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起源荒誕,隨著歲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漸淡薄,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避災難,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山青云淡的時節。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許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登高節、祭祖節、雙九節、曬秋節、敬老節,重陽節的習俗如下: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賞菊并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
那么重陽節具體有哪些習俗呢?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每到重陽節,根據各地條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于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
賞菊并飲菊花酒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最佳答案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
編輯本段重陽節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
翁”。
總結
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最佳答案 重陽節習俗 登高:九月,秋高氣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盡收眼底。這實際上是一種野游,為我國人民一種傳統的體育活動。 賞菊: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習俗: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游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并舉辦隆重的曬秋節。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后,其更演變成鄉村旅游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2]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后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有什么習俗
轉
重陽節習俗
登高:九月,秋高氣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盡收眼底。這實際上是一種野游,為我國人民一種傳統的體育活動。
賞菊: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重陽時節,正值菊花怒放,花氣幽香,給節日增添了不少色彩。近年來,有人在重陽節時互相贈送菊花,以表示友誼和祝愿。
飲菊花酒:據說古時候,人們在重陽節的時候都要飲菊花酒,這種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造的。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要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起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飲用。據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插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分吳茱萸和食茱萸兩種,春開紫色花,秋結紫黑色果實,性味酸、澀、微溫,入藥制成酒,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可治遺精、腹痛、吐瀉、便秘、消化不良等癥。《齊人月令》中說:“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還。”可見古人有重陽喝茱萸酒之習俗。
吃重陽糕:重陽糕,又叫“菊糕”、“花糕”。因“糕”與“高”諧音,重陽佳節,不能登高而吃點糕,也可聊以*。
騎射活動:南北朝時,每年的重陽,人們必須練習騎馬射箭,并把騎馬射箭作為一種武舉應考項目,只有步射和騎射都及格了,才能參加其他項目的考試。唐代,重陽節時,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齊集于玄武門練習騎射。本回答被提問者和網友采納
重陽節有什么習俗?
吃重陽糕
與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后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么?有什么習俗?
1、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關于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早期的重陽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一系列的重陽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
《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
2、每到重陽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鍛煉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按照天地日月運行規律,農歷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于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爭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擴展資料:
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及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于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重陽節歷史悠久,起始于遠古。古時南北風俗各異,春秋前,各地習俗活動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于中原文獻記載。
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節的文化內涵不斷延展豐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重陽節
重陽節傳統習俗有哪些,重陽節有哪些傳統習俗,重陽節
重陽節的習俗:
1、花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重陽吃花糕始于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陽節吃花糕之風大盛,一直流傳至今。重陽節吃花糕的起因緣于重陽登高習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無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彌補和替代的辦法,因“糕”與“高”諧音,就出現了吃花糕的習俗。
