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7日(陰歷十月三十亥時)21時14分是【大雪】。 資料來源:民俗通書,《萬年歷》(1988----2031)三環出版社出版
1.西葫蘆
天冷時,人們容易飲食過量。美國巴斯帝爾大學研究發現,多攝入膳食纖維有助于防止身體發胖。西葫蘆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含熱量相對較低,消化速度較慢,飽腹時間也較長,因而可以防止冬日過量飲食。西葫蘆中還含有胡蘿卜素,有益抗擊癌癥和心臟病等疾病。生吃西葫蘆比熟食效果更好,也可以用它做菜湯吃。
立春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卷、嚼蘿卜之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 雨水 一候獺祭魚,要不就吃魚好啦……習俗里面也有回娘家
2.荸薺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又稱“江南人參”。荸薺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黃疸、痢疾、小兒麻痹、便秘等疾病,尤其適合飯后食用。
關于大雪節氣的詩詞 1、《雪》-唐代-李嶠:瑞雪驚千里,同云暗九霄。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逐舞花光動,臨歌扇影飄。大周天闕路,今日海神朝。 2、《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唐代-韓愈:三日柴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今朝蹋作瓊瑤跡,為
3.葡萄柚
大雪節氣,不少人忙于進補,這時容易變胖,葡萄柚可以滿足你變瘦的。葡萄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且由于它的熱量較低,所以常被用于減肥食譜中。此外,葡萄柚含有非常豐富的檸檬酸、鈉、鉀和鈣,而檸檬酸有助于肉類的消化,避免人體攝取過多的脂肪。
一、1月節日表: (一)1月1日:元旦 (二)1月5~6日:小寒 (三)1月最后一個星期日:世界麻風病日 (四)1月20~21日:大寒 二、2月節日表: (一)2月2日:世界濕地日 (二)2月4~5:立春 (三)2月7日:國際聲援南非日1964 (四)2月10日
4.甘蔗
冬季是很需要補水的季節,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甘蔗不但能給食物增添甜味,而且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
得了胃病飲食上要注意以下11條原則: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
5.羊肉
大雪養生吃什么好呢?羊肉的肉質比牛肉、豬肉等肉質細嫩,脂肪和膽固醇相對較少。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溫熱即溫補,最宜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羊肉中所含的L-肉堿,可用來保護細胞,防止乳酸積累。
大雪是個節氣,不是節日。大雪節氣屬于24節氣里的一種節氣。 24節氣歷史由來 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漢族勞動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后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系,把一年平
6.牛奶
牛奶是優質蛋白質、核黃素、鉀、鈣、磷、維生素B12、維生素D的極佳來源,這些營養素可為大腦提供所需的多種營養。而且冬季是最佳存儲能量的季節,多喝牛奶可以保暖。建議一天喝三次牛奶,早餐配合谷類食品喝一杯奶,有利于蛋白質和鈣的吸收,并調動人體機能;下午吃零食時來份牛奶,促進腸道蠕動清理腸道;晚上200毫升低脂奶靜心安神,為全天“纖體工程”畫個完美的句號。
出句:大雪時節雪無痕; 對句:小寒之際寒逞威。 出句尾字宜為仄聲。 出句:大雪時節雪無影; 對句:小寒之際寒逞威。
7.橙子
橙子富含維生素B1,該維生素對保持神經系統健康至關重要。另外,適量吃橙子還可有效增加唾液分泌,促進消化,緩解咳嗽,保護肺臟健康。專家建議每天最好吃1—2個橙子。
“大雪”節氣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对铝钇呤蚣狻氛f:“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東北、華北地區12月平均
8.山楂
中醫學認為,山楂性微溫味酸、甘,能消食積補脾,健胃,行結氣,活血化瘀,治婦人產后耳枕痛,惡露不盡,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滯血痛脹,化血塊、氣塊等。明朝大醫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指出山楂有消食、化淤、治腫瘤三大功效,尤其強調了山楂的活血化淤作用。
節令聯:是指有特定的應時性或紀念性、內容多為一般的詠物、抒情、議論、祝愿的對聯。嚴格來看,可將其區分為節日聯和時令聯,但鑒于二者往往合一,這種區分已無實際意義。一般可直接將節令聯劃分為春聯、元旦聯、國慶聯等若干子類即可。節令聯
9.獼猴桃
維生素C含量極為豐富是獼猴桃的一大特點,吃一個獼猴桃就能滿足人體一天對維生素C的需要。此外,獼猴桃中的維生素K也很豐富,它不但與凝血功能有關,還有益骨骼健康。跟菠蘿和木瓜一樣,獼猴桃中也有蛋白酶。有研究證實,獼猴桃有助于消化牛奶蛋白和牛肉蛋白等多種常見蛋白質。因此,吃多了大魚大肉時,不妨吃個獼猴桃來幫助消化。
今日節氣是大雪, “大雪”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对铝钇呤蚣狻氛f:“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贝笱┑囊馑际翘鞖飧洌笛┑目赡苄员刃⊙r
禁忌吃什么
不可以多吃油炸食物,比如油炸排骨、烤羊肉串、碳烤肥肉、動物油等。
元旦(1月1日)NewYear'sDay 春節(農歷一月一日)theSpringFestival 元宵節(農歷一月十五日)theLanternFestival 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InternationalWorkingWomen'sDay 植樹節(3月12日)ArborDay 郵政節(3月20日)PostalDay 世界氣象節(3月23日)Worl
