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位于光譜中紫色光之外,為不可見光。它能使許多物質激發熒光,很容易讓照相底片感光。當紫外線照射人體時,能促使人體合成維生素D,以防止患佝僂病,經常讓小孩曬曬太陽就是這個道理。紫外線還具有殺菌作用,醫院里的病房就利用紫外線消毒
紫外線的定義
紫外線的特點 (1)優點:A、消毒殺菌;B、促進骨骼發育;C、對血色有益;D、偶爾可以治療某些皮膚病;E紫外線照射直接影響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不照紫外線就沒有足量的維生素D (2)缺點:A、使皮膚老化產生皺紋;B、產生斑點;C、造成皮膚炎;D
紫外線指的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 10nm~400nm 輻射的總稱,屬于非可見光的一種。
1、紫外線燈必須在密閉的空間內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2、紫外線燈消毒范圍為其周圍1米范圍內。 3、紫外線燈消毒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紫外光譜的高能量破壞微生物的結構,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從而達到消毒目的。
紫外線的正向作用
任何射線都是由于粒子躍遷而形成的. 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都是由于外層電子躍遷而引起的. 至于為什么,是因為各電子層的能量不一樣,當電子躍遷時會釋放能量. 相似地,x光是內層電子的躍遷,等等 就是..處于激發態的電子輻射躍遷到基態,而如果二
紫外線因其特性可在許多領域產生許多作用,最常見的是紫外線可以滅菌,因為短波紫外線對微生物的破壞力極強,所以醫院里的病房就利用紫外線消毒。紫外線還對人體有保健作用,可幫助人體產生維生素D,以防止患佝僂病,經常讓小孩曬曬太陽就是這個道理。紫外線還能幫助分解油煙以及有機物等等。
紫外線是一種光,這種光的頻率比紫光的頻率高一點,剛好不能被人的眼睛看見,所以叫紫外光,同樣,紅外光的頻率比紅光的平率要低一點,剛好不能被人眼睛看見所以叫紅外光,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些光的頻率依次增大的。人只能看到紅光到紫光之間的
紫外線的危害
紫外線照射時,眼睛受傷的程度和時間成正比,與照射源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并和光線的投射角度有關。 紫外線強烈作用于皮膚時,可發生光照性皮炎,皮膚上出現紅斑、癢、水皰、水腫、眼痛、流淚等;嚴重的還可引起皮膚癌。 紫外線作用于中樞神經系
紫外線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過度照射紫外線對人體是有害的。紫外線強烈作用于皮膚時,可發生光照性皮炎,嚴重的還可引起皮膚癌。紫外線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可出現頭痛、頭暈、體溫升高等。紫外線除了對人體可能會產生危害,也會促使家具及陳設加速老化褪色。對于過強的紫外線,我們需要注意防護,比如盡量避免中午的時間段外出,日常外出進行防曬工作等。
紫外線殺菌燈與日光燈、節能燈發光原理一樣,燈管內的汞原子被激發產生汞的特征譜線。低壓汞燈主要產生254nm和185nm紫外線。 日光燈、節能燈燈管采用的是普通玻璃,紫外線不能透出來,被熒光粉吸收后發出可見光;而殺菌燈燈管則用透紫錢玻璃或石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紫外線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紫外線殺菌燈與日光燈、節能燈發光原理一樣,燈管內的汞原子被激發產生汞的特征譜線。低壓汞
蒸氣主要產生254nm和185nm紫外線。
日光燈、節能燈燈管采用的是普通玻璃,紫外線不能透出來,被熒光粉吸收后發出可見光;而殺菌
燈燈管則用透紫錢玻璃或石英玻璃生產。紫外線穿過玻管壁透射出來。
254nm波長的紫外線很易被生物體吸收,如圖1,作用于生物體的遺傳物質DNA,使DNA遭到破壞而
導致細菌死亡。185nm波長紫外線與空氣作用可產生有強氧化作用的臭氧,可有效地殺滅細菌。
紫外線可集中很高的強度在短時間內殺滅細菌和病毒;如表1是紫外線對各種細菌和病毒殺滅效率
的描述。紫外線殺菌屬于純物理消毒方法,無二次污染
紫外線對生物的影響是怎么樣的?
