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久久精品_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_欧美一级二级视频_午夜av电影_日本久久精品视频

視頻1 視頻21 視頻41 視頻61 視頻文章1 視頻文章21 視頻文章41 視頻文章61 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 推薦39 推薦41 推薦43 推薦45 推薦47 推薦49 關鍵詞1 關鍵詞101 關鍵詞201 關鍵詞301 關鍵詞401 關鍵詞501 關鍵詞601 關鍵詞701 關鍵詞801 關鍵詞901 關鍵詞1001 關鍵詞1101 關鍵詞1201 關鍵詞1301 關鍵詞1401 關鍵詞1501 關鍵詞1601 關鍵詞1701 關鍵詞1801 關鍵詞1901 視頻擴展1 視頻擴展6 視頻擴展11 視頻擴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資訊1 資訊501 資訊1001 資訊1501 標簽1 標簽501 標簽1001 關鍵詞1 關鍵詞501 關鍵詞1001 關鍵詞1501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手機 - 正文

石壕吏詩詞鑒賞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0-03-16 19:40:15
導讀石壕吏詩詞鑒賞,賞析]:(1)“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中“獨”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婦已被抓走。詩題《石壕吏》,但對起決定作用的小吏卻是略寫,詳寫的是老婦人,這是為什么?用老婦人的直接控訴,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戰爭政策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災難,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144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賞析]: (1)“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中“獨”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婦已被抓走。 詩題《石壕吏》,但對起決定作用的小吏卻是略寫,詳寫的是老婦人,這是為什么? 用老婦人的直接控訴,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戰爭政策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災難,更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144字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背景介紹 唐肅宗乾元二年春,郭子儀、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各率所部圍安慶緒于鄴城,由于指揮不統一,為安慶緒所敗,六十萬大軍潰于鄴城之下。郭子儀退守洛陽。朝廷緊急征兵拉夫。這時杜甫正從洛陽回華州司功參軍任所,因途中親見而作組詩《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石壕吏》按體裁分,為(五言)古風,按表達方式分,是(敘事)詩. 《石壕吏》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一。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1、簡述: 正文共120字。24句,每句5字。 2、原詩: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是對的 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賞析 ▓ 大概簡介: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六十萬大軍包圍安慶緒于鄴城,由于指揮不統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石壕吏的體裁是一首 體 詩,這種詩體篇幅長短不限,格律自由,不拘對仗,中間還可以換 。

石壕吏的體裁是一首 古體詩,這種詩體篇幅長短不限,格律自由,不拘對仗,中間還可以換 韻 。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

學了《望岳》,《春望》,《石壕吏》這三首詩,你對杜甫的思想發展有怎樣的了解?

從壯志滿酬到消極自諷,其后其詩歌具有抑郁頓挫的特點,后期詩歌多表現他的窮困潦倒和壯士難酬

石壕吏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祖籍襄陽,出生于鞏縣(在今河南省),唐朝偉大詩人。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事。與“詩仙”李白并稱“大李杜”。

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了對仕途失意、世態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卻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注視著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省)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爆發,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

這年立秋后,杜甫因對污濁的時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

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共作詩30多首。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1],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因其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為世人所知,但經過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安祿山與史思明)爆發后,他*顛沛,竟被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759),他棄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kuí)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經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因此,與詩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的困難生活的同情。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工部。

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曾祖父杜依藝曾任鞏令一職。祖父是初唐詩人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且有自己的自傳。父親杜閑有奉天令一職。青年時期,杜甫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 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后世稱為“詩圣”,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時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有一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就是寫“初唐四杰”的:“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詩人的自比,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開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齊趙。之后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圣”的最后一次相見。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當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杜甫借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玄宗使待制集賢院,但并未得重用。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書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采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書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四、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武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杜甫死因】

