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另一個少為人知的吳三桂 如果說對吳三桂降清的具體過程不少人不甚了了,那么對吳三桂的個人經歷就更少人知曉了。實事求是地說,吳三桂本不是一塊做漢奸的料。 作為武將,吳三桂并非身高八尺力舉千斤,而只是中等身材,但他目光如注、英俊威
您可以介紹一下吳三桂這個人嗎?
吳三桂是明朝末年的遼東總兵,清朝初期的平西王,生活在明末清初。 吳三桂1612年出生在江南高郵,是明朝崇禎皇帝時期錦州總兵吳襄的兒子,也是祖大壽的外甥。在崇禎皇帝登基以后,開辦了武科考試,吳三桂考中了舉人。不久之后吳三桂又繼承了父親
吳三桂,字長伯,明朝遼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軍事人物。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后來降清。康熙元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晉封為平西親王,與靖南王、平南王并稱三藩。康熙十二年,下令撤藩,吳三桂遂自稱周王,反對清朝。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衡州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然后最終還是失敗了。
后人對于吳三桂的評價不一,甚至兩極化。 大部分人認為,由于他作為漢人,卻與清朝勾結,導致大順政權及南明政權等漢人政權的覆亡,加上曾殺死永歷帝等明朝皇族、大臣等,故他的行為應被視為“漢奸”。因此故經常有人拿“現代吳三桂”這個稱號來攻擊
吳三桂主要事跡有哪些?
其一,為子不孝。李自成帶兵殺到北京,明朝皇帝崇禎自盡于煤山的槐樹上。李自成帶兵包圍了吳三桂父親吳襄,提出讓吳三桂投降,許以厚祿。吳三桂本來應允,但是有人說自己的愛妾被闖王手下大將劉宗敏奪取,怒不可遏,便投靠了多爾袞,帶領滿
第一,明末鎮守山海關。自明初以來,山海關一直是北京的門戶和屏障,吳三桂降清,導致清軍迅速入關,統一了全國。第二,康熙年間反清。這是吳三桂在“矢忠新朝”三十年后,又扯起了“復明”的旗號。他殺巡撫朱國治,自號“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起兵云南,引發所謂“三藩之亂”。
《清史稿》:三桂白首舉事,意上方少,諸王諸將帥佐開國者皆物故,變起且恇擾。及聞上從容指揮,軍報迅速,閫外用命,始嘆非所料。制勝於廟堂,豈不然歟?上不欲歸咎建議撤藩諸臣,三桂等奉詔罷鎮,亦必曲意保全之。惜乎三桂等未能喻也![33] 《
對吳三桂有什么評價?
吳三桂,明末清初著名的、軍事人物。康熙元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封為平西親王,與靖南王、平南王并稱三藩。吳三桂雖兵力強盛,但不具戰略眼光。吳三桂以反滿相號召也只是刻舟求劍,脫離實際。
吳三桂雖然兵力強盛,但卻不具戰略眼光。而吳三桂以反滿相號召也不過是刻舟求劍,脫離實際。所以,吳三桂的一系列自我表演使人們看穿了他是一個見利忘義、口是心非、反覆無常的野心家,一些有氣節的漢族知識分子對他更是 嗤之以鼻,恥與為伍。因而吳三桂發出的“反清復明”的號召,在廣大漢族士民中并未產生什么重要影響。
吳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月所,明朝遼東人,吳周王朝建立者吳周太祖。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以父蔭襲軍官。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1644年降清,引清軍入關,被封為平西王。1661年殺南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吳三桂是哪里人?
吳三桂出生地:
遼東
吳三桂祖籍南直隸高郵,萬歷四十年(1612年)生于廣寧中后所(今遼寧綏中)或錦州。 他出身于遼西將門世家,自幼習武,善于騎射。吳襄耳聞目睹了明朝在
天啟二年(1622年)如何在廣寧之戰中失利,遼東經略熊廷弼如何被傳首九邊,遼東巡撫王化貞如何下獄而死。吳三桂的生母不詳,吳襄奉旨調進北京,娶了祖大壽的妹妹為續弦。祖大壽是世居遼西的望族,吳襄成為祖大壽的妹夫,吳三桂成了祖大壽的外甥。祖、吳兩家的聯姻,使吳襄、吳三桂父子找到了堅強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勢力更加壯大。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吳三桂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忠臣還是奸臣?
