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譯文 手里玩賞著奇麗的彩石,面對著潺潺的溪水觀賞。繞著寺旁那彎彎的小徑,探尋著絢麗多姿的野山花。百靈聲聲脆,婉轉歌唱。泉水咚咚響,脈脈流淌。 2、原文 遺愛寺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3、作品簡介 《遺愛
遺愛寺
唐 白居易
yí ài sì 遺愛寺 táng bái jū yì 唐 白居易 nòng shí lín xī zuò, xún huā yào sì xíng.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shí shí wén niǎo yǔ, chù chù shì quán shēng.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翻譯過來是說:我拿著石子面對小溪坐著,為了賞花,我繞著寺廟周圍的小路行走。不時聽到小鳥的啼叫聲,又到處聽到泉水的叮咚聲。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短詩,詩人將石、溪、花、鳥、泉等多種 自然景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生機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遺愛寺 白居易 弄時臨溪坐,尋花繞石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譯文]: 我拿著石子面對小溪坐著,為了賞花,我繞著寺廟周圍的小路行走。不時聽到小鳥的啼叫聲,又到處聽到泉水的叮咚聲。[題解]: 遺愛寺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短詩,詩以“石”“
這是一首以景抒情的短詩,全詩動中有靜,移步換景。
《遺愛寺》(唐代:白居易)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nòng shí lín xī zuò ,xún huā rào sì háng 。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shí shí wén niǎo yǔ ,chù chù shì quán shēng 。 一譯文:手里玩賞著奇麗的彩石,面對著潺潺的溪水觀賞。繞著寺
通過臨溪弄石、繞寺尋花、聆聽鳥鳴和流水聲描繪出了遺愛寺的盎然生機,勾勒出遺愛寺優美動人的風景。
白居易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歷七年(772),至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1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5
通過“弄”、“尋”、“行”等動作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即是在江州任上,于元和十二年春游覽遺愛寺有感而作,詩中所描繪的是春天的景色。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遺愛寺在哪里,為什么廬山的人都不知道啊
香爐峰腳下就已經不是廬山地界了,而是星子縣。另外,廬山上名寺太多,不知道遺愛寺也很正常
遺愛寺是不是白樂天寫的詩?
是
白居易《遺愛寺》原文: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白居易《遺愛寺》譯文:
手里玩賞著奇麗的彩石,面對著潺潺的溪水觀賞。繞著寺旁那彎彎的小徑,探尋著絢麗多姿的野山花。
百靈聲聲脆,婉轉歌唱。泉水咚咚響,脈脈流淌。
白居易《遺愛寺》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即是在江州任上,于元和十二年游覽遺愛寺有感而作。
白居易《遺愛寺》鑒賞: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边@兩句是說是說詩人在小溪邊玩賞那些奇形怪狀的溪石,微風吹來花香撲鼻沁人心脾。詩人四處張望卻不知花在何處,于是詩人繞寺而行,一路上漫步尋花,“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這里山光水色無限美好。小鳥的啾啾聲十分動聽,溪水汩汩流淌不絕于耳。這一切,讓詩人感到心曠神怡
遺愛寺,小古文?
遺愛寺是白居易寫的一首詩。描寫了晚春時的情景。寫出了年華的流逝。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
廬山的風景,秀麗至極,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山的北峰,叫做香爐峰;香爐峰的北面,有一座遺愛寺;就在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的風景帶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還遠超過盧山本身呢!
譯文:
廬山的風景,秀麗至極,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山的北峰,叫做香爐峰;香爐峰的北面,有一座遺愛寺;就在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的風景帶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還遠超過盧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他了,就像遠行的游子路過故鄉一樣,眷戀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離去,于是就對著香爐峰,傍著遺愛寺,蓋了一間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間屋子,兩根楹柱;兩個臥房,四扇窗子;坪數大小及設備的奢儉,都完全符合我原本的心愿與經濟能力。打開北向的小門,就吹來陣陣的涼風,可以避酷暑;敞開南邊的天窗,就照入溫暖的陽光,又可以防寒氣。所用的木頭啊,只是砍下來就用,絕不再漆紅;所筑的墻壁呀,抹平就好,也絕不再抹白。砌臺階,就用石頭;糊窗戶,也全用紙,竹子做的窗簾,纻麻做的門帳,設備大概就是這么樸素啦!屋子里設有木制椅榻四張,素色屏風兩座,還有古琴一張,和儒、釋、道各家書籍呀,隨意擺了幾本!樂天我已來到這里當主人翁,仰觀山色,俯聽泉聲,靠著、看著這里的竹啊!樹??!云哪!石??!看得簡直是目瞪口呆、應接不暇??戳艘粫?,禁不住美景這般的*,整個人的精神就隨之而潛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適,內心更和樂。只要住一宿,身體就十分安寧,住兩夜更感到心情恬適,住三個晚上以后,就完全忘記自我的存在,而跟萬物融合無間。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反正就是會這樣就是了!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古詩遺愛寺白居易古詩配畫
《遺愛寺》
作者:白居易 (唐代)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