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皮膚對天氣和空氣變化敏感,當要下雨時,空氣濕度大,青蛙會出來呱呱叫,雨前和雨后,青蛙都比較活躍。炎熱天氣,青蛙一般躲起來。
本文我們將從以下幾個部分來詳細介紹如何在沒有天氣預報的情況下來預測天氣:觀察天空、感受風和空氣、觀察動物的行為、創造你自己的預測方法、參考
在預測天氣的技術完善之前,很長時間人們都是依賴簡單觀測、物體的圖樣以及民間傳說來試圖提防各種惡劣天氣。一旦你實踐了這些方法,并熟悉天空的景象、大氣的活動和動物的行為,對天氣的預測就會相當可靠了。第一部分:觀察天空
在古代也有人試驗,用它預測地震。現在的很多人也在試驗。但是地震預報需要國家批準,不能個人向外發布。就是也只能測出來大概的方向。 已故翁文波院士在這方面有特長。曾經準確地預測出神戶大地震。他是用古代和現代的方法結合的。可惜他過去后
第1步:觀察云朵。
身體真的具有“預測天氣”的功能。身體的任何問題都會預示著天氣的變化。 睡眠時身體會癱瘓。如果你經歷過睡眠麻痹,你知道發生了什么: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身體可能無法移動。當人們做夢時,大腦會使身體癱瘓,這是為了防止身體四處移動,傷害自
觀察天上的云的類型以及它們移動的方向, 可以辨認出很多種即將到來的天氣。一般來說,又白又高的云預示著晴天,黑壓壓的云則意味著雨或風暴即將到來。
一、天氣標志,也叫天氣符號,是用于表示氣象的一種的簡易符號,一般常用于晴天,雨,霧等 1、晴:☀ ☼ ♨ 2、多云:☁ ☂ 3、夜晚:☽ ☾ 4、雪:❄ ❅ ❆ ☃ 二、常見的天氣標志
早早出現在天空中的積雨云,并且在一天中不斷擴大,則預示著惡劣的天氣很可能快來了。
我們每天都會關注天氣預報,因為它決定著我們第二天的計劃活動是否順利。那在古代,科學技術還沒那么發達,人們是怎樣預測天氣的呢?其實啊,在古代早就有了預測天氣的方法。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古代人都是很喜歡彈琴的,說到這個,我們首先
乳狀積云( 由下沉的空氣形成)會造成猛烈或一般的雷雨。
要知道遠處的雷雨、暴雨、臺風的情況,可以用雷達來探測。 雷達能從天線發射出一種波長很短的無線電波,這種電波在遠處大氣中遇到臺風、雷雨、暴雨等天氣現象時,就能被反射回來,并在雷達的熒光屏上顯示出來。因此我們在熒光屏上就能看到臺風、
卷云或“馬尾云”,像長長的飄帶般高懸于空中,意味著36小時以內,就會有惡劣的天氣到來。
天氣預報是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從史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其工作與生活(比如農業生產、軍事行動等等)。今天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數據(氣溫、濕度、風向和風速、氣壓等
像鯖魚鱗般的高積云,同樣也表明惡劣的天氣將在36小時內到來。
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天空的很大部分,特別是太陽附近的天空染上了顏色。當這部分天空有云朵時,云朵也染上了顏色,從地平線向上空,彩色的排序為紅、橙、黃、綠、青、藍、紫,有時個別彩色可能不明顯,但排序不變,這就是朝晚霞。日出前后的叫
高積云和馬尾云有時會同時出現。每到了那時,第二天一定會下雨。
雖然人類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天氣變化的一些特點和規律,但是現代意義上的天氣預報發展卻比較晚。天氣預報是怎樣誕生的呢?這要從一場戰爭說起。 1853至1856年,為爭奪巴爾干半島,沙皇同英法兩國爆發了克里木戰爭,正是這次戰爭,導致了天
積云塔預示著當天晚些時候可能會有陣雨。
雖然人類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天氣變化的一些特點和規律,但是現代意義上的天氣預報發展卻比較晚。天氣預報是怎樣誕生的呢?這要從一場戰爭說起。 1853至1856年,為爭奪巴爾干半島,沙皇同英法兩國爆發了克里木戰爭,正是這次戰爭,導致了天
當雨層云黑壓壓地凝聚于空中時,雨已經迫近了。
