價認為內部控制在基準日運行有效
【答案】 D
【解析】控制缺陷的嚴重程度與錯報是否發生無關,而取決于控制不能防止或發現并糾正錯報的可能性的大小,選項A正確。在確定頂控制缺陷或多項控制缺陷的組合是否構成重大缺陷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補償性控制的影響,選項B正確。評價控制缺險是否可能導致錯報時,注冊會計師無需將錯報發生的概率量化為某特定的百分比或區間,選項C正確。
22.下列有關信息技術對審計的影響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被審計單位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不改變注冊會計師制定審計目標,進行風險評估和了解內部控制的原則性要求
B.被審計單位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影響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審計證據的性質
c.被審計單位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影響審計內容
D.被審計單位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影響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審計證據的數量
【答案】 D
【解析】選項D錯誤,被審計單位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影響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審計證據的數量。
23.下列有關注冊會計師評估特別風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注冊會計師應當將具有高度估計不確定性的會計估計評估為存在特別風險
B.注冊會計師應當將涉及重大管理層判斷和重大審計判斷的事項評估為存在特別風險
C.注冊會計師應當將管理層凌駕于控制之上的風險作為特別風險
D.注冊會計師應當將重大非常規交易評估為存在特別風險
【答案】C
【解析】選項C正確,應當評估為特別風險的事項只有三個: (1)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 (2)管理層凌駕于控制之上的風險(3)超出被審計單位正常經營過程的重大關聯方交易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其余的事項都需要進一步評估才 能確定是否存在特別風險。
24.如果注冊會計師識別出可能導致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注冊會計師應當通過實施追加的審計程序,以確定這些事項或情況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B.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自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評估后是否存在其他可獲得的事實或信息
C.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管理層與持續經營能力評估相關的未來應對計劃對具體情況是否可行
D.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對這些事項或情況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評估結果,確定是否與治理層溝通
【答案】 D
【解析】選項D錯誤。注冊會計師應當與治理層就識別出的可能導致對波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進行溝通,除非治理層全部成員參與管理被審計單位。
25.下列有關注冊會計師作出區間估計以評價管理層的點估計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注冊會計師作出區間估計時可以使用與管理層不同的假設
B.注冊會計師作出的區間估計需要包括所有可能的結果
C.如果注冊會計師難以將區間估計的區間縮小至低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可能意味著與會計估計相關的估計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特別風險
D.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可能縮小區間估計直至審計證據指向點估計
【答案】B
【解析】選項B錯誤,注冊會計師作出的區間估計需要包括所有3合理”的結果,而非所有“可能的結果”。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