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右手 托:大指向外撥弦 擘:大指向內撥弦 抹:食指向內撥弦 挑:食指向外撥弦 勾:中指向內撥弦 剔:中指向外撥弦 花:大指在板前花帶出連撥數弦 連托:大指向外由高音至低音依次連續撥弦 連擘:大指向內由低音至高音依次連續撥弦 連抹:食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于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很多朋友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感覺有很多彈奏指法或者手法的問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指法和手法方面的心得體會。
方法
首先,古箏的彈奏方式一般還是以坐式為主。在彈琴時,根據演奏的需要,大指放松舒展,手指自然彎曲,呈現出半握拳狀,這種放松的自然手型會使演奏更加流暢。
網上可以搜到很多聯系古箏手型的方法,比如用“綁筆”的方法▼ 或者“握蛋”的方法,不得不說,真是高手在民間??! 以上兩種方法無非是為了保證手腕的狀態,從側面看,古箏演奏中兩種最常見的手腕狀態都是正確的。 1.微垂休息位,手臂與手掌的上側基
泛音。我們在演奏泛音時,左手的食指虛按泛音點,右手的大指或食指撥弦,右手撥弦時,左手撥弦并且隨即離去。
1、托——演奏時大指向外撥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撥弦。撥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彎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動作,是通過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協調一致的運動。彈奏的手指小關節不彎曲,以大指的根部為基點,
打圓。大指用托,中指用勾,然后托勾連續反復撥奏成八度的兩個音弦。(托——演奏時大指向外撥弦,勾——演奏時中指向里撥弦)
演奏姿勢:學彈古箏的姿勢,一般采用坐式,特殊場合采用站式。古代采用過盤式、跪式。由于流派的不同,箏的放置位置、箏架、琴凳也不同。有的用琴桌式箏架,有的用類似人字形的箏架,還有的就放在腿上演奏。一般來說琴桌式箏架比較穩因、牢靠,琴
滾。這是從其他的彈撥樂器借鑒來的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連續快速撥奏,使音連續不間斷。(挑——演奏時食指向外撥弦;勾——演奏時中指向里撥弦)
1、單指指法: ①拖,演奏時大指向外撥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撥弦。托的動作,是通過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協調一致的運動。 ②抹,演奏時食指向里撥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單音或上行音階的撥弦。 ③劈,演奏時大指向里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古箏最基本的坐姿和指法是什么
坐姿:箏放置在箏架或琴桌上,琴凳置古箏的右側(即靠近箏首處)。坐時身體靠近箏的右端,距箏約15公分。兩腿于箏架下自然分開,雙足一前一后。
上身端正,手臂松弛百,曲肘置手于箏弦上,腕部放松,指型自然展開,頭部略微俯視。
指法:拇指略微展開,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古箏右手彈弦位度置在大概是距前梁3公分處。
擴展資料:
古箏種類
1、江西箏
1979年,在江西省貴溪縣仙巖東周崖墓群中發現了連件箏。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件,問長166厘米、寬17.5厘米,尾寬15.5厘米,兩端各有十三個弦孔,一弦一枘,栓弦于枘上,類似潮州箏的系弦法。這兩件箏的形制、弦數和系弦法與后世古箏相似,是目前中國答已知的最早實物。
2、浙江箏
即武林箏,又稱杭箏,流行于浙江、江蘇一帶。據傳在東晉時箏已傳入建康(南京)了,至唐,則更多內見諸于詩詞文字。
傳統的浙江箏只有十五弦,身長1.1米左右,面板、背板為桐木,箏尾稍向下傾斜,調弦定音為五聲音階;放在桌上坐勢(或立勢)彈奏。演奏時右手大指、容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當下則有所改變,箏的共鳴箱的長度增至1.65米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箏藝術
古箏指法
└┘ :大拇指
\ :食指
∩ :中指
^ :無名指
古箏的指法
古箏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右手職彈,用大、食、中、無名四指彈弦發聲,控制節奏和音的強弱變化。左手司按,用食、中兩指按抑箏弦,控制音高和弦音的變化,表現出不同7a64e4b893e5b19e31333238666335的音韻,左手司按為其技法主要特色,同時也要職彈,職彈技法與右手相同。
彈箏姿勢
彈箏姿勢有立式、盤式、跪式、坐式等,通常以坐式為主.
