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糊是我國烹調中常用的一種技法,行業習慣稱“著衣”,即在經過刀工處理的原料表面掛上一層衣一樣的粉糊。由于原料在油炸時溫度比較高,即粉糊受熱后會立即凝成一層保護層,使原料不直接和高溫的油接觸。這樣就可以保持原料內的水分和鮮味,營養
水粉糊又叫干漿糊,可使我們的菜肴色澤更加鮮亮,口感更加美味。現在讓我們一起看一下怎么制作吧。
(1)蛋清糊:用蛋清、百合粉(或淀粉)和適量的鹽調制而成。掛糊適用于軟炸,如軟炸豬腰、軟炸雞叮上漿適用于軟炒、滑溜,如溜魚片、炒蝦仁、溜野雞片等。 (2)全蛋糊:用全蛋(蛋清、蛋黃均用)、百合粉和適量的鹽調制而成。掛糊適用于糖醋里脊、咕老
首先在盆里倒入水,加入淀粉,浸泡5分鐘。
材料 豬肉200克,菠蘿0.25個,洋蔥0.5個,雞蛋1個,蕃茄醬1小匙,菠蘿汁適量,鹽0.5小匙,糖0.5小匙,白醋0.5大匙,雞精0.5小匙,料酒0.5小匙,老抽0.25
待淀粉顆粒充分吸水,調制成糊,可用于炸制或掛糊。
 首 頁 創業學院 資訊文摘 廚師資料 創業資料 項目專輯 供求信息 調好水粉糊的技巧 水粉糊又稱硬糊、干漿糊,它是由水加淀粉調和而成的,在烹調中應用廣泛,是常見的一種糊類。它適用于炸、熘、清烹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成品具有外焦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調好水粉糊的技巧,怎么做,什么做法

首 頁
創業學院
資訊文摘
廚師資料
創業資料
項目專輯
供求信息
調好水粉糊的技巧
水粉糊又稱硬糊、干漿糊,它是由水加淀粉調和而成的,在烹調中應用廣泛,是常見的一種糊類。它適用于炸、熘、清烹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成品具有外焦里嫩、干香酥脆等特點。水粉糊雖然常用,但是使用時要達到準確無誤,必須掌握以下兩個關鍵的因素。
一、糊的調制和運用
正確地調制和運用水粉糊來烹制菜肴應注意以下幾點:1.淀粉的選擇。調糊時用水浸泡后又重新沉淀的玉米淀粉或雜糧淀粉,這樣的淀粉炸出的成品表面較光滑,不易回軟,酥脆適口,過油時不易“放炮”。否則,選用干淀粉加水調糊直接烹制菜肴,其成品堅硬扎嘴,表面疙疙瘩瘩,并不同程度地含有顆粒狀淀粉,而且過油時“放炮”濺起的油容易燙傷手臉。
2.要根據不同的烹調方法和原料含水分的大小來掌握糊的稀稠和用量。例如“鍋包肉”和“焦溜肉片”這兩種菜肴,雖然都使用水粉糊,但由于它們的技術要求不同,制作方法有別,所以在使用糊時也有所不同。
軟炸里脊的糊怎么調制
掛糊是我國烹調中常用的一種技法,行業習慣稱“著衣”,即在經過刀工處理的原料表面掛上一層衣一樣的粉糊。由于原料在油炸時溫度比較高,即粉糊受熱后會立即凝成一層保護層,使原料不直接和高溫的油接觸。這樣就可以保持原料內的水分和鮮味,營養成分也會因受保護而不致流失,制作的菜肴就能達到松、嫩、香、脆的目的。增加菜肴形與色的美觀,增加營養價值。
掛糊的種類很多,比較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蛋清糊 也叫蛋白糊,用雞蛋清和水淀粉調制而成。也有用雞蛋和面粉、水調制的。還可加入適量的發酵粉助發。制作時蛋清不打發,只要均勻地攪拌在面粉、淀粉中即可,一般適用于軟炸,如:軟炸魚條、軟炸口蘑等。