臭氧層的破壞,會導致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變強。過量紫外線對生物最嚴重的影響在于,紫外線能夠破壞生命的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分子結構,進而誘發大量的生物變異,導致生物圈的退化或重大變遷,其后果是難以預料的。大量紫外線照射進來,會嚴重損害動植物的基本結構,降低生物產量,使氣候和生態環境發生變異,特別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損害。如果整個臭氧層遭到完全破壞,那么紫外線就會不受任何阻擋地到達地面,屆時太陽紫外線就會殺死所有陸地生命,人類也遭到“滅頂之災”,地球將會成為無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
紫外線輻射的增強,將打亂生態系統中復雜的食物鏈,導致一些主要的生物物種滅絕。大量紫外線輻射還可能降低海洋生物的繁殖能力,擾亂昆蟲的交配習慣并能毀壞植物,特別是農作物,使地球上的農作物減產2/3,導致糧食危機。
紫外線對于植物的危害也是已被證實的科學事實。對于植物,它的破壞作用是影響其生長速度、其正常結構的發育、其功能的發揮——光合作用,對于作物來說就是降低了產量。
近十幾年來,人們對200多個品種的植物進行了增加紫外照射的實驗,其中2/3的植物顯示出敏感性。一般說來,紫外輻射增加使植物的葉片變小,因而減少俘獲陽光的有效面積,對光合作用產生影響。
對某些農作物的研究表明,有害紫外線輻射增加會引起某些植物物種和化學組成發生變化,影響農作物在光合作用中捕獲光能的能力,造成植物獲取的營養成分減少,生長速度減慢。研究過的植物中,紫外線對其中的50%有不良影響,尤其是像豆類、瓜類、卷心菜一類的植物更是如此。西紅柿、土豆、甜菜、大豆等農作物,由于有害紫外線輻射的增加,還會改變細胞內的遺傳基因和再生能力,使它們的質量下降。
科學試驗證實:如果給黃豆增加25%的紫外線輻射量,其產量就要減少25%。對大豆的研究初步結果表明,紫外輻射會使其更易受雜草和病蟲害的損害。臭氧層厚度減少25%,可使大豆減產20%~25%,且大豆的蛋白質含量和含油量也會降低。如果拿大量被紫外線照射過的草喂牛,牛患皮膚癌和眼睛癌的幾率就會上升。
紫外線輻射的增加對林業也有影響。通過對10個種類的針葉樹幼苗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其中3個品種受有害紫外線輻射的影響而產生不良后果,其所受影響的程度也與預測方案相吻合。
植物的生理和進化過程都受到有害紫外線輻射的影響,并與有害紫外線輻射的量有關。植物也具有一些緩和和修補這些影響的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適應有害紫外線輻射的變化。不管怎樣,植物的生長直接受有害紫外線輻射的影響,不同種類的植物,甚至同一種不同栽培品種的植物對有害紫外線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在農業生產中,就需要種植耐受有害紫外線輻射的品種,并同時培養新品種,進而影響不同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分布。
有害紫外線輻射帶來的間接影響,例如植物形態的改變,植物各部位生物質的分配,各發育階段的時間及二級新陳代謝等可能跟有害紫外線造成的破壞作用同樣大,甚至更為嚴重。這些對植物的競爭平衡、食草動物、植物致病菌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等都有潛在影響。
此外,紫外線的增強還會影響海洋中的藻類的生長速度,從而間接地影響整個水生生態系統,對水生生態系統構成潛在的威脅。
例如,有害紫外線的過量輻射對20米深度以內的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會使浮游生物、幼魚、幼蟹、蝦和貝類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減少或滅絕,由于海洋中的任何生物都是海洋食物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某些種類的減少或滅絕,會引起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有害紫外線輻射的增加也會損害浮游植物,由于浮游植物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其產量減少,使得大氣中存留更多的二氧化碳,使溫室效應加劇。
鏈接:多云時紫外線強更易患皮膚癌
夏季在太陽下暴曬,受到紫外線輻射,很容易罹患皮膚癌。但德國研究人員的測量結果表明,在有云彩時,地面的紫外線強度可能更強。
位于北海的敘爾特島是德國夏季最受歡迎的海濱度假勝地之一,陽光、海水、沙灘,風景如畫。德國基爾大學的尼爾斯·沙德連續兩個夏天在島上進行了定期測量,并記錄日光的輻射強度。與他共同研究地面上日光照射強度與云彩關系這一課題的氣象學教授安德烈亞斯·馬克說:“有些云彩出現時,地面上的光照強度反倒比沒有云彩時更高,這出乎人們的意料。”
馬克還說,他們在敘爾特島海濱浴場測量出迄今為止在多云條件下最大的光照強度值,結果是令人驚訝的——每平方米1400瓦相當于14只100瓦的燈泡照在1平方米的面積上。而在萬里無云的大晴天的正午,敘爾特島的地面光照強度最多只有每平方米900瓦。
科學家認為,光照強度增高與高空中一團團雪白的積云有關。馬克指出:“這種云彩叫高積云,在距離地面5000到6000米的高空,盡管云層布滿天空,卻是一團一團分離的,中間有很多漏洞,陽光可直接穿過它們照到地面。另外,一團團的云彩還可像反光鏡一樣,把更多的光線反射到地面。”
這種現象會出現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專家認為,由于*帶地區的夏天經常出現高積云,人們夏天過度享受日光浴,罹患皮膚癌的危險就會很大。但在熱帶地區,問題倒不嚴重。因為在熱帶地區的夏天,天空中主要是雷雨云,烏云密布,遮住了陽光,沒有反射一說。
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的傷害是怎么樣的?