那么,什么叫天氣預報呢?天氣預報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云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后作出的。如中國中央氣
冬夜的云則表明天氣將會變暖,因為云能阻止熱輻射,在晴朗的夜晚,這些熱輻射會降低溫度。
要說現代天氣預報有多準,可以先看看現代天氣預報是怎么做的。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自古以來,小到黎民百姓的生產生活,大到國家民族間的兵戎相見,都免不了受到當時天氣的影響和制約。古人對于天氣的預測純屬來自千萬年口耳相傳
第2步:觀察天空中是否有彩霞。
天氣預報是 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云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后作出的。 氣象站觀測的數據是天氣預報的基礎,氣
記住一句諺語:“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觀察天空中云霞(并非紅日)的任何跡象;大多時間天空不會一直保持很明顯的橙色或紅色,但是具體情況取決于你住的地方。
簡單來說,就是設計好一套龐大的計算天氣預報的程序,輸入當前已知的天氣現象,它就可以計算出未來的大氣運動狀態和天氣狀況。數值天氣預報是現代天氣預報業務的基矗 天氣的變化是地球周圍大氣運動變化的結果。物理學中的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基本
如果你在日落時看到了彩霞(當你看著西方),這是干燥的冷空氣形成的一個高壓系統,使空氣中的粉塵活躍起來,以致天空呈現出紅色。由于一般的冷鋒運動和氣流天氣通常是從西到東,所以干燥的冷空氣是朝著你而來。
你好: 看天時,當看父母爻和妻財爻,雖然靜卦也無妨,看這兩個爻的衰旺。 妻財如發動,八方咸仰晴光,父母興隆,四海盡沾雨澤。父母爻主雨,財爻主晴。舉一例: 本卦中,父母爻雙現,且都被日辰沖動,主今年陰雨綿綿不斷,特別是進入午月以后,
早上的云霞(東方太陽升起處)意味著干燥的空氣已經越過了你,隨之而來(正向你運動)的低壓系統攜帶著水汽。
陰陽五行與占卜 古人根據陰陽五行的原理,將世界萬物分為陰、陽兩種狀態以及金、木、水、火、土五種形式,依照陰陽五行的轉化規律進行天氣預測,這反映了我們祖先洞察天地、認識事物的初始愿望。我國出土的甲骨文上已經有風、雨、雪、云、虹、雷
第3步:看看西邊是否有彩虹。
氣象預報需要有很多的資料,這既包括當地的歷史氣象資料,也包括通過氣象衛星下傳的即時資料,還有就是整點觀測人員觀測的氣壓、輻射、氣溫、風、濕度等數據,高空觀測人員放球后用雷達回收的不同高度場的風向、風速等,還有更先進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氣
這是由東升的旭日光線映射著西方的水汽而形成的。北半球大部分的風暴鋒面都是從西到東運動,西方的彩虹則代表著水汽,即預示著雨快來了。另一方面,傍晚時分出現在東方的彩虹表明雨已經走了,你可以期待接下來的好天氣。記住:“朝虹雨,需警惕。”
舊時人們根據氣溫、云量、風向、風力幾個方面對天氣進行觀測。 現在使用多種設備如:雷達和雨量計、濕度計、及衛星云圖分析各個國家衛星及氣象站的聯合觀測等等。 通過各種設備收集數據,雷達,衛星等。然后用超級計算機分析,一定的算法計算出
第4步:凝望月亮。
含羞草是非常有趣的植物,只要我們用手輕輕碰一下含羞草,它就會“害羞”地閉合,過一會,又恢復原狀。而這種功能卻猶如“天氣預報員”在預報天氣。 當天空晴朗,空氣干燥時,它的閉合能力比攤開的能力要強許多。這時,如果用手碰它一下,葉子便很快
如果它是泛紅的或蒼白的,說明空中有塵埃遮住了它。但如果月亮是明亮耀眼的,那可能是因為低壓空氣使得塵埃沉降,而氣壓低,就意味著有雨。
你好, 1,通氣象衛星觀測傳給地面。 2,然后再根據云圖信息用電腦計算得來的。
月暈(光照耀著與暖鋒和水汽相關的卷層云而形成)表明在接下來的三天里可能會有降雨。
要說現代天氣預報有多準,可以先看看現代天氣預報是怎么做的。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自古以來,小到黎民百姓的生產生活,大到國家民族間的兵戎相見,都免不了受到當時天氣的影響和制約。古人對于天氣的預測純屬來自千萬年口耳相傳