2.蛋泡糊 也叫高麗糊或雪衣糊。將雞蛋清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打,打至起泡,筷子在蛋清中直立不倒為止。然后加入干淀粉拌和成糊。用它掛糊制作的菜看,外觀形態飽滿,口感外松里嫩。一般用于特殊的松炸,如:高麗明蝦、銀鼠魚條等。也可用于禽類和水果類,如:高麗雞腿、炸羊尾、夾沙香蕉等。制作蛋泡糊,除打發技術外,還要注意加淀粉,否則糊易出水,菜難制成。
3.蛋黃糊 用雞蛋黃加面粉或淀粉、水拌制而成。制作的菜色澤金黃,一般適用于酥炸、炸熘等烹調方法。酥炸后食品外酥里鮮,食用時蘸調味品即可。
4.全蛋糊 用整只雞蛋與面粉或淀粉、水拌制而成。它制作簡單,適用于炸制拔絲菜肴,成品金*,外松里嫩。
5.拍粉拖蛋糊 原料在掛糊前先拍上一層干淀粉或干面粉,然后再掛上一層糊。這是為了解決有些原料含水量或含油脂較多不易掛糊而采取的方法,如:軟炸栗子、拔絲蘋果、鍋貼魚片等。這樣可以使原料掛糊均勻飽滿,吃口香嫩。
6.拖蛋糊拍面包粉 先讓原料均勻的掛上全蛋糊,然后在掛糊的表面上拍上一層面包粉或芝麻、杏仁、松子仁、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等,如:炸豬排、芝麻魚排等,炸制出的菜肴特別香脆。
7.水粉糊 就是用淀粉與水拌制而成的,制作簡單方便,應用廣,多用于干炸、焦、熘、抓炒等烹調方法。制成的菜色金黃、外脆硬、內鮮嫩,如:干炸里脊、抓炒魚塊等。
8.發粉糊 先在面粉和淀粉中加入適量的發酵粉拌勻(面粉與淀粉比例為7:3),然后再加水調制。夏天用冷水,冬天用溫水,再用筷子攪到有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小泡時為止。使用前在糊中滴幾滴酒,以增加光滑度。適用于炸制拔絲菜,因菜里含水量高,用發粉糊炸后糊殼比較硬,不會導致水分外溢影響菜肴質量,外表飽滿豐潤光滑,色金黃,外脆里嫩。
9.脆糊 在發糊內加入17%的豬油或色拉油拌制而成,一般適用于酥炸、干炸的菜肴。制菜后具有酥脆、酥香、脹發飽滿的特點。
10.高麗糊 又稱發蛋糊,是由蛋白加工而成,既可作菜肴主料的掛糊,又可單獨作為主料制作風味菜肴。制作發蛋糊的技術性比較高,在制作時要掌握以下操作要領:
(1)打蛋的容器要使用湯盆,便于筷子在盆內攪打,容易使蛋糊打發,形成發蛋糊。容器一定要干凈,無積水,無油污。
(2)打蛋一定要用新鮮雞蛋,蛋黃已碎的不能用,打蛋時只用蛋白,蛋黃蛋白要分清,不能有一點蛋黃摻在蛋白里。
(3)打蛋的方法,一只湯盆內可打五只雞蛋的蛋白,用兩雙竹筷握在一起攪打。打時要用力,先快后慢,順著一個方向攪打,不能亂打。一手拿盆,一手拿筷,站立操作,3~5分鐘就可以打成蛋糊,打到發蛋已經形成,用筷子在發蛋糊里一插,筷子能夠直立時,說明發蛋糊已經成功。
(4)發蛋糊打成以后。可以根據不同的菜肴加工要求加入不同的調料和輔料。如炸羊尾要在發蛋糊里加入一點干酵粉,又如雞茸蛋要加入雞脯末和肥膘末。加入調料和輔料時,不是將蛋糊倒進輔料,而是將調料和輔料加入蛋糊,邊加入邊攪拌。
(5)配制好的發蛋糊不宜久留,要及時加熱成熟。常用的成熟方法有熘、蒸兩種。熘時油溫不能超過三成,火候要用文火。油溫過高時,要及時加入冷油或端離火口,如做雞茸蛋就是用熘法:取炒鍋擦干燒熱,加入豬油700克左右,在文火上加熱至三成。用調羹逐個投下雞茸蛋糊,下鍋要輕,將雞茸蛋逐個翻身,待到顏色潔白發亮,手摸有實感時,即可撈起、另起油鍋,加調料高湯,下五色柳絲,勾芡,蛋裹上柳絲即成。籠蒸成熟方法不易掌握,時間過短,又會外熟內生,蒸氣過足,有可能蒸穿。可以用開水先來一下,初步成形后再用工具造型,然后上籠蒸熟。
掛糊雖然是個簡單的過程,但實際操作時并不簡單,稍有差錯,往往會造成“飛漿”,影響菜看的美觀和口味。掛糊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要把要掛糊的原料上的水分擠干,特別是經過冰凍的原料,掛糊時很容易滲出一部分水而導致脫漿,而且還要注意液體的調料也要盡量少放,否則會使漿料上不牢。
