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個節氣,民間有“過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說法。這個“年”指的就是農歷新年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大寒期間,有哪些“年味”十足的習俗。
小寒之后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
大寒期間的農歷臘月廿三,是祭灶節,人們有祭灶的習俗。祭灶時,把關東糖用火化開,涂抹在灶王爺嘴上,為了不讓灶王爺說壞話。寓意“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我國民間將冬至后的81天劃分為9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為9天,稱作“冬九九”,每年的冬至節這天,就開始進入“數九”。2009年12月22日開始數九,也就是一九的第一天。 一九 09年12月22日至09年12月30日 二九 09年12月31日至10年01月08日 三九 10年01月0
大寒節氣一定要吃八寶飯,八寶飯講究吉祥,寓意是去個好彩頭,“八寶”中的用料的“百合”,有百年好合的寓意;“紅棗”,有早生貴子的寓意;蓮子,有連生貴子的寓意,此外,八寶飯的造型及甜味還有圓滿、甜甜蜜蜜的寓意。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至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 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
俗話說:“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除了前面的,還有 版本二:紙鋪競爭說。從前有兩戶人家經營紙張生意。一家的紙白滑光亮,很受人的歡迎,因此收入頗豐。而相反,另一家紙質粗糙厚重,因此生意很清淡。為了扭轉這樣的局面。這家男主人想了一個詐死的辦法。然后讓妻子在他的“尸身”
在大寒時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傳統的“一九一只雞”的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近年來,除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
1、蘋果 大寒節氣是容易抑郁的時節,不妨常吃蘋果。身體在制造多巴胺和腎上腺素等快樂荷爾蒙時,維他命 C 是重要元素之一。缺乏維他命會令人抵抗力降低,嚴重者還會導致抑郁。多吃蘋果及其他含維他命 C 的水果,均有助提升情緒。由于將近一半的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大寒的習俗二十字怎么寫?
大寒節氣民間有哪些習俗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
24節氣都有哪些習俗?
24節氣習俗如下:
1、立春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這一天后,草木復蘇,萬物始生,春天到來。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儀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東方的芒神,祈求豐收。
2、雨水
雨水后,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樹梢多了一絲綠意,忙碌的春耕也開始了。出嫁的女兒要帶著自己的丈夫,提著兩把藤椅和“罐罐肉”,回娘家看父母,有孩子的,還要為自己的兒女拉保保(父母給孩子認干爹干媽的意思)。
3、驚蟄
正如其名中的“驚”,轟轟轟,冬眠的小動物全被春雷震醒,除了要為莊稼防蟲,這一天,還要“打小人”驅走霉運。因為“梨”與“離”同音,驚蟄這天,吃梨成了保留節目。
4、春分
春分一天,晝夜平分,寓意公平,古人會在這一天校對度量衡器具。此外,每年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著同樣一個游戲:讓圓滾滾的雞蛋立起來。這個看似簡單又高難度的游戲延續了數千年。
5、清明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這日的很多習俗與郊游踏青有關:蕩秋千、放風箏、蹴鞠、插柳。清明這個節氣很糾結,既有思念故人的悲傷,又有踏青賞景的愜意。
6、谷雨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巴蜀等地開始下起夜雨。除了農作,古人們在谷雨做的事情還很多:青年婦女要“走谷雨”,即野外散步;南方要采谷雨茶,傳說可以清火、明目,還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提高免疫力。
7、立夏
立夏之后,萬物從初生進入了繁茂。其實,按氣象學意義,立夏并不是就到了夏天。不少人愛吃的茶葉蛋是因“立夏”而來,它可是這天最經典的食物,聽說立夏日吃了雞蛋可以祈禱夏日平安。
8、小滿
“滿”,此時,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經開始飽滿。不過,又有個“小”字,所以它們還要等段時間才能成熟。小滿正是插水稻的季節,而農民們最重要的,就是保證稻田里的水的充足。
9、芒 種
芒種很忙,既有大麥、小麥等要搶著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著播種。此時正值梅子成熟,而梅子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從夏朝開始,芒種時節便有了煮梅的習俗,酸梅湯也成了夏季最好的消暑食品。
10、夏至
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達最長,之后就慢慢縮短。雖然如此,夏至卻還不是最熱的時候,不過,由于空氣對流旺盛,尤其是午后或者傍晚,易下起雷陣雨。
11、小暑
小暑的標志是出梅、入伏。過后,就是三伏天。不過,小暑也是個碩果累累的日子。農民勞作半年終于可以嘗到新稻谷了。
12、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極端天氣如旱、澇、風災也十分頻繁,因此,農民們要看準時機,搶收搶種,抗旱排澇。不過,他們也會忙里偷閑,用吃來犒勞自己。浙江臺州人吃姜汁來去除體內濕氣,而福建莆田人卻要反其道而行之,吃熱性的荔枝、羊肉來以毒攻毒。
13、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也預示著豐收的開始。宋代,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這一天的風俗很多,例如摸秋,婚后尚未生育的婦女,可在夜里到田園摸索摘取瓜豆。
14、處暑
“處”含有躲藏、終止之意,“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氣溫逐漸下降。處暑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
15、白露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白露期間,各地的習俗也有不同。例如,舊時南京人十分青睞“白露茶”,而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16、秋分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氣溫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17、寒露
寒露時節,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此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從中醫的角度講,此時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應該注重養生,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
18、霜降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這時,養生保健尤為重要。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
19、立冬
立冬,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物。
20、小雪
小雪時,腌臘肉是南方人最熟悉的民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另外吃糍粑也是南方在小雪的習俗,糍粑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