記住一句諺語:“月亮長毛,有雨明朝。”
天氣預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某一地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云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后作出的。 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三種
第二部分:感受風和空氣
1、遠山可見,天晴;近山模糊,天雨。因為空氣干燥,天氣晴朗,遠山才可看清楚。 2、可以很清楚地聽到列車的聲響,會下雨。天氣陰沉時,白天與晚上的溫差變小,聲音容易傳遠。 3、看到貓洗臉,可能會下雨。貓用前腳洗臉的動作,是因為將下雨時,
第1步:察覺風向。
除了云以外,也有其他預測天氣的方法。在此介紹一些比較可信賴的方法。 一.天候徵候: 輕浮飄動快的云,顯示有風 輕浮快飛而低空的云,密集層云,有風有雨的現象 烏黑的云,顯示有雨 輕薄的云,成為松軟的云堆,預見好天氣 稠密形似直的云,有白
如果你不能立即察覺風向,往空中拋一小片草葉,然后觀察它降落的位置。風如果從東面吹來,就預示著風暴鋒面的來臨;西風則預示著晴天。大風預示著高壓差,可以被看做是風暴鋒面即將到來的征兆。
公元132年,我國東漢時張衡就發明了世界最早的風向儀——相風銅鳥。這是在空曠的大地上樹一根五丈高的桿子,桿子裝一只可靈活轉動的銅鳥,根據銅鳥轉動方向便可確定風向了。在古代人們預報天氣,主要是依據經驗進行判斷,準確率很低。 隨著科技的
第2步:生營火。
在夏商時代,人們已經開始從事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需求,讓天氣預報成為剛需。不過,當時沒有氣象科學,人們光靠抬頭看天和占卜來觀測和預報天氣。當然,預報準確率就不得而知了。 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記錄了古人們的看天經驗。《
煙應該是平穩地飄起。旋轉飄落的煙是由低氣壓造成的,表明快要下雨了。
氣預報,是人們生產、工作、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公元132年,我國東漢時張衡就發明了世界最早的風向儀——相風銅鳥。這是在空曠的大地上樹一根五丈高的桿子,桿子裝一只可靈活轉動的銅鳥,根據銅鳥轉動方向便可確定風向了。在古代人們預報天氣,主要
第3步:觀察黎明時分草地上的露水。
如果草地是干的,就預示著云和強風,表明雨快來了。如果有露水,那一天可能就不會下雨。然而,如果在晚上下了雨,那這個方法就不再可信了。
第4步:觀察樹葉。
落葉喬木在不尋常的風中通常會展露葉片底部,這可能是因為它們的葉片生來就只在正常的風中保持正面朝上。
第5步:深呼吸。
閉上眼睛聞聞空氣的味道。植物會在低壓大氣中釋放一些廢棄物,產生一種像堆肥一樣的氣味,而這預示著馬上就要降雨了。
沼澤會因低壓在暴風雨之前釋放氣體,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有諺語:“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氣味在雨天濕潤的空氣中愈加濃郁。
第6步:檢查是否有濕氣。
許多人都能感覺到濕氣,尤其是他們的頭發(它會卷曲蜷縮起來)。你也可以觀察橡樹或楓樹葉。在大雨前濕度往往會比較高,這些樹葉也就極易卷曲。
在濕度較高時,松果的鱗片會合上,干燥的空氣中才會打開。
在潮濕的條件下,木頭會散發出味道(留意那些有粘性的木門),并且出現鹽團。
第三部分:觀察動物的行為
第1步:注意鳥。
如果它們飛得很高,將會是晴天。即將到來的暴風雨所造成的氣壓下沉會使鳥的耳朵不舒服,所以它們會飛低一些來緩和這種不適。大量的鳥棲于電線桿上預示著氣壓的迅速下沉。
在暴風雨到來之前,海鷗會停止飛行,在海灘上避難。
在雨前,鳥兒們會立即變得安靜下來。
第2步:注意奶牛。
在雷暴之前它們一般都會躺下來。在惡劣的天氣到來之前,它們也可能會緊緊地挨在一起待著。
第3步:觀察蟻巢。
下雨前,一些螞蟻會在非常陡峭的地方筑巢。
第4步:觀察附近的烏龜。
據說它們經常會在大雨前尋找更高的地方。你可能在雨前1至2天在路上看到它們。
第四部分:創造你自己的預測方法
第1步:學會關鍵的預測原則。