如果吃的多了,會損害我們脾胃,不利于消化,易助濕產生痰。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民間對節氣都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有關。傳統的歲時節令是中華民族傳統生活長期積淀的一種民俗事象。每逢一個節令的到來,人們常用一種或數種飲食來慶?;蚣o念,從而形成了極具特點的歲時節令食俗
補藥不可太過,應視情況而補,切不可濫補。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任務期間,可以請采納。
忌各種黏硬、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凍飲料等。
大雪節氣最適合三類人進補
一是陽氣虛弱的人群,他們通常表現為非常怕冷,手腳冰涼,尿頻便稀,食欲不振。
二是年老體衰并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此時進補對其康復很有幫助。
三是身有舊疾的人群,比如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和關節炎患者,若能在此時把身體調養好,煩人的“老病”或許就不會在換季時來擾。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蒙古族的節日風俗
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于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擺上盤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是圣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魯班節,是云南省通??h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居住在這里的蒙古族人民從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學會了建筑技術。他們修建的房屋,不僅造型別致、美觀,而且經久耐用,頗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贊。為了紀念和慶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們就把農歷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節日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無論路途遠近都要趕回家里來歡度節日。各村寨都要殺豬宰羊,搭臺唱戲。人們還把檀香木雕刻的魯班像拾著,敲鑼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匯集場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264626632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樂”。跳時,先由男青年作為先導,他們懷抱龍頭四弦琴,邊彈邊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兩行,有時圍成圓圈有時互相穿插,隊形多變,且歌且舞,場面十分活躍。
燃燈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現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縣蒙古族在燃燈節的—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
節日后,各村寨忙著收小麥、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完這些農活后,工匠們又成群結隊外出承包建筑。
大雪節日是什么意思
節氣追問廢話
▲我國的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食俗”
立春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卷、嚼蘿卜之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
雨水
一候獺祭魚,要不就吃魚好啦……習俗里面也有回娘家要帶的罐罐肉……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贝斯潥?,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后食的樣子;五天過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雨水節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女婿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此節氣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清淡飲食,以補充人體水分,菠菜、韭菜等都是不錯的蔬菜,少食油膩之品。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此季節,應少吃羊肉、狗肉等溫熱之品。
驚蟄
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后,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義。
(萌到了!
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在陜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后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征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在山西的雁北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
——看來食俗跟節氣含義真是結合緊密啊
春分
因為要豎雞蛋,所以也可以吃一吃!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按翰恕笔且环N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什么……喪心病狂滴吃湯圓?
清明
(作為祭祖大節,指定食用的東西非常多!)
