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取一張長方形的卡紙,我們在如圖的兩端各畫出1厘米的線段。 2、然后在兩條線段之間的卡紙上,每隔1厘米做標記,然后畫出如圖所示的格子。 3、隨后在步驟2的基礎上,用壁紙刀沿著標線切開各格的標線。 4、隨后把兩端的紙折出折痕。 5、把
一到元宵節(jié),很多人都會在家里掛上燈籠,下面就介紹一下燈籠的制作,自己也可以做一個漂亮獨特的燈籠。
材料/工具
彩色卡紙雙面膠流蘇直尺剪刀
元宵一到,燈籠走俏。若有閑暇,自己動手做燈籠也是不錯的主意。做不了街面上賣的那些“大塊頭”,找不到什么鋼絲、鋼板這樣的材料,那就利用竹條、宣紙、筆墨做一個簡簡單單的紙燈籠吧。手制紙燈籠的材料和工序都十分簡單,既能設計自己喜歡的式
方法
首先將彩色卡紙裁剪為直徑9cm的圓片, 做16個不同顏色的圓片, 然后進行對折;
1、準備12支一樣長短的小木棍,將其組裝成一個基本的花燈架子,然后將家里不要的薄麻布圍在框架外面,粘貼固定在支架上。 2、將一張紅色的彩紙對折,然后貼著封口的一邊畫出喜歡的圖案,比如,魚,兔子,愛心等等,然后在里面畫上一些簡單的圖案
準備一張長方形紙 ,寬度要多于圓片直徑,然后用尺子比著畫出間隔1cm 輕輕標注一下;
提燈籠的元宵節(jié)的習俗: 提燈籠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tǒng)民俗。中國的燈籠又統(tǒng)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
用雙面膠挨個把圓片粘上;
元宵節(jié)花燈的制作方法1: 1、準備12支一樣長短的小木棍,將其組裝成一個基本的花燈架子,如果沒有圖中的連接插子,可以利用結實的繩子將木棍連接起來,然后將家里不要的薄麻布圍在框架外面,粘貼固定在支架上。 2、將一張紅色的彩紙對折,然后貼
粘好后就是這樣子;
1、準備材料:卡紙,壓花器,剪刀,直尺,鉛筆,紙膠帶,膠水。 2、卡紙對折,如下圖所示用鉛筆畫上線,并剪好。 3、折紙展開,卷一下,粘好,做出燈籠雛形。 4、壓花器壓出一些彩色的星星。 5、把星星粘在燈籠上,掛在墻上是不是很漂亮呢~
最后將流蘇從中間穿過,進行固定,燈籠就做好了。
元宵節(jié)花燈制作方法: 1、準備12支一樣長短的小木棍,將其組裝成一個基本的花燈架子,利用結實的繩子將木棍連接起來,然后將家里不要的薄麻布圍在框架外面,粘貼固定在支架上。 2、將一張紅色的彩紙對折,然后貼著封口的一邊畫出喜歡的圖案,比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元宵節(jié)花燈制作
做法一:
1、 取一只紙杯,盡量選擇橫豎有參考圖案的,比如這個蘋果圖案的。沿縱向條紋均勻剪開,成一個個條狀。
2、平齊剪掉多余的杯邊。
3、修去寬邊,因為杯子的杯口是寬些的。
4、修去寬邊,因為杯子的杯口是寬些的。
5、取另一只紙杯,只保留上端一部分,其余剪去。
6、同樣按圖案剪開,為和剛才的條狀對接做準備。
7、先在兩個底部的中心鉆孔穿紅線,然后將兩只紙杯的條狀對應粘接好,燈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3616166基本成形了。在上下底部粘上彩紙包邊,底部中心掛上燈籠穗子,會更有感覺。可以用顏料將燈籠涂成喜慶的紅色。
做法二:
1、將竹子放在蒸氣室內,然后取出,置陰涼處晾干,但不得過分干燥,也不能放在強光下暴曬。
2、刨皮裁度:刨去粗糙的表皮,裁取竹條所需的長度,以燈籠大小而定。
3、在文房四寶店買幾張白色、紅色的普通宣紙或者灑金宣紙,裁成符合燈籠骨架的長寬,就可以自行設計圖案了。
4、如果放在室內,只需要在燈籠里點一根普通蠟燭;如果想提著出去,最好用燈泡和電池做一個簡單電路。
5、先將稀釋的糨糊,均勻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裱糊棉紗布,即將剪好的紗布輕附在燈架上,再用刷子沾糨糊刷平,最后再粘貼二層做燈籠用的單光紙注意,刷平糨糊的刷子必須干凈,裱糊的紙也必須糊得沒有接縫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6、將燈籠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
7、書寫文字:彩繪后,依情況來決定是否書寫文字。等文字、圖案完全干后,燈籠就大功告成。
花燈制作方法圖解 怎樣制作元宵節(jié)花燈
答:首先是準備制作燈籠的材料:飲料瓶、剪刀、雙面膠、紅紙。
1、先把飲料瓶的上面部知分剪切掉。
2、然后把長方形的紙長邊對折。
3、把這個長方形紙剪出數(shù)條一樣寬度的長條,上面道剪到剛剛折疊的線為止。剪好后,把紙展開,翻面,在左邊2頭粘貼好雙面膠。
4、把它貼在瓶子上面。接著把紙卷是瓶子上面粘貼好,然后穿上繩子,可以掛起來。
花燈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內的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xiàn)代社會多于春節(jié)、元宵等節(jié)日懸掛,為佳節(jié)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容。
元宵節(jié)燈籠的來歷 為什么要掛燈籠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jù)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征意義。古時候,人們?yōu)榱蓑屩鸷诎档目謶指校谑菬艋\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fā)音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種“光明燈”,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也有農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 “照田蠶”,觀察火色以預測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放天燈”,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信號。由于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節(jié),從此以后,每年這一天,人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所以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其后逐漸演變?yōu)橄蛏咸炱砀TS愿的民俗活動。天燈上寫滿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1336136了心里的各種祈愿,希望天燈能上達天庭,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光明。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鼓勵讀書,民間都把小孩送上學。入學的第一個節(jié)目叫“開燈”,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燈帶到學校去,請一位博學的老先生點起來,象征前途光明。從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開學,因此開學的花燈,也成了“上元節(jié)”的點綴。
關于元宵節(jié)湯圓和花燈的做法(簡短)
彩色湯圓的做法
原料:糯米粉、可可粉、菠菜、湯圓餡、沸水
做法:
1、菠菜洗凈切段,與適量清水一起放入食品加工機攪打,用網(wǎng)篩濾去菠菜渣留菠菜汁備用;
-
2、糯米粉分為三等份,一份直接用復沸水揉成白面團,一份加入可可粉后用沸水揉成褐色面團,另外一份用菠菜汁揉成綠色面團;
3、分別將三色面團搓成粗細均勻的細條,并排揉搓到一起,然后分割制成大小均勻的小面劑子,取一個小面劑搓圓后按扁,包入湯圓餡,收口捏緊后輕輕搓圓。如此反復,將所zd有面劑子和湯圓餡用完;
4、煮湯圓的方法:煮一鍋水,水開后下湯圓,再次開鍋轉為中火保持鍋內沸騰,待湯圓浮起后再煮三分鐘,以確保內餡煮透就可以關火出鍋。
聲明:本網(wǎng)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