多少年來,杜甫給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

文學、史學界針對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種死因,而且各執一詞,發人深思。

一、病死說

翻閱莫礪鋒、童強著《杜甫傳》,關于杜甫的死,書中是這樣寫的:“冬天到了,詩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岳陽的舟中。……一顆巨星就在這無限的孤獨、寂寞中隕落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316頁)。

二、溺死

此說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觀的名義寫的《杜拾遺補遺》。這種說 法自提出后,后來歷朝歷代的學者對此說進行批駁,并明確指出此段文字中的“硬傷”,唐玄宗死于寶應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怎么能又在770年賜死子美杜甫呢?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說源于偽托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指屈原、李白、杜甫)同歸一水”的說法。三人懷沙自沉,這顯然是一種沒有絲毫根據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說的是現代著名學者郭沫若,郭沫若的這種說法同樣具有猜測性,幾乎沒有文獻作為依據純屬于個人的文學創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此說較為可信。杜甫的死和饑餓有著斬不斷的聯系,離開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連續餓了9天。當地縣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許久未進食,腸胃難以承受,最終因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家人】

[妻子]

杜甫于30歲時,暫時中斷了在齊魯燕趙間的漫游,回到洛陽,在偃師縣西北的首陽山下筑就陸渾山莊,然后迎娶了弘農縣(天寶元年改靈寶縣)司農少卿楊怡之女為妻。司農少卿為主管農業和財政的副部長,與世代為官的杜甫家可謂門當戶對。妻子小他十多歲,想來是一位知書達理、聰慧賢淑的女子。遺憾的是杜甫并沒有用他的大手筆為愛妻立傳,甚至我們連楊氏夫人的名字也無從知曉,但杜詩中卻多處提及她,雖然片言只語,一鱗半爪,但從那飽蘸深情的筆墨中,我們對詩圣背后那個含辛茹苦相濡以沫的偉大女性,還是不由得肅然起敬。

[子女]

育有兩子宗文、宗武,另有一女鳳兒。

【個人影響】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漢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 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他出生在鞏縣(今河南鞏義市)的一個“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著名詩人,父閑曾為兗州司馬和奉天縣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納租稅,不服兵役等特權。但他一生經歷坎坷。

他七歲開始吟詩,“讀書破萬卷”、“群書萬卷常暗誦”為他的創作準備了充分的條件。

他二十歲起,開始了先南游吳越,后游齊趙。十年壯游期間,他飽覽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不僅充實了他的生活,也開闊了他的視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詩歌也帶有相當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唐玄宗天寶五年(公元746),三十五歲的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這也使他看到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從而寫出了《兵車行》、《麗人行》、《赴奉先詠懷》等現實主義杰作。

直到天寶十四年(公元755),才得到“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陜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富縣羌村(陜西境內),只身投奔在靈武(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后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公元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 鳳翔(陜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上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此他屢遭貶斥,更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耳聞目睹的社會現實,為他創作《春望》、《哀江頭》、《北征》和“三吏”、“ 三別” 等提供了素材,并使他的詩達到了現實主義高峰。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公元759年,他拋官棄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 后被嚴武薦為節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縣。兩年后,離開奉節縣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代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間,他雖過著“生涯似眾人” 的生活,但卻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歲晏行》等一千多首詩。

【杜甫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舜上, 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郁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后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190。

杜甫雖然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中國歷代詠農詩選》里面有哪些詩啊?《石壕吏》應該不在里面吧?

  你可以看看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都是詠農的,另外陶淵明也有不少詠農的。

  李紳、儲光義等都有憫農的詩,比如李紳的兩首憫農大家都比較熟悉: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

  (宋 陳宗元)

