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tāo tiè。 基本解釋 1、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猛獸,常見于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 2、貪吃者或性情貪婪的人。 擴展資料: 相關傳說:饕餮貪食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惡。”饕
饕餮的讀音
這兩個字分別讀作tāo tiè,饕和浪濤的濤同音,餮和貼近的貼音節相同,發第四聲。
饕餮[tāo tiè] 饕餮(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怪物) 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物,名叫狍鸮,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其名可比喻貪婪之徒,人們一般稱這種人為“老饕”。《左傳》中
饕餮的意思
饕餮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兇獸之一,為縉云氏之子而非龍九子。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爪,大頭大嘴,性格貪婪。“饕餮”的本義是貪吃,但是在現代餐飲業中,饕被引申為“會吃”。
饕餮粵語讀音為:[tou1 tit3] 饕餮[ tāo tiè ] 釋義: 1、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鼎彝等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 2、比喻兇惡貪婪的人。 3、比喻貪吃的人。 出處: 1、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
饕餮的應用
饕餮相傳為上古四大兇獸之一,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饕餮也比喻好吃之徒或者貪婪之人。
tao tie 饕餮,讀音tāo tiè。亦有傳說為“龍生九子”的九子之一。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征!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饕餮的讀音是什么?
注音:tāo tiè
1.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
2.比喻貪得無厭者,貪殘者。
3.特指貪食者。
4.比喻貪婪;貪殘。
5.貪婪地吞食。
6.相傳為堯舜時的四兇之一。
7.復姓。南朝梁世祖賜武陵王紀姓饕餮氏。見《梁書.武陵王紀傳》。
8.傳說龍生九子,其中一個便是饕餮(排行第五)。
饕餮什么意思?怎么發音?
饕餮【tāo tiè】
[內容摘要] 饕餮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商周時期饕餮紋樣在青銅器上最為常見,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征。饕餮紋與中國古代的酒文化、建筑音樂藝術密切相關,在現代文化中也傳承著歷史的遺韻。
[關鍵詞] 饕餮、饕餮紋、文化
一、饕餮、饕餮紋
饕餮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征。
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呂氏春秋·先識》篇內云:“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饕餮紋在二里頭、夏文化中青銅器上已有了。以鼻梁為中線,兩側對稱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紋出現在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兩代的饕餮紋類型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羊、像鹿;還有的像鳥、像鳳、像人。饕餮紋這種名稱并不是古時就有的,而是金石學興起時,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紋面具高21.0公分,現藏于美國西雅圖書館。西周時代,其神秘色彩逐漸減退。
古代饕餮紋文化
1、饕餮紋與宗教文化
如商代象蓋 饕餮紋銅觥:器通高17.7厘米,由器身、足與蓋所組成。蓋面飾有饕餮紋,以細云雷紋襯底。器物的腹部饕餮飾紋。動物紋樣具有宗教意義。商代時期的各類鼎上,均有饕餮紋飾樣,鼎是先民用來祭祀的最常見而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義濃厚。
如北京平谷列家河出土的饕餮紋銅卣(商代):高27厘米,口徑7.5厘米,腹部飾以饕餮紋,上下飾以連珠紋,祭祀用。
2、饕餮紋與酒文化
《說文》:尊為專供祭祀或款待賓客所用盛酒之物。唐·李白:“晨游紫閣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見余喜,為余開一尊。”“尊”指的是盛酒具,相當于現代的酒壺。1912年在安徽潛山縣出土的一件商代的饕餮紋銅尊,埋藏地下3000多年,仍青光熠熠,紋飾精美。,此尊高21.5厘米,口徑19.4厘米,重2公斤。呈喇叭狀,高頸、鼓腹、圓足,因器首飾以饕餮紋而得名。饕餮紋樣象征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兇獸的面形,商至西周時常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多襯以云雷紋,圖案多有變化。