任何預測方式都建立在相同的原則之上:低壓有雨,主要天氣系統的移動是由西向東的。預測天氣的關鍵點在于認識當地氣壓變化的先兆。
雖然天氣系統普遍都是從西到東運動,但是可能有些風暴并非如此,每個地方的情況都可能不一樣。
第2步:用心觀察。
你可以思考天氣變化的規律,并驗證你自己的假說,你可以閱讀各種指南文章,提升你對天氣的預測能力。
長期待在戶外的居民,尤其是農民,商業漁民等等,會學會觀察各種趨勢來獲取信息,了解他們當地特殊地理位置的長期天氣模式以及四季變化。
關注當地特殊的動植物群。開始觀察這些模式會讓你更好地了解天氣變化模式。
小提示
你可以用一支氣壓計(或者自制)來查看氣壓指標的變化。用筆記本記下,而且當氣壓變化的時候,留心觀察其他發生的事情。細心一些,說不定你能想出獨到的本地天氣預測方法哦。
本文所提供的關于方向的信息(也就是西風意味著晴天)大多適用于北半球。檢驗你所在地區通常的天氣趨勢。
關于這些云的種類,老水手們有句諺語叫:“馬尾和鯖魚,高船只能攜短帆。”另一句是:“鯖魚和馬尾,船員需收帆。”
警告
一些惡劣的天氣,比如龍卷風,要想準確預測非常的困難。確保和你當地的天氣預報保持一致,在風暴來臨前,看看如何保證安全。
這樣預測天氣并不非常科學。不要因為這些實驗拿你自己或其他人的生命來冒險。
參考
http://pvs.kcc.hawaii.edu/ike/hookele/weather_forecasting.html
http://www.almanac.com/content/weather-predicting-do-it-yourself
http://www.almanac.com/content/weather-predicting-do-it-yourself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雖然人類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天氣變化的一些特點和規律,但是現代意義上的天氣預報發展卻比較晚。天氣預報是怎樣誕生的呢?這要從一場戰爭說起。
1853至1856年,為爭奪巴爾干半島,沙皇*同英法兩國爆發了克里木戰爭,正是這次戰爭,導致了天氣預報的出現。這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海戰,1854年11月14日,當雙方在歐洲的黑海展開激戰時,風暴突然降臨,最大風速超過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萬丈狂瀾,使英法艦隊險些全軍覆沒。事后,英法聯軍仍然心有余悸,法軍作戰部要求法國巴黎天文臺臺長勒佛里埃仔細研究這次風暴的來龍去脈。那時還沒有電話,勒佛里埃只有寫信給各國的天文、氣象工作者,向他們收集1854年11月12至16日五天內當地的天氣情報。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據這些資料,經過認真分析、推理和判斷,查明黑海風暴來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東橫掃歐洲,出事前兩天,即11月12日和13日,歐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國已先后受到它的影響。勒佛里埃望著天空飄忽不定的云層,陷入了沉思:“這次風暴從表面上看來得突然,實際上它有一個發展移動的過程。電報已經發明了,如果在歐洲大西洋沿岸一帶設有氣象站,及時把風暴的情況電告英法艦隊,不就可避免慘重的損失嗎?”
于是,1855年3月16日,勒佛里埃在法國科學院作報告說,假如組織氣象站網,用電報迅速把觀測資料集中到一個地方,分析繪制成天氣圖,就有可能推斷出未來風暴的運行路徑。勒佛里埃的獨特設想,在法國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深刻認識到,準確預測天氣,不僅有利于行軍作戰,而且對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有極大的好處。由于社會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積極推動下,1856年法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天氣預報服務系統。
天氣預報是怎樣發展的?