坐式彈箏姿勢:箏放置在箏架或琴桌上,琴凳置箏的右側(即靠近箏首處)。坐時身體靠近箏的右端,距箏約15公分。兩腿于箏架下自然分開,雙足一前一后。上身端正,手臂松弛,曲肘置手于箏弦上,腕部放松,指型自然展開,頭部略微俯視,儀態自然大方。
彈箏手型
彈箏強調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時兩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狀態的手型。根據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開,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這種放松的自然手型,不僅展示在靜止的狀態,也呈現于演奏的過程之中;不僅是右手彈弦的基本形態。也是左手按弦、彈弦的基本形態。
彈弦位置
右手彈弦位置在距前梁3公分處,這是初學練習的基本彈弦位置。而最佳觸弦點,則是在發音弦段(前梁至箏柱)的八分之一處。此處正好是本音第三個八度的泛音位置,這個位置彈弦聲音純凈響亮,為基本音質的最佳彈弦點。介于箏柱的排列,弦的長短不等,八分之一的最佳彈弦點的變化就比較大,彈弦的活動范圍也比較大。演奏過程中選擇不同的音色(明與暗,剛與柔),在弦段位置上的活動范圍將更大。
在基礎訓練中,要掌握基本位置的彈奏和最佳彈弦點位置的彈奏,還要學會在不同的弦段上選擇不同的音色,豐富我們的表現手段。一般說來,靠近前粱處發音明亮,音質較剛;靠近箏柱二分之一處音色較暗,發音柔和。我們可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進行不同的變化,切忌彈弦位置僵化在一個點上。
按弦位置
韻昧,為箏之特色。左手按弦位置的恰當,對技巧的表現起決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箏柱左側約16公分處,這是根據箏弦的張力和左手伸展的適度來決定的。我們常見的不適當的位置往往都超過20公分。因為距箏柱越近,琴弦的張力越大,弦緊按不下去;距箏柱越遠,弦就越軟,按弦的張力就小些。有些彈箏者為了按滑時用力輕松些,左手就伸展得遠,這樣按弦位置就改變了。左手過度伸展,增加了手臂的負擔,演奏形態變得不自然,按滑又往往觸及面板。常見一些箏的左側面板上按有不少指甲印跡,就是按弦位置不當造成的現象?;A訓練中要注意左手按弦位置的準確自如,這樣左手技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現。
彈弦方法
你可以去買一本古箏如門的教材 一般 有些古箏曲集的組后都附帶古箏指法
上面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古箏指法練習方法
古箏運用中4,7按音的幾種手法 要得到干凈的不帶滑音痕跡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5313130的4,7按音,是有一點難度的。尤其是同弦快速3434或者6767這樣的音型,要把按音彈得干凈利落,更不容易。有幾種手法可供選用:
1 提前按音,然后再彈
這種方法適用于慢速的樂句。由于速度慢,假如按音又跟前一個音不同弦,則可以左手提前先把按音按到位,右手再去彈。彈響后,等按音的下一個樂音彈響后,左手再放弦。
2 消音法
即用右手指甲觸弦(也叫捂弦)消音。適用于同弦34,67。彈按音前,右手指甲提前觸弦消除上一個音的余音,停靠在弦上不彈,等左手按音到位后,再彈響。如是43,76,則彈完按音后,右手指甲捂弦消余音,然后左手再抬起來。此法是袁莎在央視名家教曲節目中介紹的方法。由于比正常彈奏多了一個"捂弦"的消音動作,速度仍受*。掌握不好,易出消音痕跡。
3 左右手高度同步法
左手即不提前按音,右手也不捂弦消音。而是在右手彈弦的剎那間,左手快速按音到位。左右手動作高度同步進行。此法練習有難度,但練好了,即使在快速指序的同弦3434或者6767中,也能使按音非常干凈清晰。而且在動作上沒有任何冗余和拖泥帶水。
我們知道,右手彈弦即使速度很快,但指甲觸弦到出弦,在理論上總是有一小段的時間,并且弦振動達到一定的幅度發出聲音,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在理論上叫"起振"。這樣,把右手觸弦出弦需要時間和出弦后弦起振花的時間加起來,為左手同步按音到位提供了可能,假如練得左手按音速度夠快,在上述時間內是足夠按到位置的。不過,要求左手按音爆發力強而且敏捷迅速,要求左右手配合得天衣無縫,高度同步才行。
古箏指法符號,彈奏正確順序(如圖)
將中指與大拇指分別放在第十四號弦上與第九號弦上,兩指用力彈奏,(注意:大拇指要同時撥奏九、十兩根弦)再用左手按2的上滑音。
古箏指法
揉弦 小撮 食指和大指彈的。
顫音種類很多 從技術來說上分三大類:
1平顫音:顫弦幅度小,平淡(揉弦 吟弦都歸于這類)
2小顫音:力度來硬,左手緊張狀
3大顫音:在小顫音基礎上沒有那么緊張,力度也不那么硬 (一般不用,9、10級曲目有些感情需要帶一下)
指法:左手食指和中指 壓弦 十指自大指 找到大指的音,十指大指永遠間隔1根弦,所以找到大指的音,十指自然間隔1根弦這樣彈就好了,壓中音do
可以試一下不要在弦正上方用力。試著將按弦的食,中,無名指微斜,然后掌握快慢和力度。
另外在你彈完一個音后馬上按弦是會容易變zhidao成滑音的,如果曲子較快就要練習左右手的配合,試著不要馬上按音,掌握時間之后再小幅度地按弦會好一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