吳三桂是個極其有能力的將領,他被污名化只是源于清的宣傳和清既得利益者們的抹黑。
吳三桂非常非常冤枉,明末有兩個人有爭議,那就是吳三桂和袁崇煥。
從歷史上來看漢奸的后代肯定是漢奸,我們對比一下吳三桂和袁崇煥的后代,吳三桂后代不得好死,袁崇煥的后代入了旗。
我們再看吳三桂和袁崇煥這兩個明末人受到清的什么評價?吳三桂是大漢奸,是賣*,是亂臣賊人,是反復小人......總之所有不好的都給他安上,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導致了明朝的滅亡。而袁崇煥呢?是英雄,是愛國將領,是能臣......總之好的都跟他沾邊,最重要的是襯托崇禎的無能昏庸,明朝的腐朽黑暗。
偉人說過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同理大家覺得是清說的對還是明說的對?
我們要把有心人們對吳三桂這個人的污名化給無視掉才能認清真正的吳三桂。
吳三桂的所謂罪狀最大的一點就是引清兵入關導致明朝滅亡。這個觀點大部分人第一次知道肯定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金庸是清的既得利益者,他的作品里都是吹捧清貶低明,包括了碧血劍里對袁崇煥的吹捧,對朱元璋的污蔑。吳三桂領清軍入關這個問題我們看時間和目的是什么。
首先是時間是在李自成打進京城,崇禎自縊之后,并不是吳三桂領著清軍打進京城,*死了崇禎。
其次我們看目的。目的是什么呢?最多的說法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了,李自成的部下也侮辱扣留了吳三桂的家人,這是吳三桂領清軍進關的目的嗎?只是說對了一半。另外一半的目的是吳三桂領清軍進關是為了勤王。吳三桂只守住一座城,城外是猛虎,城內是餓狼,吳三桂接到勤王令后如果去勤王,山海關就必丟,如果不去勤王就是違背圣旨,所以吳三桂首先要擺平后金,多爾袞答應出兵幫忙勤王,作為條件是要求劃江而治,吳三桂同意了并且要求恢復朱明江山。
這一切看似哪里都不錯,其實吳三桂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如果一切都成功了,吳三桂可是朱家的大恩人,那豈是封侯拜相,可以說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所以吳三桂并沒有那么高尚,但絕對不是流傳的漢奸賣*,這是一舉兩得,既可以為自己,又可以博天下之名,可謂名利雙收了。
但是吳三桂沒有想到送半壁江山作為謝禮還不夠滿足多爾袞的野心,于是多爾袞食言欺騙了吳三桂,吳三桂也好比上了賊船下不來了,只能硬著頭皮做了所謂的大漢奸,包括殺了南明的皇帝。
但是呢歷史上多少英雄人物可以隨便投降,然后搖身一變就變成千古傳頌的大英雄大豪杰。但是吳三桂卻不是,吳三桂想要以一隅的實力來早飯簡直是癡人說夢,他后來可以舉起大旗可不是短短幾年能累積實力的,可以說吳三桂從鎮守云南開始就準備早飯了。所以從這點來看吳三桂的反清根本不全是因為削藩導致的。
再說明末的河北發生了什么?首先是大饑荒,然后是戰爭,還有大瘟疫。看看吳三桂領清軍入關后后金在北方傷亡有多慘重,這個現在有很多人認為吳三桂是一舉三得,還一得就是要讓后金和李自成都毀滅在大瘟疫里。
吳三桂這個人就算我們不能給他定義為忠臣,但是絕對不會是漢奸。還是那句話漢奸的后代絕對是漢奸,比如某英文,它的父親就是王牌漢奸,是給鬼子修戰斗機的修理工。吳三桂他干了漢人一直想干的反清,他也曾扶明,也想復明,最后得不到響應自立了。朱元璋趕走了元朝,但是也曾經向元朝示好巴結,吳三桂做的是和朱元璋一樣的事情,都是恢復漢家天下,怎么看都不會是漢奸。
吳三桂和另外三個漢王孔有德 耿仲明 尚可喜不同,但是吳三桂的漢奸程度比他們三個可厲害多了,還是那句話都是來源于清和清的既得利益者們的污蔑和抹黑。
吳三桂是什么人。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百度一下,有很詳細的介紹。這是一個人名,好像是清初的吧
吳三桂是哪個省的人
明末清初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 .
