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后有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名成功,故稱國姓爺。 鄭成功的母親是一個日本女人,其父鄭芝龍在受明朝朝廷招安前是福建的一個富商-武裝海商集團首領(海商兼海上走私)。他的老爸在與日本往來做生意時認識了一
您可以介紹一下鄭成功這個歷史人物嗎?
鄭芝龍(1604年-1661年),號飛黃,小名一官,有飛虹將軍的稱號,中國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明朝末年以中國南部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兼海盜,以所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一官黨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藩,為臺灣鄭氏王朝開創者鄭成功的父
鄭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是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他曾率軍橫渡臺灣海峽,擊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駐軍,收復了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鄭成功是明末清初的。 是明末清初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稱鄭國姓、國姓爺。 公元1661年(順治十八年)正月,鄭成功決定出兵收復臺灣。二月,鄭成功率領將士數萬人,大小船只數百艘,從廈門出發,渡過臺灣
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鄭成功的為政舉措嗎?
鄭成功是軍事家、家、民族英雄。 1、鄭成功東南抗清 1646年(清順治三年,隆武二年)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后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 1646年(清順治三年,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鍵)移駐延
在軍事上,鄭成功在延平向南明隆武皇帝“條陳”“據險控扼、揀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這幾條政策,被隆武皇帝嘆為奇策,封鄭成功為“忠孝伯”。在上,鄭成功收復了臺灣后,首先是建立政權,廢除荷蘭侵略者的一切殖民體制和機構,設立了一個安撫司,專門管理這個地區的事務,從此臺灣建立起與祖國相同的府縣制度。在經濟上,他發展了海外貿易,并且活躍了商品經濟,也增加了鄭氏政權的財政收入。這些貿易措施推動了臺灣經濟的發展,以至在鄭成功之后的二十多年里,臺灣的經濟還是逐漸發展。
鄭和和鄭成功不是一個人,鄭和是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鄭成功是明清之際軍事將領。 1、鄭和 鄭和(1371年?- 1433年?),回族,本姓馬,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世稱“三保太監”(又作“三寶太監”),云南昆陽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昆陽街道)
人們是怎么評價鄭成功的呢?
鄭成功是急病而逝的。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歷十五年),順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繼位;鄭氏降將黃梧向當權者鰲拜建議“平賊五策”,內容包括長達20年的遷界令,自山東至廣東沿海二十里,斷絕鄭成功的經貿財源;毀沿海船只,寸板不許下水。 同
明末清初,在活躍于中國海面的各路英豪當中,沒有一個人可以比得上鄭成功這樣一位英勇干練、成就輝煌大業的年輕將帥。他的能力表現在登高一呼而各方景從,不愿做順民的,受到欺壓的,都投到了他的旗下。他執法如山,許多人是年齡長他兩三倍的長輩,都能俯首聽命,唯令是從,這就是他的威勢所在。
鄭成功在我國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然而關于他的死,人們一般很少注意。對這一點專門作些考察,便會發現鄭成功的死有些蹊蹺。 鄭成功于1662年6月23日(農歷五月初八)在臺南去世,年僅38歲,當時正值臺灣收復后不久,這使人們深為惋惜。關于鄭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鄭成功是哪里人 鄭成功出生地在哪兒
鄭成功是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鄭成功,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因受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故世稱“國姓爺”,又因受永歷帝封延平王,故也稱“鄭延平”,1624年8月27日出生于母親的故鄉日本肥前平戶,先祖由中原固始縣入閩。
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他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后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1661年4月率領兩萬余名將士跨過海峽,經過數月英勇戰斗,打敗侵占臺灣達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者,還給了臺灣人民自由。
清朝末期,為籠絡臺灣人,清朝逐漸把鄭成功宣傳為“忠義典范”。1874年,清廷派遣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辦理海防事務,沈葆楨在該年底與其他官員聯名上奏,以鄭成功“感時仗節,移孝作忠”,值得為民表率,請光緒皇帝準為其建祠祭祀,有助于“正風俗、正人心”。
翌年(1875年)準其奏,正式在臺為鄭成功立祠,并由禮部追謚為“忠節”。同年三月,沈葆楨拆除了舊的開山王廟,在原址重建一座福州式建筑式樣的“延平郡王祠”。
1646年(清順治三年,隆武二年)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后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
1646年(清順治三年,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鍵)移駐延平府。三月,鄭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條陳”:“據險控扼、揀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后人稱之為“延平條陳”),被隆武帝嘆為奇策,封鄭成功為“忠孝伯”,賜尚方劍,掛“招討大將軍”印。
在延平設軍事指揮部、水師訓練基地,巡守南平閩浙贛邊關。八月下旬,鄭成功辭別隆武帝,在延平閩江與清軍戰斗,“交鋒不利,率師南下”。“遂密帶一旅遁金門”,以“招討大將軍”之名舉義旗于金、廈沿海一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鄭成功
為什么鄭成功被稱為民族英雄而不是國家英雄呢?
