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射線是什么? 宇宙射線是一種從宇宙空間射到地球的高能粒子流,主要由質子和其他粒子等組成。這些宇宙射線與大氣層中的空氣成分發生相互作用產生碳-14和氫-3,從而產生宇生放射性核素,是一種天然的放射性物質,地球上每人每年平均會受到來
宇宙射線的定義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北極光就是宇宙射線給地球的禮物 雖然大氣層會阻擋大部分的宇宙射線,但還是會有一部分到達地面,但這些射線對人體的影響還沒有打移動電話來得厲害,所以在大氣層狀況不錯的地區,可以說沒有影響,但在高緯度地區就很難說,特別
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它們可能會產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氣層和表面。射線這個名詞源自于曾被認為是電磁輻射的歷史。主要的初級宇宙射線成分在地球上一般都是穩定的粒子,像是質子、原子核、或電子。
分類我不太清楚 有一些資料 新華網華盛頓11月8日電(記者張忠霞)地球大氣層在正常情況下會不斷接觸到來自宇宙的高能射線,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這種神秘宇宙射線的來源。一個國際科研小組8日宣布,根據最新的觀測成果,他們認為宇宙射線的來
宇宙射線的產生
宇宙線亦稱為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它們可能會產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氣層和表面。射線這個名詞源自于曾被認為是電磁輻射的歷史。主要的初級宇宙射線(來自深太空與大氣層撞擊的粒子)成分在地球上一般都是穩定的粒子
人類仍然不能準確說出宇宙射線是由什么地方產生的,但普遍認為它們可能來自超新星爆發、來自遙遠的活動星系;它們無償地為地球帶來了日地空間環境的寶貴信息。科學家希望接收這些射線來觀測和研究它們的起源和宇觀環境中的微觀變幻。
宇宙中有宇宙射線。 宇宙射線是來自于宇宙中的具有相當大能量的帶電粒子流的總稱。不同的粒子,有不同的穿透力。 研究發現,大多數 的宇宙射線是單純的質子(氫原子核),少量是氦原子核(α粒子),還有極少量是電離狀態的重元素和其他亞原子粒
宇宙射線對地球的影響
要看是什么宇宙射線以及其強度,如果是中微子射線,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甚至想要探測到它都有很大難度。其實地球時時刻刻都受著宇宙射線的輻射,只是強度沒到嚴重影響地球環境的程度而已。
大多數宇宙射線不是特別活躍,最活躍的宇宙射線對地球的影響,就像人被一個網球重重地打中所會帶來的感覺。但是它們中的許多就像是讓射豆射中,在你身上慢慢爬過或者甚至會留下能量,地球大氣保護我們免受大部分宇宙射線的影響,但是那些高能粒子能夠滲透進大氣層,對所有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影響,甚至能引起DNA的突變。
在地球上其實宇宙射線時時刻刻都存在,并不像消息中所述在某個固定的時間段才會出現。人體和動物生活在宇宙射線之中已經很久,已經習慣了這種射線,基本上不會對人體帶來影響。人體對宇宙射線的承受程度有一定的單位時間和單位能量,除非爆發能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求一部小說,內容是因為宇宙射線導致所有十四歲以上的人全部死亡。一群孩子成為了各個國家的總統。
我一看是2012年的問題,但是還是回答一下吧。
你想問的應該是劉慈欣的《超新星紀元》。
小說講述的是由于一次超新星的爆炸,導致人類全部患上輻射病,人類大量死去,但是12歲以下的小孩子基本沒事兒(不是14歲),大人們只有大約一年的時間將全部去世,整個世界只剩下小孩兒。。。剩下的就好玩了
劉慈欣寫的小說非常有吸引力,而且不僅僅是天馬行空,最著名的應該是《三體》了,而且正在拍成電影,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宇宙射線中的粒子會不會發生衰變
宇宙射線中的粒子不會發生衰變。因為宇宙射線大多數是一種能量很強的磁場流,或者是一種頻率極高的電磁波。由于宇宙射線的速度太快,致使宇宙射線如同堤壩決口,即宇宙射線內部的壓強足夠小,所以宇宙射線周圍飄逸的電子會魚貫而入,造成宇宙射線中可能有大量的電子。但是衰變是部分重金屬元素的特征,此詞與電子沒有直接關系,所以宇宙射線中的粒子不會發生衰變。
哪種物質可以擋住宇宙射線
宇宙射線有好多種。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還有一些x射線等等少量的射線
α射線是氦核流,β射線是高速的電子流,γ射線是穿透力極強的光子流
前兩種帶有電荷,由于地磁場作用,到不了低空,而γ射線是能量極高的電磁波,如何防護γ粒子?