  條桑事了蒸麻急,刈麥人兼種稻歸。

  作苦那能衣食足,幾多游冶厭輕肥。

  憫農

  宋 洪咨夔

  麥黃蠶登簇,秧青雨催耕。

  農家竭作詩,無工搏蚊虱。

  短杠雁鶩進,修繂螻蚊行。

  謨蓋溪壑滿,名言輿梁成。

  憫農

  宋 李流謙

  秋苗掃地盡,春苗破土出。

  尚當積陳陳,那得有菜色。

  不知終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賤士但挽嘿。

  蘇臺憫農

  宋 王之道

  稻田高下欲分畦,積潦彌茫隔寸堤。

  天意未收連夜雨,農功良苦半身泥。

  一丸莫救風濤決,千頃空憐稼穡低。

  朝滿夕除應可信,望晴心緒憶昌黎。

  憫農

  宋 楊萬里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和晁應之憫農

  宋 張耒

  南風吹麥麥穗好,饑兒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時,爾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壯兒市兵弩,百金裝劍黃金縷。

  夜為盜賊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數。

  為盜操戈足衣食,力田竟歲猶無獲。

  饑寒刑戮死則同,攘奪猶能緩朝夕。

  老農悲嗟淚沾臆,幾見良田有荊棘。

  壯夫為盜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銳,由來殺人傷正氣。

  人間萬事莽悠悠,我歌此詩聞者愁。

  憫農

  宋 章莆

  前村后村水車聲,咿咿軋軋終夜鳴。

  皇天不雨四十日,高田何止龜兆出。

  田家眼穿望早禾,早禾不熟奈饑何。

  今年神祠禱不應,沽酒買牛空費多。

  天公高居民父母,有耳應聞下民語。

  乞我滂沱半朝雨,免遭縣吏鞭笞苦。

  【捕蝗詩示尚書郭敦】

  蝗螽雖微物,為患良不細。

  其生實蕃滋,殄滅端匪易。

  方秋禾黍成,芃芃各生遂。

  所欣歲將登,奄忽蝗已至。

  害苗及根節,而況葉與穗。

  傷哉隴畝植,民命之所系。

  一旦盡于斯,何以卒年歲。

  上帝仁下民,詎非人所致。

  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視?

  去螟古有詩,捕蝗亦有使。

  除患與養患,昔人論已備。

  拯民于水火,勖哉勿玩愒。

  【憫農詩示吏部尚書郭璉】

  農者國所重,八政之本源。

  辛苦事耕作,憂勞亙晨昏。

  豐年僅能給,歉歲安可論。

  既無糠覈肥,安得嵒絮溫。

  恭惟祖宗法,周悉今具存。

  遐邇同一視,覆育如乾坤。

  嘗聞古循吏,卓有父母恩。

  惟當慎所擇,庶用安黎元。

  【減租詩】

  官租頗繁重,在昔蓋有因。

  而此服田者,本皆貧下民。

  耕作既勞勤,輸納亦苦辛。

  遂令衣食微,曷以贍其身。

  殷念惻予懷,故跡安得循。

  下詔減十三,行之四方均。

  先王親萬姓,有若父子親。

  茲惟重邦本,豈曰矜斯人。

  (以上三首為明宣宗章皇帝的)

  于濆《辛苦吟》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

  窗下擲梭女,手織身無衣。

  當然白居易、【野老歌】

  白居易的《農家》陸游的《農家嘆》、楊萬里的《插秧歌》

  還有清代勞乃宣是《車廠歌》與《后車廠歌》

  車廠村,青山為壁溪為門。中有良田幾千畝,父老菑畬子孫守。上有租稅供天家,下有余糧活子婦。生不見縣吏面,老不入縣官衙。年年飽看桃源花,一朝部符忽下縣。農家田是王家佃,分茅故府有藏書,蕞爾齊民敢私擅。赫赫王家奴,巍巍賢令君。紅旗耀白日,遍插峰頭云。峰頭云,淚如雨。從此農家無寸土。王家賦重皇家輕,嗟我乃作王家氓。催租吏來谷未熟,雞飛過籬兒女哭。吞聲不敢惹吏嗔,拌向前村賣黃犢。我今捧檄來諮詢,村民語我雙淚淪。但愿死作皇家鬼,不愿生作王家人。村民村民毋蹙蹙,此日明良正相勖。為爾譜作車廠歌,聊當監門圖一幅。