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
蒿餅類似江南的青團,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與米粉融和成一體,以肉、蔬菜、豆沙、棗泥等作餡,納于各種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蘆葉墊底入籠蒸熟?!陛镲烆伾渚G且帶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來饋贈或款待親友。此外,清明淮揚還有吃茶葉蛋的習俗。
(清明要吃青的食物,江南的是甜的,嶺南這邊也是吃咸的。不過甜的確實也很好吃!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F在流行于漢族地區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馓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馓子最為有名。
(老子怎么從來沒吃過!不過也許是村里做不好選擇性忽略了……
清明時節,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另外寒食的習俗在我家這邊不太嚴格~
(下面這個習俗雖然暫時不吃,但等到夏天就可以吃了~
掛雞蛋
我的家在遼寧綏中北部,清明節時,有小孩子的家里,大人會清早起到外面砍一個大柳枝回來,把一家人口數的雞蛋用手帕包起來,中間放上些谷米。系在柳技上,把柳板插在屋定的檁子上,留著立夏蒸雞蛋里,把他放出去,同時谷米放入立夏那天的米飯中,家鄉稱些為掛雞蛋。
谷雨
南方谷雨摘茶習俗,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這天不管是什么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北方谷雨食香椿習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那就吃香椿炒雞蛋吧!沒錯……又吃雞蛋了……
每年4月20日,是山東省榮成市的漁民節日。該節起源于谷雨節。在我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谷雨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易名為漁民節。由于谷雨這天,山東沿海的漁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故今天富裕起來的榮城漁民,在谷雨這天,隆重舉行“祭海”活動,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后揚帆出海捕魚
(原來北方人民也是要祭海神娘娘,不過看來不叫媽祖……
好啦,春天,就吃到這里啦~
夏天開始了
第一個節氣就很多吃的~還記得那個雞蛋嗎~
立夏
,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拄為支持的意思),其目的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愿望。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后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彩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
(喂喂,又玩碰雞蛋,你們考慮過雞蛋的感受么!
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后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制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后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愿。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風俗有點相似。“七家粥”與“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種形式,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粥或茶并不見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上海立夏日風俗習慣中,由于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钡牧曀祝ㄒ娚蠄D),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重。
(你們吃雞蛋分明是一年四季……
小滿
作為正式相繼進入夏天的節氣,這個時候老中醫推薦吃苦苦菜食療……大概……
櫻桃紅桑葚黑,這個時候也是時令果子開始上市的時候吧
百科中還莫名其妙出現了:小滿節氣臺灣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獲黑鯧,東北部的蘇澳及南部海域則可捕獲到飛魚。高雄縣的旗山、美濃等地的香蕉已經進入盛產期。臺灣是有名的香蕉出產地,每年都有很多香蕉外銷到世界各地。
意思是可以吃香蕉和魚么囧
芒種
(雖然很喜歡小滿的名字但據說我出生的時節屬于芒種
農忙的節氣,諺語里有個杏子黃,大約也可以吃一吃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看起來不大可以吃……
安苗
芒種打泥巴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就是吃面包……
送花神
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提及。
(聽起來美得很待查
夏至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煙臺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煙臺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喪心病狂滴吃餛飩……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想吃荔枝也不要編那么勉強的諺語啊……
至于某種舊習因為我不吃所以就不摘錄了。
小暑
有條諺語說:小暑吃芒果。這是什么鬼諺語?。??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臺南縣白河鎮的蓮田盛產蓮蓬和蓮子,素有蓮花之家的白河鎮每年都會舉辦蓮花節。
大暑小暑,有米懶煮。這個倒是典型廣州話腔,想來這個節氣也是要喝綠豆湯~
三伏的算法跟夏至有關,不過小暑正是初伏前后,“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北方比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1326264較常見吧?