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的影響最為明顯。皮膚對紫外線的吸收與其波長有關。波長越短,透入皮膚的深度越小,照射后黑色素沉著較弱;波長越長,透入皮膚的深度越大,照射后黑色素沉著較強。由于受光化學反應的作用,能級較高的光子流能引起細胞內的核蛋白和一些酶的變性。
經科學研究發現,大氣中的臭氧每減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線就增加2%,人類的皮膚癌發病率提高2%~4%,白內障的患者將增加0.3%~0.6%。現在居住在距南極洲較近的智利南端海倫娜岬角的居民,已嘗到苦頭,只要走出家門,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膚面涂上防曬油,戴上太陽眼鏡,否則半小時后,皮膚就曬成鮮艷的粉紅色,并伴有癢痛。
皮膚被紫外線照射后,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物效應反應,這些反應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日光對人體是有益的。例如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殺菌消毒、治療某些皮膚病等;另一方面,它可以對人體造成傷害,如引起急性皮膚病曬斑,這在醫學上又稱為日光性水腫或日光性皮炎,多發生在暴曬后6~24小時。皮膚因過度暴露在陽光下而出現邊界清楚的紅斑,有灼熱或刺痛感,一般2~3天內痊愈。若大面積受曬也可出現紅腫、水皰,甚至大皰,可能有明顯的疼痛,一般6~7天可以消退,嚴重時甚至出現全身不適,如畏寒、發熱、頭痛、乏力、惡心、嘔吐等。此外,暴曬后可導致皮膚曬黑、皮膚增生、增厚等現象。
對于長期暴露在日光下工作的人群,如農民、建筑工人、漁民等,可發生慢性皮膚反應,最主要的是皮膚老化。由于長期反復日光照射或紫外線照射,可致皮膚結構及功能逐漸衰退。長期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可使皮膚的色澤變黃、干燥、彈性下降,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或角化過度,粉刺甚至皺紋,有時被輕微碰撞即可出現淤斑。
流行病學調查及動物實驗均提示:長期接受中波及長波紫外線照射的人較易發生皮膚癌,特別是中波紫外線致癌性比長波紫外線致癌性約高出1000倍。此外,紫外線能夠加速人體皮膚的老化。在歐美等國,人們習慣于日光浴,每逢節假日都喜歡到海灘曬太陽,要把白色的皮膚曬得變紅或呈紅褐色才感到滿足,因此這些地區皮膚癌的患病率比較高。
美國一個科學小組指出,北美洲上空平流層臭氧含量在最近5年內減少了約百萬分之一,皮膚癌發病率則有明顯的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美國每年皮膚癌癥患者就達50萬人,其中惡性腫瘤病例25000人,死亡約5000人。有人估計,如果臭氧層中臭氧含量減少10%,地球上的紫外線輻射將增加19%~22%,皮膚癌發病率將增加15%~25%,僅美國死于皮膚癌的人將增加150萬人。
近年來,全世界皮膚癌患者呈上升趨勢,這也許是由于人們更熱衷于陽光浴、所穿的衣服越來越薄和越來越短,使越來越多的皮膚暴露在陽光下,受到過量紫外線照射的緣故。
我國皮膚癌發病情況與亞洲、非洲一些國家(如泰國、菲律賓、越南、幾內亞、烏干達等)相似。有學者指出,近年來我國皮膚癌患者有增多趨勢,這可能與紫外線增強有關。
怎樣防曬,特別是在高原這種紫外線超強的地方?