  后車廠歌

  晴巒抱叢薄,野水縈孤村。驅車犖確中,來款村肆門。坐中一老叟,白發垂繽紛。叩我來何方,問姓驚重陳。曩有勞委員,按事曾來存。今君與同族,彼是君何人。笑言我即是,狂喜如有神。大呼是天降,果是吾神君。吾村昔年獄,家家皆戴盆。鷹鹯一搏擊,怨毒從茲伸。荏苒三十年,念誦今猶新。導我還其家,兒女羅饎餴。偕我陟林麓,指點鴻雪痕。峰嵐猶藹藹,原隰猶畇畇。回首若夢境,惝恍移心魂。老者聞我來,重道當日恩。壯者聞我來,緬述兒時聞。雜遝話舊事,語拙情彌真。愧我德涼薄,得此殊不倫。此邦俗良厚,足可稱里仁。愿言挈細弱,來結山家鄰。為我求山田,叱犢耕春云。為我覓村舍,茅檐納朝暾。呼兒學把耒,植杖觀耔耘。晨炊飽脫粟,夕膳甘菜根。愿為童子師,執卷故業溫。理亂不入耳,共作羲皇民。夕陽下西崦,我仆促返輪。幽棲堅后約,臨別還諄諄。

  這類詩詞太多,舉不勝舉,估計沒有兩本書都說不完。

石壕吏是敘事詩嗎

是的,是按事情發展敘事的

詩歌寫了差役趁夜捉人,最后老婦人被抓的故事。關于這首詩的主旨有兩點﹕一、這首詩固然通過石壕吏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但最主還是反應“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二、作者并不反對平定“安史之亂”,因為“安史之亂”不平,國家就不會安息,所以又是對“老婦人”慨然赴國難這種精神的褒揚。這也反映了杜甫思想上的深刻矛盾。表現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古詩詞鑒賞:使至塞上 涼州詞詩歌朗誦 詩詞鑒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春夜喜雨詩詞鑒賞 渡荊門送別詩詞朗誦 山中詩詞鑒賞及解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古詩詞朗誦 山居秋暝詩歌賞鑒 植樹節具體是幾月幾日 短歌行詩詞朗誦及解析 渭城曲古詩詞鑒賞 送友人詩詞解析 唐詩朗誦:秋興八首(其一) 九日齊山登高詩歌品鑒 六一兒童節一般送什么禮物 教師節具體是幾月幾日 鳥鳴澗詩詞鑒賞 望岳詩詞朗誦 賦得古原草送別詩詞朗誦 蜀相詩詞朗誦 詠柳古詩鑒賞 詩經賞析:螽斯 正月初二有什么習俗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詞鑒賞 送別詩詞朗誦 詩歌朗誦:登高 唐詩賞析:月夜憶舍弟 元宵節有什么習俗 過故人莊唐詩講解 蜀中九日詩詞鑒賞 垂柳詩詞鑒賞 樂游原詩詞鑒賞 贈花卿唐詩朗誦 正月古詩詞鑒賞 夜雨寄北唐詩朗誦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詩詞鑒賞 滕王閣詩詩詞鑒賞 登金陵鳳凰臺詩歌鑒賞 詩詞朗誦:古朗月行 夜宿山寺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首页 |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 成人精品在线视频 | 91亚洲 欧美 国产 制服 动漫 | 国产又黄又爽的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本六十路丰满老太交尾 | 香蕉依人 | 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精品久久一 | 欧美成人日韩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 亚洲黄色一区 | 国产美女一级特黄毛片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一区②区 |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综合图区官网 |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 伊人影院久久 | 国产一二区视频 | www.亚洲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 国产边打电话边做对白刺激 | 日本免费大黄 |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 国产精品制服诱惑 |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 亚洲色图欧美自拍 | 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 91发布页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 亚洲 欧洲 另类 综合 自拍 |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久久久久久久一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