那么,什么叫天氣預報呢?天氣預報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云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后作出的。如中國中央氣象臺的衛星云圖,就是“風云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云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3種: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中國中央電視臺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就中國而言,氣象臺準確預報寒潮、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出現的位置和強度,就可以直接為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服務。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活動范圍空前擴大,對大自然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而天氣預報就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天氣預報的發展可分為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單站預報。17世紀以前人們通過觀測天象、物象的變化,編成天氣諺語,據以預測當地未來的天氣。17世紀以后,溫度表和氣壓表等氣象觀測儀器相繼出現,地面氣象站陸續建立,這時主要根據單站氣壓、氣溫、風、云等要素的變化來預報天氣。這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氣預報,只能說是現代天氣預報的雛形。
第二個階段是天氣圖預報。1851年,英國首先通過電報傳送觀測資料,繪制成地面天氣圖,并根據天氣圖制作天氣預報。20世紀20年代開始,氣團學說和極鋒理論先后被應用在天氣預報中。30年代,無線電探空儀的發明、高空天氣圖的出現、長波理論在天氣預報上的廣泛應用,使天氣演變的分析,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40年代后期,天氣雷達的運用,為降水以及臺風、暴雨、強風暴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第三個階段是數值天氣預報。20世紀50年代以來,動力氣象學原理、數學物理方法、統計學方法等,廣泛應用于天氣預報。用高速電子計算機求解,簡化了的大氣流體力學和熱力學方程組,可及時作出天氣預報。尤其是60年代發射氣象衛星以來,衛星的探測資料彌補了海洋、沙漠、極地和高原等地區氣象資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氣預報的水平顯著提高。
天氣預報是怎么做到精準預測的?
要說現代天氣預報有多準,可以先看看現代天氣預報是怎么做的。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自古以來,小到黎民百姓的生產生活,大到國家民族間的兵戎相見,都免不了受到當時天氣的影響和制約。古人對于天氣的預測純屬來自千萬年口耳相傳的觀測經驗,偶然性相當大。近代以來,隨著雷達技術,衛星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人類不光能從地面獲知大氣層的變化動態,更能從遙遠的太空俯瞰廣大的地表區域,實現對災害性天氣事件的預防和日常天氣的預報。
現代的天氣預報系統,主要分為地上氣象觀測站,地面氣象雷達系統,高層大氣氣象觀測,氣象衛星以及數據解析中心等幾種分工不同,各有側重的觀測網絡體系。
地上氣象站主要負責采集各地的氣壓、氣溫、濕度、風向、風速、降水量、積雪深度、日照時間、云量以及空氣質量等氣象數據。這些數據一方面用于與其他途徑采集的大氣活動信息進行匯總,以便進行實時天氣預報,另一方面則形成數據庫,作為長期研究氣候變動的寶貴資料。
地面氣象雷達系統通過建立在各地的雷達設施向所在空域云層發射厘米級波長的電磁波,來觀測數百公里范圍內云層中的凝結核、冰晶以及雨滴或雪花的形成情況。雷達獲得的數據再與地面觀測站的實測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從而實現對雨雪天氣的預報。
高層大氣氣象觀測主要通過釋放無線電探空儀和布置風廓線雷達實現。前者可以認為是地面氣象站的高空版,可以實現收集約三十千米高空處氣象數據的功能。后者可以認為是地面雨雪氣象雷達的孿生兄弟,主要測量高空中的風速和風向等信息。
氣象衛星位于這個由低到高層次分明的觀測網絡的最上方,主要負責監測大范圍區域內的氣象變化,特別是臺風一類的災害性氣象事件。
此外,云層在數天內的變化趨勢,大范圍的海水溫度分布,森林火災的預警和監測,對于氣象衛星來說都不過是略施身手,農業害蟲的遷徙,火山活動的監測,海水潮位的異常變化也都難逃氣象衛星法眼。
以超級計算機作為 核心的信息處理中心堪稱整個氣象監控與預報網絡的大腦。各級觀測設施,裝置中收集到的無數瑣碎信息,經過超級計算機的運算,多重因素復合作用下的復雜動態過程亦可輕松模擬。小到當天某時某地的天氣精準預報,大到全國范圍內整個季節中降水量與往年平均值的相對大小,超級計算機可謂是無所不知。
天氣預報會“報不準”嗎?
即使有了這么強大的預報系統,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天氣預報確實有時會“報不準”。為什么呢?