21、大雪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到了這個時段,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凍雨(雨凇)、霧凇等特殊氣候現象也成為該時節的獨特景觀。此時,“觀賞封河”也是北方獨特的景觀。到了大雪節氣,北方河里的水往往都被冰凍起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22、冬至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點到達一年的最南端,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民間有從冬至日開始“數九”的習俗,宮廷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冬至也是養生的大好時節。
23、小寒
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的。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購置年貨,為春節做準備。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
24、大寒
大寒是最后一個節氣,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這一節氣中,比較重要的一環就是“食補”,八寶飯,芪杞燉子雞,羊肉燉白蘿卜,紅杞田七雞等都是百姓餐桌上必備的佳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農歷二十四節氣
24節氣歌里都有哪些節氣?每個節氣都有哪些習俗
24節氣歌里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4個節氣。
1、立春:春天是24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意思是進入春天,“當太陽升起,昆蟲叮咬,一切都是春天”。開春之后,萬物復蘇,生機盎然。從那時起,一年就開始了。
2、雨水: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節氣。這時,春風吹得到處都是,冰雪融化,空氣潮濕,雨水增多,所以叫雨。人們常說:“春天越來越暖和了,雨也忙著送肥料”。
3、驚蟄:入春后,天氣會轉暖,春雷也會開始響起來。各種冬眠在土壤中的動物都會醒來并開始移動。在此期間,冬蟲的排卵也將開始孵化。
4、春分: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南北半球是同一晝夜,故稱為春分。在那一天之后,太陽的直接位置將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長,夜晚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天的開始。
5、清明:清明時節,氣候清新溫暖,植物開始發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們忙著春耕。從前,清明節那天,有人在門口放柳條,下鄉去掃墓。
6、谷雨:谷物雨是指雨水產生谷物。因為雨水滋潤了大地,谷物可以生長,所以谷物雨就是“雨水產生數百種谷物”。俗話說:“雨前雨后,種瓜子和豆子。”
7、立夏:Lixia是夏天的開始。從那時起,一切都很繁榮。由于氣溫的顯著升高、夏季熱量的接近和雷暴的增多,人們習慣把入夏作為作物生長最重要的節氣。
8、小滿:小滿是夏天的第二個節氣。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糧已經結出果實和飽滿的種子,但還不成熟,所以叫小滿。
9、芒種:芒種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
10、夏至:夏至期間,太陽幾乎直接越過北回歸線,是北半球正午最高的太陽。此時,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從這一天起,當炎熱的季節來臨時,世界上的一切都在蓬勃發展。
11、小暑:小樹已經很熱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樹。此時,正是俯沖開始的時候。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后,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
13、立秋:立秋指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14、處暑:處暑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征,表示暑天終止。
15、白露:白露時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16、秋分:秋分這一天同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
17、寒露:白露后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
18、霜降:立降時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
19、立冬: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來的意思。
20、小雪:小雪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
21、大雪:大雪前后,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冬了。
22、冬至: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23、小寒:小寒以后,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24、大寒: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
今天是小寒,有什么傳統習俗嗎
小寒節氣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那么小寒節氣傳統習俗是很值得我們去了解關注的。
小寒有什么傳統習俗1
畫圖數九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于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 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 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小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所以“畫圖數九”的民俗與小寒節氣有著密切聯系。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種不錯的消遣冶情的養生方法。
小寒有什么傳統習俗2
冰戲
我國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訴,冰期十分長久,動輒從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間,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桿如撐船般劃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后苑,作冰戲。”《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有:“西華門之西為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為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倚晴閣雜抄》中關于北平舊時風俗,寫有:“明時,積水潭嘗有好事者,聯十余床,攜都籃酒具,鋪截銳其上,轟飲冰凌中,亦足樂也。”
小寒有什么傳統習俗3
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于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漢應劫《風俗通。義》云: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借此游樂一番。自周代以后,“臘祭”之俗歷代沿習,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小寒有什么傳統習俗4
尋梅
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這時候正是踏雪尋梅冬游的好時候,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