γ射線穿透力強,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a)盡可能減少受照射的時間;(b)增大與輻射源間的距離,因為受照劑量與離開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c)采取屏蔽措施。在人與輻射源之間加一層足夠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劑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鉛、鋼筋混凝土、水等,我們住的樓房對外部照射來說是很好的屏蔽體。
今晚12點30分—3點,極度危險的宇宙輻射貼近地球經過是怎么回事?
據天文學家說,在地球上其實宇宙射線時時刻刻都存在,并不像消息中所述在某個固定的時間段才會出現。
宇宙射線究竟是什么呢?指的是來自于宇宙中的具有相當大能量的帶電粒子流。在地球上其實宇宙射線時時刻刻都存在,并不像消息中所述在某個固定的時間段才會出現。由于磁場和大氣已經阻擋和屏蔽掉這些射線,因此不會有危險一說。射線一般在宇宙有比較激烈變化時變強,比如超新星爆炸。但不論這些宇宙射線強還是弱,其實地面上的人都已經習慣,并沒有影響。
另外,宇宙射線也不會對手機帶來直接的破壞。以太陽耀斑發出的射線為例,就像是地球上刮臺風一樣,會對地球周邊的人造通訊衛星造成影響。這是因為人造衛星遠在地球磁層之外,所以才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針對通訊衛星,并非直接針對手機。
宇宙射線
1、宇宙射線簡析
指的是來自于宇宙中的一種具有相當大能量的帶電粒子流。1912年,德國科學家韋克多·漢斯帶著電離室在乘氣球升空測定空氣電離度的實驗中,發現電離室內的電流隨海拔升高而變大,從而認定電流是來自地球以外的一種穿透性極強的射線所產生的,于是有人為之取名為“宇宙射線”。*年挪威科學家利用遙遠太空中的宇宙射線來研究閃電和雷雨云的細節信息。
2、發現
1912年,德國科學家韋克多·漢斯帶著電離室在乘氣球升空測定空氣電離度的實驗中,發現電離室內的電流隨海拔升高而變大,從而認定電流是來自地球以外的一種穿透性極強的射線所產生的,于是有人為之取名為“宇宙射線”。
3、宇宙射線產生
太陽系是在圓盤狀的銀河系中運行的,運行過程中會發生相對于銀河系中心位置的位移,每隔6200萬年就會到達距離銀河系中心的最遠點。而整個“銀河盤”又是在包裹著它的熱氣體中以每秒200公里的速度運行。“銀河盤并不像飛盤那樣圓滑,”科學家稱,“它是扁平的。”當銀河系的“北面”或前面與周圍的熱氣摩擦時就會產生宇宙射線。
4、現代的宇宙線探測方式
直接探測法——1014eV以下的宇宙射線,通量足夠大,可用面積約在平方公尺左右的粒子探測器,直接探測原始宇宙射線。這類探測器需要人造衛星或高空氣球運載,以避免大氣層吸收宇宙射線。
間接探測法——1014eV以上的宇宙射線,由于通量小,必須使用間接測量,分析原始宇宙射線與大氣的作用來反推原始宇宙射線的性質。 當宇宙射線撞擊大氣的原子核后產生一些重子、輕子及光子(γ 射線)。這些次級粒子再重復作用產生更多次級粒子,直到平均能量等于某些臨界值,次級粒子的數目達到最大值,稱為簇射極大,在此之后粒子逐漸衰變或被大氣吸收,使次級粒子的數目逐漸下降,這種反應稱為“空氣簇射”。
宇宙射線中的質子會不會和氧氣發生反應產生水
不能,該質子是高能質子,只能引起空氣中的分子電離,不能與空氣中的分子或原子結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