現今重陽節售賣的重陽糕,依然會用五彩繽紛的彩紙剪成三角形,用根竹簽固定,插在重陽糕上,小巧的模樣煞是可愛,也有代替了體型巨大的茱萸的意思。
重陽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陽糕,還要加入棗子、栗子為餡料,這也是南京特色,在南京重陽糕又叫早立糕,蘊含著老人對子女“早點自立”的祝福。
花糕的制法是用江米面加水蒸熟,用屜布沾水包起蒸熟的江米面揉均勻至光滑,分成四塊,再分別拍成2厘米厚的片放在案板上,抹一層豆餡,再鋪一層江米面,依次類推連鋪三、四層后,在最上面密密實實的碼上煮熟的栗子、桃仁、瓜仁,最后撒上京糕絲、青梅果脯等就算制成。無論看著還是吃著都類似于多層的酥皮兒。
有專家指出,重陽糕作為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脂食物,大量空腹食用易造成胃液過多分泌,引起不適。花糕由糯米制成,老年人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胃腸功能不佳者可食經過發酵的重陽糕。為增加甜膩感,一些花糕在制作過程中會摻入豬油以及各色堅果。患有高血脂、冠心病的老人應選擇不含豬油的重陽糕,以清淡為宜。
某些病人要知道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花糕。比如,高脂血癥、冠心病患者可以選擇不含豬油的重陽糕;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經過發酵的重陽糕;胰腺炎患者可以選擇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陽糕;糖尿病患者可以制作一些不加糖的重陽糕等等。
民間還使用紅棗、茱萸等作為重陽糕的點綴,藥食兩用的一些中藥材放入糕中,可以達到食療的效果。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飲食選擇,對重陽糕的品種進行“改良”,選擇或制作適合自己的品種,同樣可以增添過節的氣氛。
2、螃蟹
重陽節的吃食,還有螃蟹。鄭板橋詩:“佳節入重陽,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陽吃蟹傳統的佐證。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肌肉纖維中含有10余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需要補充營養的*有益處。
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有益于視力及皮膚健康。
盡管都是螃蟹,但不同的螃蟹卻在營養素的含量上有顯著的區別。按照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數據顯示:100克河蟹中含有193.5毫克鈉,181毫克鉀;100克海蟹中則含有260毫克鈉,232毫克鉀。100克河蟹中含有膽固醇267毫克,而100克海蟹中則僅含有膽固醇125毫克。
也就是說,對于不同的人群來說,選擇食用的螃蟹品種和烹飪方式都應當有所不同。對于血壓偏高的人群來說,海蟹不是最佳選擇,因為它完全可能導致人的鈉攝入過量,導致血壓的進一步升高,此時最好選擇河蟹。
如果伴有血脂異常,則最好選擇只吃河蟹的蟹肉。在而對于只有血脂異常的人群以及因腹瀉、中暑等導致礦物質大量流失的人群則最好選擇海蟹,不但能夠控制膽固醇的攝入,而且能夠良好補充流失的礦物質。
在烹飪時,河蟹也最好選擇蒸食的方式進食,以減少多余油脂的攝入,而海蟹則最好減少食鹽的添加,更不要添加味精損傷其原有的鮮味。
吃蟹方法有講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沒有新鮮姜末和食醋。因為螃蟹氣味咸、寒,而生姜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調味外,還可以殺菌,破壞蟹中的組胺。而且生姜和食醋是調味品,吃蟹時蘸上姜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鮮美。
吃蟹要適量,搭配有講究。吃蟹時和吃蟹后1小時內不要喝茶。因為開水會沖淡胃酸,茶會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還可能引起腹痛、腹瀉。
同時,螃蟹不要和柿子一起吃,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會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質長時間留在腸道內會發酵*,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反應,還可能引起結石癥等。
3、菊花酒
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北京將菊花當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九月九日這天,人們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之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人們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制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等中藥。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箋》中對此有著明確的記載,稱菊花酒是十分盛行的“健身飲料”。
這里為您介紹枸杞菊花酒的做法。
取枸杞子500克,甘菊花20克,麥冬100克,曲250克,糯米7.5公斤。將上藥煮爛,連汁和曲、米如常法釀酒。酒熟壓去糟,收貯備用。
4、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陜北有不少以蕎面羊肉為主料的著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饸饹、羊肉蕎麥面等。而陜北人過重陽節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蕎面羊肉。
中醫認為,蕎麥性涼,能健胃、消積、止汗。據《本草綱目》記載:甜蕎性味甘、平、寒、無毒,苦蕎性味苦、平、寒;蕎麥能“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
而現代研究證明,蕎麥營養豐富,含有19種氨基酸,可以與主要的谷物(如小麥、玉米、大米)互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蕎麥含有的鐵、錳、鋅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谷物豐富。
由于蕎麥性涼,故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及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多吃蕎麥。為了彌補這一點,陜北人常用羊肉與蕎麥搭配。
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五勞七傷。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中醫認為,羊肉還有補腎壯陽的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冬季食用,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人們適時地多吃羊肉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心胃。
教你羊肉面的做法。
取羊骨,面粉,雞蛋,番茄,蔥段,姜片,鹽,醬油。羊骨頭泡在水里,高壓鍋添水,把羊骨頭放進去,加蔥段和姜片。冒氣后壓10分鐘;骨頭撈出來,湯留著下面條;把骨頭上的肉剔一部分下來,切成小塊。取兩碗面粉,加點鹽,再打一個雞蛋;活面,放在一旁醒十五分鐘;用壓面機把面團搟成長片;壓成寬面。燉骨頭的羊湯里加一個西紅柿,再加點醬油,面條下到煮開的鍋里,攪散煮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