其次要注意調味品加入的次序。一般地說,要先放入鹽、味精和料酒,再將調料和原料一同使勁拌和,直至原料表面發粘,才可再放入其它調料。先放鹽可以使咸味滲透到原料內部,同時使鹽和原料中的蛋白質形成“水化層”,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少受或幾乎不受損失。
那位大俠知道發粉糊怎么調制,要經典的。
一、粉糊的分類 掛糊的主要原料:雞蛋(蛋清、蛋黃或全蛋)、淀粉、面粉、米粉、小蘇打、發酵粉、面包粉、核桃粉、瓜子仁粉及芝麻等。這些原料的結構及性質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樣,如蛋清、小蘇打的主要作用是使原料滑嫩;蛋黃、發酵粉的主要作用是使原料松軟;淀粉、面包粉、米粉等主要作用是使原料香脆。當然這些原料本身并不分別具上述功效,需經過恰當的烹調手段,才能產生上述效果。 2.蛋清糊 蛋清糊,又稱蛋白糊。是用蛋清、淀粉或面粉調制而成,其用料比例是蛋清50克,淀粉或面粉50克,可加適量水,這種糊能使菜肴外松脆、里鮮嫩,色淡黃,多用于軟炸類菜肴,如"軟炸麻花腰子"、"軟炸蝦"、'"軟炸魚條"等。 2.全蛋糊 全蛋糊,又稱蛋粉糊,是用全蛋(蛋清、蛋黃均用),淀粉或面粉調制成,其投料比例1:1,即蛋50克,淀粉或面粉50克,加適量的水,它能使菜肴達到外酥脆、內松嫩,色澤金黃,通常適用于炸溜的菜肴,如:"裹燒雞"、"瓦塊魚"、"炸里脊"等。 3.蛋泡糊 蛋泡糊,又稱高麗糊,雪衣糊。它是把雞蛋清抽打成泡沫狀后,再加入米粉或淀粉、面粉拌勻即成,其投料比例為3:1,即蛋清150克,米粉或面粉50克(有的用淀粉35克,面粉15克混合),這種糊能使菜肴外形飽滿、松而嫩,色澤潔白美觀,多用于松炸等烹調方法,如"雪衣大蝦"、"炸羊尾"等。 4.水粉糊 水粉糊,又稱干漿糊,是用淀粉和清水調和而成的,淀粉與水的比例約為2:1,即淀粉100克,水50克,但要看淀粉的質量,不可一概而論。水粉糊的稀稠程度,以能裹住原料為宜,這種糊可使菜肴干酥香脆,色澤金黃,適用于炸溜等菜肴,如"醋溜黃魚"、"糖醋里脊"等。 三、操作關鍵 1、靈活掌握各種糊的濃度 在掛糊時,應當根據原料性質、烹調的要求,以及原料是否經過冷凍等因素,決定糊的濃度。如較嫩的原料,糊應厚一些,較老的原料,糊應薄一些。這是由于較嫩的原料,所含水分較多,吸水力弱,糊的濃度以稠一點為宜。較老的原料本身所含水分較少,吸水力強,糊的濃度以稀一點為宜。如原料在掛糊后,立即進行烹調,糊的濃度應稠一點,因為糊過稀,原料來不及吸收糊中的水分,就下鍋烹調則容易脫落。如果原料掛上糊后,不立即烹調,糊的濃度就應當稀一些,在待用期間,原料吸去一部分水分,蒸發掉一部分水分,濃度就正好了。再如冷凍的原料含水分較多,糊的濃度可稠一些,未經過冷凍的原料含水量少,糊的濃度可以稀一些。 2、調制方法 調制糊時,必須掌握先慢后快,先輕后重的原則。因為在開始攪拌時,糊的淀粉及調味品還沒有完全溶解,水和粉尚未調和,濃度不夠,粘性不足,所以應該攪拌得慢一些,輕些,以防止糊溢出容器。經過一定時間的攪拌后,糊中的濃度漸漸增大,粘性逐漸加強,攪拌時就可以逐漸加快加重,以使其越攪越濃,越攪越粘,尤其是蛋泡糊更要多攪,重攪,直到可以把筷子戳在糊內直立不倒為止。攪出的糊必須均勻,糊中不能有小粉粒,因為糊內如果存有小顆粒,原料過油時小粉粒就會爆裂脫落,造成脫糊的現象。 參考資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008840.html
常見的糊漿調制方法有哪些?