另有吃藕一說,蜜汁藕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大暑
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是指還不會打鳴,生長剛成熟但未配育過的小公雞;或飼育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過的小公雞,后來也有專門的品種稱為童子雞。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生長激素這種還真是偽科學不過雞還是吃得
民間亦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老鴨燉食時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食用,能補虛損、消暑滋陽。加配芡實、薏苡仁同燉湯,滋陽效果更佳,能健脾化濕、增進食欲。
臺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姜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在大暑節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
荔枝 荔枝是莆田特產,其中如宋家香、狀元紅、“十八娘紅”等是優良品種,古今馳名。在大暑節前后,荔枝已是滿樹流丹、飄香十里的成熟時候了。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一定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譜》中載:“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時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紅白相映,更能襯出荔枝色彩的嬌艷;晚間,浴罷,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時間?!币蛑世舷鄠鳎捍笫罟澞翘?,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節時刻一到取出它,仔細品嘗。這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于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羊肉 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小吃和高級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臟,整只放進滾湯的鍋里翻燙,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鍋內的滾湯注入,泡浸一定時間后取出上市。吃時,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鮮可口。羊肉性溫補,食用、藥用(配合藥物)咸宜。大暑節那天早晨,羊肉上市,供不應求。
米糟 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說的是可以“大補元氣”。
(據醫家稱:大暑節氣是在梅雨季節剛過后不久的月份,此時天氣雖熱,但暑主陰,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所侵,甚至發病。吃了這些食物,能增強機體抗病的能力,以驅除暑、濕。←這個……略雷,會數數的人都覺得梅雨過了很久了吧……七月底了魂淡!以我的經驗這個點的荔枝也快過時令了,幾乎要上龍眼了
大暑節臺灣周圍的海域大多布滿暖水魚群,東北海域有魷魚,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則有黃鰭鯛等。臺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節”,由于農歷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嘗,象征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又!吃!什么圓!
就這么吃著吃著,夏天過去了
秋天,來了。
但是不等于會涼快啦~
因為還有!秋!老!虎!
立秋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
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2]城里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處暑
又是一個忙碌的節氣,新米上桌,梨和栗子也熟了,各類瓜果蔬菜大量成熟上市。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里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你們不用這樣……大暑才吃過…………
白露
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舊時南京人十分重視節氣的“來”和“去”,逐漸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節氣習俗。
說到白露,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買點白露茶。
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秋分
養魚餌料不能減,蓮藕采收推上市。
雖然我們這里蓮藕一年四季都有,但果然還是這個時節到冬天才是好時候吧。
蟹也差不多該肥了。不過應該還差一丁點。
毫無過節氣氛?。ㄒ驗槭寝r忙吧。)所以沒有指定應節食品……
寒露
秋天后半截一溜,攢著中秋和重陽大節,節氣上就不特別要緊了。
寒露時節天漸寒,農夫天天不停閑。
小麥播種尚紅火,晚稻收割搶時間。
留種地瓜怕凍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黃煙花生也該收,晴朗天氣忙摘棉。
貪青晚熟棉花地,藥劑催熟莫怠慢。
大棚黃瓜搞嫁接,保溫保濕是關鍵。
紫紅山楂摘下來,鮮紅石榴酸又甜。
果品卸完就管樹,施肥噴藥把地翻。
采集樹種好時機,鄉土種源是重點。
畜禽喂養講技術,懷孕母畜細心管。
越冬魚種須育肥,起捕成魚采藕芡。
但看看上面顯得略蠢的歌謠,大豆花生、山楂石榴可都是當季佳品~
霜降
秋天最后一個節氣。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聽起來,可以大吃一頓?
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一些地方要吃紅柿,認為這樣可以御寒,能補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說法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另有些地方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卜。
另外關于柿子的農諺也不少: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
北方的童鞋,大概可以一邊吃著柿子一邊賞楓吧。(QAQ但南方的農民伯伯還是好忙的呢
忙完豐收的季節,到了一年里最后最冷的冬天。
外面天寒地凍有啥娛樂呀,當然就是吃吃吃吃!
