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其實,傳統上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
到了小年,距離春節也就不遠了。小年并非指的是一個節日,而是一個民間習俗,由于各地風俗習慣,各地小年的時間也就不同,北方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則是在臘月二十四。那么關于小年的來歷以及習俗大家知道的有多少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全國各地的習俗不盡相同,都是熱熱鬧鬧的、忙忙活活的。 我的家鄉的習俗是: 二十三,灶王老爺上西天; 二十四,寫大字(寫春聯); 二十五,掃塵土; 二十六,烀豬肉; 二十七,殺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不閑手; 三十晚上玩一宿;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在這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灶王爺,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民間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
1、祭灶即祭送灶神,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墻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
過小年時,還有掃塵土的習俗,掃塵土實際上就是進行家庭環境衛生的清理。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傳統上,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在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對聯、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的坐騎備料。祭
而剪貼窗花是小年時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圖案,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等,貼上窗花則寓意著新的一年會越來越好。
1、撣塵 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
除此之外,還有沐浴理發和殺年豬的習俗。
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小年夜后,挑選最好的肉,或炒或燉,再斟滿酒,邀請親朋共享年豬宰殺后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廣西南寧有吃“年粽”習俗,“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跟端午節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臘月二十三小年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農歷臘月二十三,也是俗稱的“小年”或“祭灶節”。“過小年”是進入春節的一個重要標志。在這一天,我國民間有送灶、祭祖、掃塵等習俗,傳統的民俗民間活動非常豐富。
民諺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棗山;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去買酒;年三十,吃餃子;年初一,躬脊兒……”
往昔的民間過大年是從臘月起直到正月十五,足足要歡慶45天。在這一個半月內,又分為“備年”“過年”“賀年”三個階段。從臘月起到除夕是“備年”,在外的人要趕回家,在家的人要置辦年貨,做好過年的各項準備;從除夕夜到正月初五是“過年”,家人團聚,祭祀祖神,迎新納福;從正月初六到十五是“賀年”,花市燈彩,全民共歡、普天同慶。
為什么要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備年”呢?這與中國長期處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有關。舂米磨面、殺豬宰羊、縫制新衣、準備祭品,樣樣事件都是親力親為。到了“小年”這一天,一切都要準備妥當。這才能讓“灶神”上天匯報,一家人祈禱新的一年萬事如意。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辭灶”。
送灶時,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就用各種辦法對付他。有的用膠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爺的牙齒粘住,使它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亂說話。灶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這實際上是民間一種倫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因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按一般地方的風俗,接送灶王爺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參加,古時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民間稱“掛影”。小年這天要把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墻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三,祭灶官”,灶王爺一上天,這年也就快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又稱小年。
傳說中,灶官(灶王爺)是負責管理各家灶火的天神,他潛伏在各家的廚房里,監視一家老小。二十三這天晚間,他騎馬*,去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一年來的善惡。玉皇大帝會根據灶王爺的匯報,決定這一家人來年的吉兇禍福。
由于灶王爺的匯報關系重大,在他上天之前,老百姓要搞一個祭拜儀式,俗稱“送灶”或“辭灶”。
除了發面餅,一盤灶餅、一包芝麻糖、一把草料、一只殺好的去毛公雞也是必備的:灶餅是讓灶王爺在來回天宮的路上充饑的;芝麻糖是用來粘灶王爺的嘴的,讓他沒法子說壞話;公雞是送給灶王爺的“天馬”;至于那把草料,自然是喂“天馬”的。
祭灶多在黃昏之時舉行,先把灶餅、芝麻糖、公雞等物品供奉在灶官像前,然后在像前點起三炷香,一家老小輪流給灶王爺磕頭。邊叩頭,邊燒金銀紙帛,再把芝麻糖放到火上燒成“稀”,糊住灶王爺的嘴。
禮畢,把草料扔到廚房頂上喂“天馬”。然后把灶官像揭下來,拿到院子里焚燒。一邊燒,一邊“愿意”(祈禱):“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灶王爺呀,您是一家之主,請您騎上駿馬,帶上干糧,上天宮去,好話多說,壞話不講,下界時多帶吉祥如意,萬事亨通。請吧--”之后,燃放一掛鞭炮為灶王爺開路,就算把灶王爺送上天了。
如今,這種祭灶已經不常見了,不過部分家庭還會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請”張灶官像。
“小年”這一天,中國民間有送灶的習俗。在很多人眼里灶王爺是男性形象。但民俗專家說,“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灶王爺早期是女性。專家介紹,母系社會中,灶是由氏族里威望最高的婦女管理。據說最初的灶神是個漂亮的紅衣女郎。后來,又說灶神是昆侖山上的“種火老母之君”,她專門管理人間住宅,記下每家人的善惡,夜半上奏天庭。后世覺得種火老母比紅衣女郎更持重而富有親和力,便漸漸用灶神奶奶取而代之。漢代以后,出現了男灶神,但這卻讓后人錯誤地理解為,灶王奶奶是為灶王爺創造的配偶神,而非灶之主神。
北方小年的習俗有哪些
在北方有句俗語叫做“二十三,糖瓜粘”,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糖瓜”或”關東糖“,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到了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此外,還有貼灶神畫像、剪窗花、大掃除、放鞭炮、吃火燒等習俗,熱鬧非凡。
小年并非專指一個日子,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在北宋時,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節”,意為立春前后,年節之交。南宋時則稱為“小節夜”。 [1] 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四川的小年,有哪些習俗,?
小年是開啟整個春節的序幕,在民間小年一般來說就做兩件事情,一個是祭灶,另一個就是過年前的大掃除叫做“掃年”掃年很容易理解,也沒什么玄機,重要的是祭灶。在民間的一家之主并不是家里的老大,而是灶王爺,相傳在小年的時候,灶王要回天上述職,這時候人們就要給他送行。想詳細了解小年要怎么過?除了祭灶小年有哪些習俗敬請期待吧!
小年要怎么過 小年有哪些習俗
小年要怎么過 小年有哪些習俗
小年,即每年農歷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時候發生了變化呢?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后王族、貝勒隨之效仿,于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小年要怎么過 小年有哪些習俗
小年的習俗
1、貼灶神畫像
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2、趕亂婚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3、大掃除
“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墻壁上下掃干凈、擦洗桌椅、沖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幾凈。同時小年的這一天,也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4、放鞭炮
過小年時,還有放鞭炮的習俗,因為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中國人過節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可以渲染過節氣氛,但是由于空氣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讓小年賣鞭炮、放鞭炮了。其實最重要的只要人團圓,家就熱鬧了,節日的氣氛也就有了。
結語:小年祭灶送灶王爺爺上天,將家里里里外外打掃一遍就該過春節了。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