(1)蛋清糊:用蛋清、百合粉(或淀粉)和適量的鹽調制而成。掛糊適用于軟炸,如軟炸豬腰、軟炸雞丁。上漿適用于軟炒、滑溜,如溜魚片、炒蝦仁、溜野雞片等。
(2)全蛋糊:用全蛋(蛋清、蛋黃均用)、百合粉和適量的鹽調制而成。掛糊適用于糖醋里脊、咕老肉。上漿適用于蛋包魚片、子蓋肉等。
(3)蛋泡糊:又叫雪衣糊。用力將蛋清沿一方向抽打成泡沫狀,加百合粉和適量的鹽調制而成。能使菜肴烹制后色白如霜,漲發飽滿而松嫩。掛糊適用于滑雞球、捧捧雞、西滑肉片。上漿適用于溜雞絲、溜里脊絲等。
(4)拖蛋糊滾面包粉:先將原料在雞蛋、百合粉調成的糊中拖過,再放在面包粉中滾一滾。適用于干炸,如炸牛排、炸豬排等。
(5)拍粉拖蛋清:將原料先拍上面粉,再拖抹雞蛋。鍋溻魚、鍋溻豆腐多使用這種糊。烹制后顏色金黃,口味香嫩。
(6)乳汁糊:又叫白汁糊、清稀糊。用蛋清加清水、淀粉調制而成。用于滑溜、滑炒、爆等上漿。菜肴烹制后呈白色透隱紅,菜味軟香嫩。
(7)水粉糊:俗稱干漿糊。用淀粉加清水調制而成。掛糊適用于干炸、干溜,如糖醋魚。上漿適用于炒菜,如炒豬肝、腰花等。
(8)發粉糊:俗稱松糊。由面粉或糯米粉和水調成糊狀,再摻入蘇打或發酵粉攪勻而成。其性漲發,可代替蛋泡糊使用。葷素菜均宜用。菜肴呈淡黃隱白,外酥里嫩。
(9)蘇打糊:用蛋清、淀粉、蘇打粉、鹽和清水調勻。多用于炸菜類。菜肴紅中含紫色,滑而且嫩。
(10)干粉糊:又稱獅子糊。先用水和調味品涂在原料上,而后拍上面粉或淀粉,用于焦炒魚條、炸烹蝦咕等。
把肉用淀粉過一下,肉絲和淀粉的比例是多少?
材料
豬肉200克,菠蘿0.25個,洋蔥0.5個,雞蛋1個,蕃茄醬1小匙,菠蘿汁適量,鹽0.5小匙,糖0.5小匙,白醋0.5大匙,雞精0.5小匙,料酒0.5小匙,老抽0.25小匙,水淀粉適量
做法
1..豬肉切成大塊,用料酒、少許鹽腌制10分鐘;菠蘿、洋蔥切塊;
2.豬肉腌制后加入雞蛋、干淀粉拌勻;鍋內倒油,待油燒至六七成熱,放入豬肉,炸成金*撈出;待油溫再次燒熱,再放入剛才炸過的咕老肉,炸至成深*即可~
3.鍋內留少許底油,放入蕃茄醬,炒香;倒入切好的菠蘿,加入調味汁;
4.待調味汁燒雞開后,放入剛才炸過的咕老肉;加入洋蔥塊,翻炒幾下
5.最后用少許水淀粉勾芡,出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