立冬
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里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出現了,喪心病狂吃餃子第一波!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小雪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臘肉,不是現在吃啊,是開始動手做啦,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另外在沒有大棚蔬菜的年代,大白菜也要開始存起來了,俗話說“小雪鏟白菜,大雪鏟菠菜”。
大雪
(啥都沒有是要留著冬至吃嘛魂淡?。┐甲C
冬至
這是個吃到肚兒圓的節氣。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p>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
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倍凉潯∽嫦龋谂_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愿。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廣州也是很重視冬至的,按春節祭祖規格吃一頓~
小寒
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
大寒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誰。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關于大雪節氣的詩詞有哪些
關于大雪節氣的詩詞
1、《雪》-唐代-李嶠:瑞雪驚千里,同云暗九霄。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逐舞花光動,臨歌扇影飄。大周天闕路,今日海神朝。
2、《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唐代-韓愈:三日柴知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今朝蹋作瓊瑤跡,為有詩從鳳沼來。
3、《江城子》(大雪與客登極目亭)-宋代-葉夢得:翩躚飛舞半空來。曉風催。巧縈回。野曠天遙,回望興悠哉。欲問玉京知遠近道,試攜手,上高臺。云濤無際卷崔嵬。斂浮埃。照瓊瑰。點綴林花,真個是回多才。說與化工留妙手,休盡放,一時開。
4、《江神子》-宋代-蘇軾 (大雪有懷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寄之):黃昏猶是雨纖纖。曉開簾。欲平檐。江闊天低,無處認青簾。孤坐凍吟誰伴我,揩病目,捻衰髯。使君留客醉厭厭。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答東望憶陶潛。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
一年中的所有節日及它們的日期。
一、1月節日表:
(一)1月1日:元旦
(二)1月5~6日:小寒
(三)1月最后一個星期日:世界麻風病日
(四)1月20~21日:大寒
二、2月節日表:
(一)2月2日:世界濕地日
(二)2月4~5:立春
(三)2月7日:國際聲援南非日1964
(四)2月10日:國際氣象節
(五)2月14日:情人節
(六)2月18~19:雨水
(七)2月21日:反對殖民制度斗爭日1949
(八)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九)2月28日: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
三、3月節日表:
(一)3月1:國際海豹節
(二)3月3日:全國愛耳日
(三)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
(四)3月5~6:驚蜇
(五)3月8日:國際婦女節
(六)3月12日:中國植樹節
(七)3月14日:國際*日
(八)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九)3月17日:國際航海日
(十)3月18日: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十一)3月20~21:春分
(十二)3月21日:世界森林日,消除種族歧視日,世界睡眠日,世界兒歌日
(十三)3月21日月圓后(當天不月圓時,延后到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復活節
(十四)3月22日:世界水日
(十五)3月23日:世界氣象日
(十六)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十七)3月31日:安全教肓日
(十八)3月最后一個星期一: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四、4月節日表:
(一)4月1日:愚人節
(二)4月2日:國際兒童圖書日
(三)4月3~4日:寒食節(清明節的前一天)
(四)4月4~5:清明節
(五)4月7日:世界衛生日,世界無煙日
(六)4月20~21:谷雨
(七)4月21日:全國企業家活動日1994
(八)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法律日
(九)4月第四個星期日: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
(十)4月24日:世界青年團結日,亞非新聞工作者日
(十一)4月25日:世界兒童日
(十二)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2001
(十三)4月30日: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
五、5月節日表:
(一)5月1日:國際勞動節
(二)5月4日:中國青年節
(三)5月5日:全國碘缺乏病日
(四)5月5~6:立夏
(五)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
(六)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世界微笑日
(七)5月12日:國際*節
(八)5月15日:國際家庭日
(九)5月17日:世界電信日
(十)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
(十一)5月19日:全國助殘日
(十二)5月20日:全國學生營養日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1990
(十三)5月26日: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1993
(十四)5月20~21:小滿