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受到兩個因素制約。
首先,現代天氣預報早已不是曾經的全市統一,一天播報一次,而是定位精準并且實時更新。正如上面所述,天氣變化是一個多因素作用下的極端復雜體系,現今的技術很難實現數小時后的精確預報,但是大城市局地的短時預報精準度還是相當高的。很多人的習慣還停留在當年的頭天晚上收聽第二天的天氣預報,最后發生偏差也是情理之中了。
其次,夏天的鋒面雨等短時強對流天氣,由于其演化規律突然性大,即便是超級計算機也時常有心無力,無法精準預知。但是,做到在強對流天氣發生一兩個小時前實現應急預警,目前的技術還是把握頗大的。
在氣象預報方面,人類從無知懵懂到小有所成,技術進步的腳步仍然堅定向前,天氣預報的精準度和有效預測時間還會逐漸增加。
如何提高氣象預報特別是降雨預報的精確性?
為了減少“報不準”的情況,提高預報精度,可以加強對各大氣象預報系統的硬件建設投入,只有擁有了遍布城鄉的觀測和雷達系統,覆蓋區域上空的氣象衛星網絡,才能實現氣象預報數據的有效采集,預報精度自然隨之上升。比如,國土狹小人口密集,技術、資金實力雄厚的日本擁有密度遠超一般國家的氣象信息采集系統,其氣象預報的精準程度超過中國乃至其它發達國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來,與其盼天氣預報不準,可能還不如盼“雨神”來一下,突然來場雨的希望更大。
天氣預報是怎樣知道天氣的?
天氣預報是 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云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后作出的。
氣象站觀測的數據是天氣預報的基礎,氣象站越多,預報越準確。為此,全世界建立了成千上萬個氣象站,配置了各種天氣雷達,并在太空布設了多顆氣象衛星,組成全球大氣監測網。這個監測網每天在規定的時間里同時進行觀測,從地面到高空,從陸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層次地觀測大氣變化,并將觀測數據迅速匯集到各國國家氣象中心,然后轉發世界各地。氣象臺的計算機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運算,得到天氣圖、數值預報圖等產品,為預報員提供預報依據。
天氣預報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天氣學方法,就是將同一時刻同一層次的氣象數據填繪在一張特制的圖上,這張圖稱為天氣圖。經過對天氣圖上的各種氣象要素進行分析,預報員就可以了解當前天氣系統(如臺風、鋒等)的分布和結構,判斷天氣系統與具體天氣(如雨、風、霧等)的聯系及其未來演變情況,從而做出各地的天氣預報。現在天氣圖的繪制和分析都由計算機來完成。另一種是數值預報方法,它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做出的天氣預報是靠計算機算出來的。由于大氣的運動遵循一些已知的物理定律,根據這些定律,可以將大氣運動狀態寫成一組偏微分方程,只要給出初值(大氣的當前狀況),就可以求解出方程組隨時間變化的變量值,據此得到大氣的未來狀況。求解方程的過程極其復雜,要求在規定的時間里處理大量的氣象數據,即使最簡化的大氣方程也必須在高速計算機上進行運算。
無論是天氣學方法,還是數值預報方法,或者是其他預報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預報結論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預報員對各種預報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這時,預報員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積累的經驗和相應的智慧就顯得極其重要。因此當天氣情況比較復雜,或者災害性天氣來臨前,預報專家們就要進行天氣會商,甚至還與外地、外國的專家交換意見,在各抒己見、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得出比較可靠的預報意見。
氣象臺是怎么預測氣溫的
簡單來說,就是設計好一套龐大的計算天氣預報的程序,輸入當前已知的天氣現象,它就可以計算出未來的大氣運動狀態和天氣狀況。數值天氣預報是現代天氣預報業務的基礎。
天氣的變化是地球周圍大氣運動變化的結果。物理學中的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基本定律可用于分析大氣的運動變化,而這些定律可以用數學語言寫成數學方程。然后,人們利用大型計算機對這些數學方程求解,就預報出某一地區未來的氣壓、溫度、風向、風速以及降水量等……
目前任何一種預測模式都不能完全真實地模擬大氣演變,只能是近似,因此必然存在誤差。而且誤差會產生累加,預報時間越長,誤差就會越大。
正因為如此,數值預報才需要人工訂正。中國天氣網發布的7天預報,是各級氣象預報員根據模式預報的結果,結合當前觀測數據、當地的氣候特征、地形、個人預報經驗等進行二次訂正后,再對外發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