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療祛濕 食療可以有效去除濕氣,且方便又實用。建議在日常的飲食中吃一些具有祛濕、排毒、消腫、利尿的食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濕效果,不過需要長期堅持食用這些具有祛濕效果的食物才行。常見的食療方有薏米紅豆湯、冬瓜排骨湯、健脾祛濕
現在大部分人體內都含有濕氣,濕氣像個惡魔一樣,每天都圍繞著人們,那應該怎樣有效地去除濕氣呢?
方法
薏米紅豆粥:
一、姜湯除濕 蔥、姜、蒜不僅是家里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里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后,病癥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于淋雨后預防感冒。
它的功效主要就是祛濕,能夠祛除體內的濕氣,非常適合夏季及體內濕氣較重的人食用。能當飯吃,是祛濕健脾的佳品。
方法如下: 1、喝德甫的湜情愺茶 薏苡仁、茯苓、藿香、橘皮、赤小豆、白扁豆、芡實、甘草,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2、運動排汗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里面的汗一定要出來,濕氣太重,到
多鍛煉身體:
薏米淘干凈,控干水分,平底鍋不加油翻炒,炒出香味后,加入紅棗、枸杞、冰糖、桂圓、炒好的薏米,倒入開水沖泡5-10分鐘
運動可以出汗,就能排出人們身體內的毒素,還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氣,是比較健康的去除濕氣的辦法
薏米淘干凈,控干水分,平底鍋不加油翻炒,炒出香味后,加入紅棗、枸杞、冰糖、桂圓、炒好的薏米,倒入開水沖泡5-10分鐘
汗蒸:
是一種“坐著出汗排毒”的方式,跟運動有異曲同工之妙,能有效的排出濕氣
去除體內濕氣的絕佳方法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1.頭發愛出油2.面部油亮3.睡覺留口水(濕氣飽和自行流出)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5.小肚子大6.耳內濕(耳禪濕)7.潮濕。濕是如何形成的?例如:早晨洗頭未干出行,晚上洗頭未干睡覺,刮痧拔
健康的飲食習慣: 忌冷飲(冰鎮的各種酒水飲料冰激淋)、少吃油膩辛辣,多吃些清淡的食物,比如五谷雜糧。
你好,祛除人體濕氣其原則在于補氣、健脾、補腎、化濕。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1、采取刮痧、拔罐、汗蒸等外治法祛除;2、食用赤小豆、薏苡仁等食物進行食療,同時注意飲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熱性食物;3、日常注意適當鍛煉。對于濕氣重
艾草:
點燃后在關元穴烤,中醫方面的祛濕。
薏米淘干凈,控干水分,平底鍋不加油翻炒,炒出香味后,加入紅棗、枸杞、冰糖、桂圓、炒好的薏米,倒入開水沖泡5-10分鐘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如何有效去除體內濕氣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順子73
去除體內濕氣的絕佳方法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1.頭發愛出油2.面部油亮3.睡覺留口水(濕氣飽和自行流出)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5.小肚子大6.耳內濕(耳禪濕)7.*潮濕。濕是如何形成的?例如:早晨洗頭未干出行,晚上洗頭未干睡覺,刮痧拔罐后8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后大汗淋漓未消汗后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的等等。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7a64e59b9ee7ad9431333433623764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起床時——看感覺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么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如廁時——看大便清晨方便后,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么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志,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體內濕氣重怎樣祛除掉?
你好,祛除人體濕氣其原則在于補氣、健脾、補腎、化濕。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1、采取刮痧、拔罐、汗蒸等外治法zhidao祛除;2、食用赤小豆、薏苡仁等食物進行食療,同時注意飲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熱性食物;3、日常回注意適當鍛煉。對于濕氣重者,須采取多種方式綜合、持久治療答,才能更好的祛除體內濕氣,由于濕氣纏綿難除,切勿急功近利,盲目治療。
體內濕氣重怎么去除
體內濕氣重的治療,主要是服用健脾祛濕的藥物,如參苓白術散。平時飲食清淡,不宜食用生冷食物。山藥,薏米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可以多食用山藥薏米粥。適當鍛煉身體。還可以去拔罐,汗蒸也有效果。
女性體內濕氣重怎么去除
3個方法教你去除體內濕氣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copy
體內濕氣重的*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癥。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百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度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問。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配合中藥調理,濕清草茶。
第3招:避開濕氣的環境
我們人答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人身體的濕氣如何去除
一、艾葉泡澡除濕
艾葉泡腳具有驅寒的作用。艾屬于極陽的藥物,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疾病。對于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的,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吃寒涼的食物。不要再讓寒濕侵入,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體質在慢慢地增強。
在夏季,用艾草泡腳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長期吹空調導致的感冒、發燒等癥狀。但專家提醒,艾葉屬于苦性物質,一般都有涼性的作用,有降火尤其是降肝火的作用,“體虛、氣血不足的人,建議在泡腳前喝一碗紅棗桂圓湯或茶,以補充體內可能損耗的元氣”。艾葉泡腳對身體有好處,但也不能經常泡。據了解,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及情緒上的變化等。
可取生姜、菖蒲、藿香各50克,艾葉100克,放入大鍋,加滿水,煮開后再熬10分鐘;用紗布濾去藥渣,加入適量的熱水,泡澡15-30分鐘,有助于全身的化濕滅菌。
二、喝薏米紅小豆粥
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濕的作用。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三、北風起時保持室內通風
其實,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專家提醒市民,在潮濕天氣里,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在外面,否則室內的家具和家電很容易吸濕。另外,別穿潮濕不干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水分,吹干頭發。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如果地板濕了,還得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
一旦吹北風時,或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就應該及時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四、熱水泡腳
對付濕邪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用熱水泡腳。進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會把熱水泡腳這個好習慣給忽略了,其實天氣越熱,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張世卿醫生解釋說,伏天陽氣最盛,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足部的六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
對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就可以。出現四肢乏力、發困、食欲減退的人來講,可以在熱水中加上威靈仙(祛濕)20克、蒼術(通經)15克、白術(健脾)15克,效果會更好。在泡腳水里加入杜仲20克、川斷15克、伸筋草30克,可以補益精氣、強筋壯骨,適合患有骨質疏松的中老年朋友。
容易雙腳冰涼的人,可以在水里加桂枝15克,可以溫通經絡。高血壓適合加夏枯草30克、澤瀉15克,夏枯草有清肝火、澤瀉有利水除濕的作用。靜脈曲張的人則可加當歸20克、牛膝25克,這兩味藥可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五、多運動也除濕
別怕流汗!平時多動動,即使目前沒有運動習慣,也要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65633965多做家事或其他體能活動,盡量為身體制造活動的機會!流汗,就能讓淤滯在體內的水分,加速循環代謝后,排出體外!運動可以讓體內多余水份循著正常途徑排出,每天扭一扭、動一動,養成流汗運動的習慣是必須的唷!跑步、打球、騎腳踏車,甚至簡單的伸展操或局部運動,不但能消除濕毒,同時還達到減肥效果呢!
白天(尤其是晨間)進行運動能夠較有效地加強新陳代謝,不過,若朝九晚五的你只能在晚上運動,也無可厚非啦!即使早上再忙,花5分鐘,做個短短的伸展操也有幫助喔!總之,有運動就是好事!
六、湯水化濕:推薦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可選用懷山藥15克,芡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
制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芡實、北、白術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七、少吃甜食、生冷食物
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八、按摩三穴位祛濕
處于身體三個凹陷處的穴位就是人體的排濕口。
膝窩的委中穴,位于腿窩的中心點上,這里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里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肘窩的曲池穴,位于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于此。現代常用于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