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后的他救做法
救人要注意自身安全:救人者如不懂得救護知識,不可強行下水救人,應留在岸上,試著用救生圈、竹竿、繩等將溺水者拉出來。或者呼叫120與當?shù)鼐入y人員協(xié)助救援。救護溺水者,應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從其后方出手救援防止被溺水者緊抱纏身而雙雙發(fā)生危險,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長竿等,讓落水者攀扶上岸。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用手指清除其口中雜物,再用手掌迅速連續(xù)擊打其背部,讓其呼吸道暢通,并確保舌頭不會向后堵住呼吸通道。及時做人工呼吸:將溺水者仰面放在地上,使其頭部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嘴對嘴輕緩吹氣,注意溺水者有沒有隆起和回落,如果有,說明呼吸道暢通。盡可能快地做六次呼吸,然后每分鐘十二次,直到其恢復正常呼吸。
胸外心臟按壓
如果患者心跳、呼吸全部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將病人仰放在地上,按壓者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處。右手掌壓在左手背面,垂直向下按壓,使胸骨下陷2-3厘米。然后放松,頻率為每分鐘60-70次。應注意掌握好壓力,防止用力過重。對于兒童可用一只手按壓。若能觸到頸動脈搏動,說明心臟按壓有效。
注意保暖按摩四肢
呼吸心跳恢復后,應注意保暖,并按摩四肢,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病人康復。此外,很多人都在電視中看到這樣一個鏡頭為救上來的溺水者控水。那么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心肺復蘇前需要先控水嗎?控水是指通過頭低腳高體位,或倒置身體的方法把患者體內的水排出的過程。復蘇前是否先要控水目前在醫(yī)學界一直存在爭議。傳統(tǒng)的教科書、一些科普資料和媒體都在宣傳控水,但這種做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反對控水的理由主要有三個,首先是部分患者因聲門閉鎖沒有吸入水,即使患者通過呼吸道吸入了大量水分,這些水分也已經進入血液循環(huán),而我們平時控出來的水是胃里的水,而胃里的水不需要排出;其次,控水時容易引起胃內容物反流和誤吸,反而會堵塞呼吸道,還有可能導致肺部感染。第三,實施控水措施勢必使心肺復蘇的時間推后,進而使患者喪失最佳復蘇時間。因此很多醫(yī)生認為搶救溺水患者時無需控水。但到底哪種觀點更有道理,目前國際醫(yī)學界尚未達成共識,也沒有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數(shù)據(jù)支持。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