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題詠的對象就是春雪,真正的春天雖然還未來到,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紛紛揚揚,自己妝點出一派春色。 原文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文如下
春雪
唐 韓愈
一、譯文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二、原詩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三、作者 《春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1、江南春雪最有情,化雪多數有晴空;艷陽高照不覺冷,青瓦殘雪惹人疼。消雪有聲好入夢,水滴階前到天明;坐擁衾被憶朦朧,春分時節念君情。 2、南國早春飄雪花,玲瓏晶瑩薄如紗;漫天傾灑與風舞,散落老樹催嫩芽。 3、好一片梨花春雪,一樹又一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拼音對照】 xīn nián dōu wèi yǒu fāng huá , 新年都未有芳華, èr yuè chū jīng jiàn cǎo yá 。 二月初驚見草芽。 bái xuě què xián chūn sè wǎn , 白雪卻嫌春色晚, gù chuān tíng shù zuò fēi huā 。 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文】 新年都已
這首詩構思新穎,聯想奇妙。首句寫人們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
1、唐代白居易的《春雪》節選:元和歲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陰夜飛雪。連宵復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鵝毛,密如飄玉屑。 2、唐代韓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3、唐代劉方平
第二句,寫出了人們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萌芽而新奇、驚訝、欣喜的神情。
冬雪,一般是指在冬季下的雪。害蟲的蟲卵和冬眠的害蟲若遇上冬雪便會死亡, 而且由于冬季空氣干躁雪融化成水又可以剛好給農作物補充水分。 春雪指的是春季下的雪。由于春天水份比較充足 若再降雪那么會極有可能造成莊稼葉莖瘋長從而導致其營養流
三、四句表面是說有雪無花,實際是說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樹飛花作春色。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一、季節月份不同。 1、春雪,春季的雪,指2月至4月之間的雪。 2、冬雪,冬季的雪,指11月至1月之間的雪。 二、持續時間、雪量不同。 1、春雪,除北方地區外,春雪持續時間不長,雪量小,融化時間短。 2、冬雪,持續時間長,雪量大,融化時間長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春雪的意思是什么
春雪,即春天的雪。
有諺語“春雪是個草”之說。春天是萬物復蘇、播種的時節,如果此時下雪,導致種子延遲發芽、爛種、凍傷等,會給農作物造成惡劣影響。所以,春雪被農民稱為“草”。
有《春雪》一詩。
《春雪》
作者:[唐]韓愈
詩作內容: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翻譯: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春雪》的翻譯
春 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文:新年到了,還沒有見到盛開的鮮花,二月初時才能驚訝地見到初生的草芽。白雪嫌春光來得太晚,便故意像落花一樣在庭中飛舞。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春雪 賞析三,四句運用修辭手法的妙處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與靈性,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
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一個盼望著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
原詩
《春雪》
唐代: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文
到了新年都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二月初時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擴展資料: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新年即陰歷正月初一,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標志著春天的到來。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驚”字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 初”字,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卻嫌”、 “故穿”,把春雪刻畫得多么美好而有靈性。
詩的構思甚奇。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 故穿庭樹”紛飛而來 。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卻增加了詩的意趣。“作飛花”三字,翻靜態為動態,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鬧,一翻再翻,令讀者目不暇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雪
《春雪》中一些詞的意思
1、譯文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2、原文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3、《春雪》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構思新穎,聯想奇妙。首句寫人們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驚”字最宜玩味,它寫出了人們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萌芽而新奇、驚訝、欣喜的神情,十分傳神。詩句表達了這樣一種感情: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三、四句表面是說有雪無花,實際是說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樹飛花作春色。這實際是詩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還沒有春色時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瑞雪兆豐年,除了冬雪可不可以是“春雪”?
不可以。”冬雪豐年,春雪討嫌“。瑞雪兆豐年意思是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
在民間有“冬雪豐年,春雪討嫌”的諺語。為什么春天下雪使人討嫌呢?這是因為春天氣溫逐漸升高,越冬作物遇上一場春雪,就會凍壞。另外,春雪過大,還會影響交通,土地過濕有礙地下地干活。
適時的冬雪被看作是來年豐收的預兆,其中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
冬雪具有給土地保溫的作用。冬季天氣冷,冰雪不容易融化,覆蓋在地面上就像蓋上了一層棉被。地里熱量不易散發,從而保護越冬作物質不會凍壞。另外,雪水融化滲透到泥土里,越冬蟲卵大部分就會被凍死,使下年的害蟲相對減少,有利于農作物生長。而春雪會凍壞正值生長期的農作物。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