1、陽光強烈時,穿深色衣衫,而不是白色的。白色衣服只反射熱度,卻無法阻隔紫外線。
2、烈日曝曬,可戴上寬邊淺色遮陽帽,打遮陽傘。
3、可穿防曬衣或防曬服,保護皮膚。
4、可使用防曬霜、防曬霜的用法,出門前 10-20 分鐘就應涂好防曬產 品。每次至少須有 1-2 毫升的量,有一定的厚度,才能達到最佳防曬功效。
擴展資料:
夏季防曬技巧:
1、避免紅色、黑色食物
營養學家有研究表明,使用紅色食物后再曬太陽,皮膚更容易曬黑。因此,盡量在日曬前不要食用吃紅蘿卜、木瓜等紅色類食品;另外,黑色的食物如醬油、黑醋、咖啡等由于含黑色素較多,多吃容易導致皮膚的色素沉淀,容易讓皮膚變黑,也盡量少吃。
2、避免感光食物
感光食物可直接或間接增加與黑色素生成有關的物質的數量與活性,吃多感光食物,肌膚更容易受到紫外線侵害而變黑或長斑。常見的感光食物有檸檬、胡蘿卜、木瓜、芹菜、萵苣、土豆、香菜、莧菜、油菜、橘子、紫菜、田螺、菠菜、無花果,九層塔、韭菜、紅豆。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防曬
人民網-夏季如何防曬?防曬5個小技巧不做黑妹
紫外線殺菌燈是怎樣產生臭氧?
紫外線殺菌燈產生臭氧的原因是由于波長 200nm 以下的短波長紫外線能分解O₂分子,生成的 O*與O₂結合產生臭氧O₃。具體的反應過程如下。
3O₂+hv=2O₃,其中hv為合適的波長能量。
紫外線是陽光中波長為10~400納米(nm)的光線,可以分為UVA(紫外線A,波長320~400納米,長波)、UVB(波長280~320納米,中波)、UVC(波長100~280納米,短波)3種。
只有當紫外線的波長不大于200nm時,才能被空氣中的O₂吸收,從而發生反應生成O₃。
擴展資料:
1、紫外線的波段類別
紫外線根據波可分為近紫外線UVA,遠紫外線UVB和超短紫外線UVC。
(1)短波UVC
短波紫外線簡稱UVC,是波長200~280nm(納米)的紫外光線。短波紫外線在經過地球表面同溫層時被臭氧層吸收,不能到達地球表面。短波紫外線對人體可產生重要作用,因此,對短波紫外線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2)中波UVB
中波紫外線簡稱UVB,是波長280~320nm的紫外線。中波紫外線對人體皮膚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此類紫外線的極大部分被皮膚表皮所吸收,不能滲入皮膚內部。但由于其階能較高,對皮膚可產生強烈的光損傷,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擴張,皮膚可出現紅腫、水泡等癥狀。
長久照射皮膚會出現紅斑、炎癥、皮膚老化,嚴重者可引起皮膚癌。由此中波紫外線又被稱作紫外線的曬傷(紅)段,是應重點預防的紫外線波段。
(3)長波UVA
UVA是波長 315~400nm 的紫外線。長波紫外線對衣物和人體皮膚的穿透性遠比中波紫外線要強,可達到真皮深處,并可對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從而引起皮膚黑色素沉著,使皮膚變黑,起到了防御紫外線,保護皮膚的作用。
2、紫外線的正向作用
(1)滅菌作用
紫外線滅菌作用,短波紫外線對微生物的破壞力極強,當該波段的紫外線照射細菌體后,細胞的核蛋白和脫氧核糖核酸(DNA)強烈地吸收該波段的能量,它們之間的鏈被打開斷裂,從而使細菌死亡。如用紫外線汞燈或金屬鹵化物燈對空氣和食品滅菌。
(2)保健作用
波長在 280~320 納米的月波紫外線照射人體后,能引起皮膚肌體的光化學過程和光電反應,使皮膚產生許多活性物質,從而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采用紫外線照射調節高級神經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壓。經常接受紫外線照射能加強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強人的免疫功能。
(3)分解有機物
在建筑材料或家用電器材料表面加入(或涂覆)少量的納米級二氧化鈦粉末,可以吸附揮發性有機物VOC (如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用紫外線照射后可分解這些有機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紫外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