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利潤總額,更不是凈利潤。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所謂應納稅所得額,是
我是會計新手,正在做老師給的試題,是一套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賬,做到計提企業所得稅這里就不會做了,老師說按查實征收算,公式是利潤總額*25%,我想問下這個利潤總額是主營業務收入嗎?這套題里沒有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前期匯繳稅費等等都沒有,只有一個主營業務收入。
方法
所得稅利潤總額=主營業收入-主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納稅調增事項-納稅調減事項。
是利潤總額。是利潤總額通過一定調整后的,比如投資分紅收入不繳所得稅、捐贈支出免所得稅,以及有很多項
利潤總額是一家公司在營業收入中扣除折扣、成本消耗及營業稅后的剩余,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盈利,它與營業收入間的關系為:
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不是利潤總額*25%,而是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1、企業所得稅是按應納稅所得額(調整后的利潤)計算繳納的。需要調整的內容是很多的,其中一條很重要,那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 投資凈收益
四季度是所得稅預繳申報表,收入、成本、利潤均按三個月的合計數填列(特殊行業除外如房地產),本季度利潤
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債務重組利得、企業合并損益、盤盈利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政府補助、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罰款收入、捐贈利得等。
企業所得稅是按應納稅所得額(納稅調整后的利潤)計算繳納的。 1、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業務成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
利潤總額與繳納所得稅時的應納稅所得額有關系,但不是直接關系。應納稅所得額是在企業的利潤總額基礎上來計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企業所得稅是依據利潤總額算還是凈利潤算
既不是利潤總額,更不是凈利潤。來
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所謂應納稅所得額,是指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后自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
企業按照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定計算的利潤,必須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必要的調整后,才能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所得稅。zhidao
企業所得稅算法中的利潤總額是怎么得來的?
所得稅利潤總額=主營業copy收入-主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納稅調增事項-納稅調減事項。
利潤總額是一家公司在營業收入中扣除折扣、成本消耗及營業稅后的剩余,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盈利,它與營業收入間的關系為: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百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 投資凈收益
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債務重組利得、企業合并損益、盤盈利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政府補助、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罰款收入、捐贈利得等。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企度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
企業所得稅是用利潤總額乘稅率25%還是有凈利潤乘稅率25%?
是利潤總額。
是利潤總額通過一定調整后的,比如投資分紅收入不繳所得稅、捐贈支出免所得稅,以及有很多項目等進行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乘稅率25%,才是企業百的所得稅額 。
企業所得稅預繳時:
應納企業所得稅=(利潤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度額)×稅率。
年終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時:
應納企業所得稅=(利潤總額問-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額±納稅調整額)×稅率。
擴展資料
凈利答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其中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回利潤總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非暫時性差異)答×適用稅率。
遞延所得稅=(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適用稅率。
因此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非暫時性差異)×適用稅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適用稅率=(利潤總額+/-非暫時性差異)×適用稅率。
所以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利潤總額+/-非暫時性差異)×適用稅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凈利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利潤總額
應交所得稅是否=利潤總額*25% 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不是利潤總額*25%,而是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稅率來進行計算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二十三條 企業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該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個年度內,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后的余額進行抵補:
(一)居民企業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應稅所得;
(二)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應稅所得。
擴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六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53338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公式中的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務院的稅收優惠規定減征、免征和抵免的應納稅額。
第七十七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三條所稱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是指企業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依照中國境外稅收法律以及相關規定應當繳納并已經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性質的稅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企業所得稅中的利潤總額是怎么算的
1、企業所得稅是按應納稅所得額(調整后的利潤)計算繳納的。需要調整的內容是很多的,其中一條很重要,那就是會計核算與稅法不一致的zhidao地方都需要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行政部門的罰款等)。還有就是有規定標準或列支范圍的,超過標準或范圍的都需要進行調整(專如計稅工資、業務招待費、廣告費等)。
2、季度中的利潤總額是指累計數,當期應繳納屬的稅款是按季度利潤換算為全年利潤后,找適用稅率再換算為當季應繳納稅款,再減去上期已經繳納的稅款為本期實際應繳納的稅款。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