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新唐書》的記載:裔孫武安君起,賜死杜郵,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于太原,故子孫世為太原人。二十三世孫后魏太原太守邕,邕五世孫建。 白起有兒子叫白仲,而且白居易也是其后人。 當初白起被自殺,但白起的家族卻是保留了下來,并被沒有被
1、我們常說的戰神白起,究竟是什么人?
白起沒有老師。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國力就已經十分強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國制定了東進擊敗三晉圖謀天下的大戰略,強將成了秦國最急需的人才。秦昭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繼續貫徹商鞅的變法國策,徹底推行軍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
白起是秦國的一代名將,他非常善于用兵,在秦昭王時率軍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多座,殲滅敵軍近百萬,因功被封為武安君。
有一些愛好歷史文學的人,都有在研究白起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他的家族是怎么樣的。就目前已有的官方資料顯示,白起,又名公孫起。是羋氏族人,姓白,名起。是秦武王嗣子公子白的后人。因為公子白沒有繼位,在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邊都是以白為氏
2、作為著名將領,白起在軍事方面有什么具體的成就呢?
長平之戰過后是秦國滅趙的大好時機,白起打算乘勝追擊,但是中了反間之計。說客叫蘇代跟秦昭王說,白起能耐太大了,你要是叫他再去滅了趙,你以后管得了他嗎?秦昭王聽信讒言,賜他自荊
白起擔任將領時,指揮過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余戰,幾乎沒有敗績,與史實上并沒有多少帶兵實戰經歷的趙云相比,他才是真正意義的常勝將軍。比如伊闕之戰中,殲滅韓魏聯軍24萬,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后來又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讓楚國從此一蹶不振。最著名的還是長平之戰,白起率軍一舉殲滅了趙軍45萬,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的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為一代戰神的基礎。
具體的關于白起妻子的歷史介紹很少。白起的妻子叫作魏瀾,是丞相魏冉的女兒。魏冉是戰國時期秦國的相爺,也是秦昭王的舅舅,因為與秦昭王有著特殊的關系,所以,能夠在秦國獨攬大權,連任了四次的秦相,在朝廷中人脈很好,黨羽眾多,不僅深受宣
3、除了戰爭以外,還有什么和白起有關的軼聞故事嗎?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陜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
在一本叫《異跡略》的書中,記載了在陜西寶雞一帶,只要有疫病發生,人們就會立旗號祭祀,旗子上寫著“克長平四十萬士卒秦太尉武安君白”、“武安副將司馬靳”等字樣,希望白起與其副手司馬靳能保佑當地居民免于瘟疫。可見在當地人民心目中,戰神白起是可以攻克一切頑敵的,包括病魔。
秦國名將白起! ~前257年)一稱公孫起,郿(今陜西眉縣)人。秦國名將,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任左庶長,領兵攻韓之新城。十四年,任左更,出兵攻韓、魏,戰于伊闕山,斬獲首級二十四萬,又俘虜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渡過黃河攻取韓之安邑
4、歷史上對白起的評價如何?
長平之戰過后是秦國滅趙的大好時機,白起打算乘勝追擊,但是中了反間之計。說客叫蘇代跟秦昭王說,白起能耐太大了,你要是叫他再去滅了趙,你以后管得了他嗎?秦昭王聽信讒言,賜他自荊
白起是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后又一個杰出的軍事家,《千字文》中將他與廉頗、李牧、王翦并稱為戰國四大名將,而且他是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
有一些愛好歷史文學的人,都有在研究白起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他的家族是怎么樣的。就目前已有的官方資料顯示,白起,又名公孫起。是羋氏族人,姓白,名起。是秦武王嗣子公子白的后人。因為公子白沒有繼位,在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邊都是以白為氏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白起父親是誰戰國大將白起是誰的后代
有一些愛好歷史文學的人,都有在研究白起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他的家族是怎么樣的。就目前已有的官方資料顯示,白起,又名公孫起。是羋氏族人,姓白,名起。是秦武王嗣子公子白的后人。因為公子白沒有繼位,在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邊都是以白為氏。所以,在官方資料中,關于白起家族的介紹是鮮少有的。
但是,目前影視劇、文學作品如此泛濫,關于白起的父親這一問題,也有很多人有所猜測。首先,有人說,白起是白亮的兒子。但是很快就有人否定,因為“白亮”只是存在于小說中的人物,并不能說明真正的是白起的父親。也有人猜測白公勝是白起的父親。但是,白公勝是出國的將軍,如果白起是白公勝的兒子,在公元前279年的時候,白起也不會指揮軍隊攻打楚國,并且占領楚國的都城,另外,史書中也記載,白起是郿人,和楚國沒有什么太大的聯系。還有許多關于白起父親的猜測。比如說是白乙丙。雖然白乙丙是春秋時秦國的將領,時間上姑且能夠對上,但是“白乙丙”之所以叫“白乙丙”是因為他姓蹇,名丙,字白乙。所以,這種猜測也是不正確的。
白起是怎么死的?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白起被賜死于杜郵。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九月,秦昭王首先派王陵出兵攻趙邯鄲,大敗。于是去請白起,白起斷然拒絕:“邯鄲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何況各國的救兵紛紛開進趙國,他們對秦國的怨恨何止一日兩日?長平一戰,趙軍雖然死了40萬,但秦軍也折損了一半,我們國內空虛,還要遠征別國。趙軍以逸待勞,各國援軍里應外合,秦軍必敗。”
昭王不聽,強行派兵。不久,第二員大將王龁果然遭遇了趙楚魏三國聯軍的夾擊。白起不免自鳴得意:“不聽我的話,如今怎么樣啊?”這句話傳到昭王的耳朵里,昭王惱羞成怒。那好,你白起上陣吧!國相范雎親自去請,但白起犟如黃牛,偏不從命。一個將軍,既然不能為王所用,就只能為王所棄。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由于病情反復,白起無法遠遷。他滯留在咸陽的3個月里,正是秦軍節節敗退之時。顏面掃地的秦昭王,不想讓他繼續得意,更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便勒令他離開。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雎商量:“白起心懷怨誹,不如處死。”在咸陽城外十里,白起接到了賜死的命令。剛烈的白起拔出劍:“我有什么彌天大罪,何至于這個下場?”良久,他又嘆息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40萬人投降,我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說罷,他舉起了那把鮮血浸染過的戰劍,刺向了自己。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擴展資料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余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敵我形勢,然后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并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后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國家態勢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能未戰即可知勝敗(《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馬遷稱贊白起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起 (戰國名將)
白起怎么死的
白起是被秦王賜死的。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陜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杰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后代。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余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于杜郵。
擴展資料:
白起歷史地位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為表彰并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并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將白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于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樂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起
白起的父親是誰
因為歷史資料的缺失,關于白起家族后世的研究一直是個謎,也一直在被廣大的群眾猜測,那么白起究竟是誰的后代呢?在《史記》中關于白起家族身世的介紹,僅僅是“白起者,郿人也。”,也就是說,白起是戰國時期的郿地之人,還有其他的史書上記載,白起是秦武王公子白的后世。
在古代,公子、公孫都是對王族里、非國君、太子等男人的稱呼,公子則后來變成一種對男人的簡稱,公孫到最后演變成姓氏。所以,白起,又名公孫起。我們可以知道并確定白起的祖先是秦武王嗣子公子白,因為公子白沒有繼位,所以在之后沒落了,而他的后世、后代,也就改姓為白。
白起的父親是誰啊?
原諒我鬼谷子的局看多了,白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