高郵吳氏在明清之際因遷居遼東的裔孫吳襄、吳三桂父子而知名于世,吳三桂生于1612年。吳三桂先世本是安徽徽州人,其后遷居江蘇高郵,形成高郵吳氏。
吳三桂出生在1612年,也就是萬歷三十九年,關于他的出生地有三種說法,一種認為他出生在安徽,另外一種說法認為他出生在江蘇,第三種說法是1612年(萬歷四十年)吳三桂出生于關外的漢鎮中后所
吳三桂是好人還是壞人?為什么要放清兵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能成就霸業者沒有一個是單純的好人。
吳三桂為什么要放清軍入關:
一、正月,已投降的祖大壽在沈陽收到吳三桂的來信,祖大壽即將來信轉交皇太極,皇太極回信道: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吳三桂在動搖中,雖然沒有降清,但是已經給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后路。
二、春天,吳三桂奉命入關,馳援京師,抵御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軍。行軍遲緩,
到達時清軍已退,但是崇禎還是很器重他,感謝他來北京勤王。五月十五日,崇禎帝在武英殿宴請來勤王的的吳三桂等,賜吳三桂尚方劍。
三、覲見崇禎后不久,吳三桂應邀到國丈田弘遇家做客。田宏遇有一位養女,是崇禎的田貴妃,很受寵愛。這時田貴妃已經病逝,田宏遇感到無助,他見吳三桂受皇上重用,便想巴結吳三桂,邀請他來家做客,就在這里,吳三桂遇見了陳圓圓。 四、九月,清軍繞過寧遠,打下后所,前屯衛,中前所,前后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這樣,吳三桂的寧遠,成為山海關外一座孤城,這時的寧遠,已經失去戰略意義。到第二年,崇禎十七年,明朝正陷于滅亡,使吳三桂深深陷入大明、大清、大順的夾縫中,徘徊不定。
崇禎十七年(1644年)初,大順軍直指京師,崇禎詔征天下兵勤王,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吳三桂從寧遠入山海關,200里路程,走了十一天。同時李自成派唐通帶4萬兩白銀前去招撫吳三桂,吳三桂不答。等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吳三桂才到達豐潤一帶,猶豫觀望,停止不前。
李自成令諸將發書招吳三桂,命吳襄寫信勸子投降,另派人帶白銀4萬輛犒賞吳軍官兵。吳三桂和眾將商議決定歸順大順。四月初五日,吳三桂行到永平西沙河驛,見到從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吳襄為闖王部下行掠,吳三桂大怒,考慮到自己和清軍結仇甚深,北歸很難,而“李害父陷于不知,不必仇”,到北京后再辨明。接著聽到京城被李自成部下大掠,拷掠凈盡,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搶占,發現不能投降李自成,改變了投降李自成的初衷,尋找新的主子。
吳三桂投降清王朝未必完全是因為“沖冠一怒為紅顏”,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李自成的大順王朝對于投降的地主階級嚴厲拷掠,雖然已經占據了大半個中國,但是完全反對地主階級,堅決消滅地主階級,這樣就和吳三桂的既有利益沖突,和吳三桂的家族利益沖突,和吳三桂的支持來源沖突。這時吳三桂已清楚的知道,他和他的階級不能和李自成的大順王朝共同相存。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