又如牛首饕餮紋銅尊: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高 30.5厘米,口徑28厘米,1982年鄭州向陽回族食品廠出土,為先民祭祀用具。其饕餮紋爵,在商代是五候級貴族才能使用的酒器,爵為飲酒器,前有飲酒的“流”,中有杯,后有尾,一側有耳,下有三足,“流”與杯的之間有柱,除能裝飾外,還有飲酒時抵住鼻梁,有防止暴飲過量的作用。爵,西周早期以后逐漸消失。
3、饕餮紋與建筑藝術
在古代建筑材料中也通常用到了饕餮紋裝飾。
如饕餮紋半瓦當:系古代屋頂防水建筑構件,用泥土燒制而而。1957年,在廣安門橋南約700米護城河西岸,發掘出紋半瓦當,經考古工作者鑒定,系戰國時期燕國宮殿建筑特有的殿頂防水部件。饕餮紋半瓦當為揭開北京城建城的悠久歷史及高超的建筑藝術提供了有力證明。1972年又在宣武區韓家胡同處,也先后出土了戰國時期的,饕餮紋半瓦當和獸面瓦當各2件。
另有戰國饕餮紋瓦當:多為半圓形,圖案浮雕比較大方,遠視效果好,塊面整體感明顯。
4、饕餮紋與家具裝飾:
現已出土的饕餮紋蟬紋俎,青銅制成,俎面狹長,兩端形翹起,中部略凹,周身繞以蟬紋, 饕餮 紋等。我們可以從它的造型看到后世桌類家具造型及其裝飾的身影。
5、饕餮紋與音樂:
商:饕餮紋大鐃,高48.5厘米,天津市博物館藏,此類單件大型銅饒,只能安放在特制的座架上演奏,即植鳴。
古代還出現過饕餮紋祖乙爵,香爐,紋禪 ,紋首蟠,紋直內戈,紋花瓢等。可見饕餮紋與我們的先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先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能力。
現代饕餮、饕餮紋文化
1、廣告饕餮之夜
法國廣告收藏家布爾西科先生,是“廣告饕餮之夜”的創辦者,是廣告專業人士的盛會,它的大門是向所有人敞開的,業內人士可以從中看到,學到廣告的創意表現手法,圈外人士也從中得到愉悅與禮堂享受。它的成功重要的是它為年輕觀眾提供了一個心情發泄的絕好場所,是一所歡快、理智的發泄,熱而不狂。“廣告饕餮之夜”為觀眾準備的就是一道廣告大餐,就是要每位到場的觀眾吃飽。廣告饕餮之夜環球展映進入第24個年頭(1984年開始)。每到廣告之夜,滿街頭戴面具,揮舞氣球,連喊帶唱的狂歡場面,饕餮在現代文化中也預示著心靈的放松,*的滿足。
2、饕餮紋與雕塑藝術《起舞》的原型
北京市義安路與天橋北路交會上豎立著一座高大的青銅雕塑,它遠看像古代的酒器,但細看其三足鼎立的形象仿佛是三個抽象的人物在跳舞,雕塑的名字叫《起舞》。其淵源即是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員從兩件青銅器——商代前期的紋爵所受的啟發,進行藝術設計而塑造。現代還有饕餮紋設計的室內建筑設計等。
3、饕餮與教育
饕餮的歷史傳說告誡人們做事,索取應有節制。一個人把周圍的一切東西都視作是自己的籌碼,然后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種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歡吃東西一樣,他所追求的*廣,標準高,所傷害的人也很多,是極其有害的。饕餮的象征意義是我們對后代進行德育教育的好題材。
饕餮、饕餮紋文化在中國產生的歷史淵源久遠,其文化影響在中國古代、現代乃至世界都十分深遠。
饕餮怎么讀
饕:tāo
餮:tiè
饕餮,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的怪獸。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
也可表示龍之九子中的老五,嘴饞身懶,好吃好喝,常見于古代烹飪鼎器上,它是品嘗美味,鑒賞佳肴的美食家。
求采納~~
饕餮怎么讀語音朗讀
1、饕餮的讀音是[ tāo tiè ]
意思是: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猛獸;貪吃者或性情貪婪的人。
2、近義詞:
貪饞、貪嘴、饞嘴。
3、造句: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惡。
它的饕餮的鯨吞,能使東方的豐饒的土地,遭難得比經了蝗蟲的打擊和旱災還要廣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終不然闖席的任情饕餮,先來客反忍空枵。
而人類的惡鬼則高踞在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著人肉的筵席。
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奸欺之罪。
饕鬄怎么讀
饕字讀音為:tāo,鬄字讀音為: tì
一、饕拼音:tāo,注音:ㄊㄠ,簡體部首:飠部,部外筆畫:14畫,總筆畫:22畫
繁體部首:食部,五筆86:KGNE,五筆98:KGNV,倉頡:RNOIV,鄭碼:JAIO
四角:61732,結構:上下,電碼:7439,區位:8750,統一碼:9955
筆順:丨フ一一フ丨一フノ一フノフ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釋義:貪財;貪食:老~(貪食的人)。
二、鬄拼音:tì,注音:ㄊ一ˋ,部首:髟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8畫,五筆:DEJR
倉頡:SHAPH,鄭碼:CHRO,四角:72227,結構:上下,統一碼:9B04
筆順:一丨一一一フ丶ノノノ丨フ一一ノフノノ
釋義:意思與剃字相同。用刀刮去毛發。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饕據[tāo jù]
貪得而竊據。
2.貪饕[tān tāo]
貪得無厭。
3.虐饕[nüè tāo]
殘暴而貪婪。
4.饕戾[tāo lì]
指貪婪暴戾的人。
5.饕饕[tāo tāo]
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物,別名又叫狍鸮。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