(十五)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十六)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1990
(十七)5月第三個星期二:國際牛奶日1961
(十八)5月30日:中國五卅運動紀念日
(十九)5月31日:世界無煙草日
六、6月節日表:
(一)6月1日:國際兒童節,國際兒童電影節
(二)6月5日:國際環境保護日
(三)6月5~6:芒種
(四)6月6日:全國愛眼日
(五)6月11日:中國人口日
(六)6月17日: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七)6月20日:世界難民日2001
(八)6月21~22:夏至
(九)6月22日:中國兒童慈善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1366334活動日
(十)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世界手球日
(十一)6月25日:全國土地日
(十二)6月26日:國際禁毒日
(十三)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
(十四)6月30日:世界青年聯歡節
七、7月節日表:
(一)7月1日:中國*成立紀念日,國際建筑日,香港回歸日
(二)7月2日:國際體育記者日
(三)7月3日:國際合作節
(四)7月7日:抗日戰爭紀念日
(五)7月7~8:小暑
(六)7月22~23:大暑
(七)7月26日:世界語(言)創立日
(八)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4
(九)7月第一個星期六:國際合作節
八、8月節日表:
(一)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二)8月6日:國際電影節1932
(三)8月8日:中國男子節(爸爸節)1988
(四)8月7~8:立秋
(五)8月23~24:處暑
九、9月節日表:
(一)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45
(二)9月7~8:白露
(三)9月8日:國際新聞工作者日掃盲日
(四)9月10日:中國教師節
(五)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六)9月17日:國際和平日
(七)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
(八)9月20日:國際愛牙日
(九)9月23~24:秋分
(十)9月第三個星期二:國際和平日
(十一)9月第三個星期六:全*防教育日2001
(十二)9月第四個星期日:國際聾人節1958
(十三)9月最后一個星期日:世界心臟日2000,世界海事日
十、10月節日表:
(一)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國際音樂節
(二)10月2日:國際和平斗爭日,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三)10月4日:世界動物日
(四)10月8日:全國高血壓日,世界視覺日,國際左撇子日
(五)10月第二個星期三: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六)10月8~9:寒露
(七)10月9日:世界郵政日
(八)10月10日:辛亥*紀念日,世界精神衛生日
(九)10月13日:中國少年先鋒隊誕辰日1949,世界保健日,國際教師節,采用格林威治時間為國際標準時間日1884
(十)10月14日:世界標準日
(十一)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
(十二)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
(十三)10月17日:世界消除貧困日
(十四)10月22日:世界傳統醫藥日
(十五)10月23~24:霜降
(十六)10月24:聯合國日,世界發展信息日
(十七)10月31:萬圣節,世界勤儉日
十一、11月節日表:
(一)11月2日——萬靈節
(二)11月7~8:立冬
(三)11月8日:中國記者日
(四)11月9日:消防宣傳日
(五)11月11日:光棍節
(六)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
(七)11月17:國際大學生節
(八)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感恩節
(九)11月22~23:小雪
十二、12月節日表:
(一)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二)12月2日:廢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1986
(三)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
(四)12月4日:中國法制宣傳日
(五)12月5日——國際志愿人員日,世界弱能人士日
(六)12月7~8:大雪
(七)12月9日:世界足球日
(八)12月10日:世界*日諾貝爾日
(九)12月11日:世界防治哮喘日1998
(十)12月12日:西安事變紀念日1936
(十一)12月13日:南京大*紀念日1937
(十二)12月15日:世界強化免疫日
(十三)12月20日:澳門回歸紀念日
(十四)12月21日:國際籃球日
(十五)12月21~22:冬至
(十六)12月24日:平安夜
(十七)12月25日:圣誕節
陰歷(農歷)節日表:
(一)正月初一:春節
(二)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二月初二:春龍節(龍抬頭),畬族會親節
(四)五月初五:端午節
(五)七月初七:女兒節七夕情人節
(六)七月十五:中元節,盂蘭盆會,普米族轉山會
(七)八月十五:中秋節
(八)九月初九:重陽節
(九)臘月初八:臘八節
(十)臘月二十三:小年
(十一)臘月最后一天:除夕
擴展資料: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中國古代的節日,大多和天文、歷法、數學,以及后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后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來源之處和形成的必要條件。
到漢代,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于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后第一個大發展時期,*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并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節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節日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