想要明白這個原因,首先得了解民族英雄與國家英雄的區別,民族英雄是在本國家的變革中做出杰出貢獻,或者為本民族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而國家英雄是指在抵御國外侵略者時做出杰出貢獻的人,為維護國家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人。
其次需要明白鄭成功的主要貢獻,他最大的貢獻是在清軍攻入江南時,率領部下攻退清軍,鄭成功作為一名中國的漢族人,清朝也是中國經歷的一個時代,他的這一舉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用好的民主的政策與行動推翻不利于國家發展的政策,因此他會被稱為民族英雄。
但稱鄭成功是民族英雄也不完全準確,因為鄭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貢獻就是擊退荷蘭東印度公司,收復臺灣。這個時候他面對的敵人是國外侵略者,也可以說他是國家英雄。但后來他的個人貢獻主要集中在臺灣,比如在臺灣建立政權。因此對于廣大的內地人,對他的這段經歷了解比較少。
但按照國人平時的習慣,一般會將自己認為對自己影響比較大,自己體會比較深,發生比較早的功績,認為是這個人最重要的功績。因此在大家看來,鄭成功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事實上他即使國家英雄又是民族英雄。無論怎么稱呼都改變不了鄭成功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他永遠是人們心中的英雄。
鄭成功名字的來歷是什么?
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歷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鄭成功是太監嗎
鄭成功不是太監,是南明后期的軍事將領。
鄭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歷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后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歷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擴展資料:
主要成就:
1、北上抗清:
崇禎帝殉國后,福王朱由崧監國南京,后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隨后清軍快速南下,圍攻揚州,揚州城池破,清軍屠城,史稱“揚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1645年閏六月,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黃道周的主持下發動了短暫的北伐,同時還采取聯寇抗清政策,但隨著鄭芝龍降清,局勢惡化,隆武帝被俘后絕食而亡,清軍迅速占領東南大部。
在局勢危機的情況下大西軍余部和明朝官僚聯合起來,在西南地區擁護桂王朱由榔為帝,改元永歷。與此同時,鄭成功在東南沿海也乘勢崛起,東西兩面打擊清軍,抗清局面出現了*。但是隨著三王內訌和清軍的加大進攻,明軍滇黔防線被清軍迅速擊破。
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緬王莽白將永歷帝執送清軍。次年四月,永歷帝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吳三桂所弒,明統始亡。
此后鄭成功仍奉大明正朔,東征收復臺灣,作為抗清基地,建立明鄭王朝,明鄭政權繼續沿用永歷年號,但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或監國。1683年清軍占領臺灣,延平王鄭克塽降清,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朔始亡。
2、收復臺灣:
臺灣城是荷蘭殖民者在臺灣的統治中心,城堡堅固,防御設施完整。城周長200多丈,高3丈多,分3層,下層深入地下1丈多,“城垣用糖水調灰壘磚,堅于石”。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數十尊。荷軍炮火密集,射程遠,封鎖了周圍每條通道。
城內荷軍尚有870人,憑借城堡繼續頑抗。但是赤嵌城被鄭軍占領之后,臺灣城已是一座孤城,城內缺糧、缺水,荷軍處境十分困難;
加之當時南信風季節剛剛開始,要等待6個月進入北信風季節后,才能將臺灣的有關情況告知巴達維亞,然后再等6個月才能利用下一次南信風季節取得巴達維亞的援助,防守更加困難。
臺灣城的荷軍被圍數月,軍糧得不到補給,因而士氣低落,不愿再戰。十月,揆一為了挽救行將滅亡的命運,企圖與清軍勾結,夾擊鄭成功軍。
揆一的使者到福建后,清軍要求荷蘭人先派戰艦幫助他們攻打廈門,然后再解荷軍之圍,揆一無可奈何,只好派雅科布·考烏率領漂泊在海上的3艘戰艦、2只小艇前去攻襲廈門。
考烏心存畏懼,中途轉舵駛往暹羅(今泰國),以后又逃回巴達維亞。于是,荷軍勾結清軍夾擊鄭軍的企圖完全落空了,士氣更加低落,不少士兵力求活命,陸續向鄭軍投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鄭成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南明
《鄭成功》的作者是誰?
《鄭成功》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小林。
本書以生動的筆墨,記述了鄭成功短暫而又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內容包括他的生活和他率部抗清、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光輝業績。
《鄭成功》是《世界大人物》叢書之鄭成功人物傳記故事。鄭成功,中國歷史上不朽的名字,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既有*家的韜略,又有杰出的軍事才能,是他統率大軍戰勝強敵,是他把荷蘭殖民者徹底趕出臺灣,雖然他英年早逝,但他收復臺灣的偉大功績永遠彪炳史冊。
《鄭成功》是人物傳記故事,生動地記述了鄭成功短暫而又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他出生在日本,7歲回國,從小接受儒家教育。明朝滅亡后,他的父親投降清朝,鄭成功則舉起抗清大旗,發展海外貿易,與清軍對抗將近20年。
抗清失敗后,他統帥大軍,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被荷蘭人強占38年之久的臺灣,使寶島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去世后,其子鄭經參與“三藩之亂”。此后,清朝康熙皇帝派施瑯平定臺灣,招撫鄭氏子孫,臺灣回歸清朝版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鄭成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